碎片化对人的伤害

20210610

碎片化对人的伤害

碎片化时代意味着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被分割成小段,不连续。这些信息能经常接触到我们,但是时间短,很难形成长期记忆。

在网络上,人们经常批评碎片化时代的一些弊端。人看到了,心里能认可,但该做的还是要做。就好像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一样。一天,老王,一个老烟枪,在Tik Tok看到一个人因为长期吸烟而死于肺癌。叹了一口气,老王不由自主地拿起打火机,点了一支烟。他深深吸了一口烟,陷入了沉思。

世界上有一种伤害是用舒服的感觉来达到目的的。当你有一天醒来,你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吸烟和碎片就属于这种伤害。与吸烟相比,碎片化的伤害更隐蔽,不太引人注意。

我们知道碎片化是移动互联网衍生出来的产物,我们接触到的信息变得不计其数。这么多信息,我们不可能全部接受。无形中,我们选择了吸引我们的信息。这个很好理解。举个例子,既然现在的媒体为了让自己的文章有点击率,在标题上下了很大功夫,谁没有经历过,看到一个有趣的标题,但是点进去看文章就没意思了。然后小声说:又一个标题党。这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最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于是我们称之为套路。

套路成了碎片化时代的常态,也是吸引人眼球的诱饵。有些套路能看出来,有些套路看不出来。不管有没有被看到,反正大家都在被套路。

我们发现碎片化时代有几个明显的特征。第一,只要是碎片化的,都是海量的,总数无数。二:单个碎片化信息真的很短。像一条微博,一条朋友圈,一个短视频,都很短。三:碎片化的东西主要目的是吸引人的注意力。四:人们接受碎片化的东西主要靠刷,关注少,效率高,主要处理碎片化。

针对以上碎片化的特点,我认为碎片化会在几个方面对人造成伤害:第一,人们长期接受碎片化的东西,容易让人变得焦虑。我自己也有这种感觉。如果长时间刷朋友圈,会莫名的心慌。其实这就是焦虑,只是有时候停不下来。第二:人们开始不耐烦了。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为什么我现在的耐心越来越差?其实问题可能是因为长期接触碎片化的信息。你现在经常快进电影吗?是不是只想看精彩的部分,却受不了感觉很烂的情节?如果是,证明你的耐心变差了。我们发现短视频平台也在迎合人们的需求,一部电影专门剪辑成一系列的短片段。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十几分钟就能看完。这难道不是对艺术最大的忽视吗?

第三,通过各种套路吸引人的兴趣,阉割人的注意力。碎片化时代,更多的人生活在一种走马观花的状态中。虽然刷的行为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但也助长了不了解。

四:让人活在一种情感的愉悦中,就像催眠曲一样。真正能提升人的东西很少,哪怕号称干货。但却让人自我感觉良好。比如微博里的一个热搜感动了你,你觉得是这样。事实上,很多时候这只是一种错觉。几句话最大的可能就是拨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歌唱,真正的价值被我们的错误放大了。

仔细分析后发现,碎片化在人们生活中起到积极作用的成分真的不多。我个人觉得没有。当一个人真正陷入碎片化的漩涡时,往往难以自拔。碎片化的东西我们该怎么办?我自己的实用方法是受一本书上的一段话启发。看这段话:毛泽东到陕北后,努力阅读他能收集到的各种哲学书籍,花了大量时间写了几本书。一般来说,我们能看懂的短文,要么是优秀的随笔,要么认识一个字就敢评两句,但如果写满了几十万字,谁敢批评?这就是大部头的美妙之处。一般来说,能写出几十万字的人,肚子里确实需要点东西。这类文章我们很难理解,很多新名词直接蹦出来。这种东西就像精制猪油或者味精。用来炒菜的时候很好吃,直接放嘴里会慌。

这种对老师读书写字的描述,影响了我改变碎片化。碎片化的本质是把我们的注意力无限地分段切割,所以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之,尽可能长时间地把注意力投入到一件事情上。上面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继续读大书,而且最好不要读电子书,而要读纸质书,因为读电子书很容易让我们被一些推送信息所带。

关于碎片化,我们至少应该认识到它是客观存在的,认识到它对我们弊大于利。当我们的注意力被碎片化模式无限分割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似乎每天都很忙,一天下来也很累。事实上,我们无形中让自己的精力花在了分段阉割上,看似闲置,却没有产出,效率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