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分寸?

人不能在群体中炫耀,赢得人心是积累的结果。在你的言谈举止之间,别人,尤其是你的朋友和同事,都在那里观察和评判你。你有成绩,你肯努力,你对别人大方,别人会欣赏你,没必要强行关注。强势的宣传往往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早起的椽子先腐”“林中木美,风必摧之”“直木先伐,甘井先竭”...这些古语常被用来告诫人们要警惕险恶的环境和人们的别有用心,要隐藏自己的实力,隐藏自己的能力,保持低调。因为出尽风头的人容易先被人羡慕和攻击。做人做事中立,这是中国的哲学。在中国,人们注重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现实中确实有一些人,虽然他们的能力和天赋确实高人一等,但总是认为所有高、精、难的工作只有自己介入才会成功,轻视别人的天赋。他们认为别人只是“跑龙套”的配角,没有他们地球不会转。难怪“枪手”会忍不住先拍这种“出头鸟”。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不知有多少人因为才华出众而饱受诟病,甚至丢掉性命。这里并不是否定勇往直前、凡事先做的人,只是强调前后之间有一个度。

那么,在工作和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把握落后的分寸呢?

首先要认清自己在工作中的位置,在单位中的角色。属于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是责无旁贷的,必须全心全意去做,才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的工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就是做自己工作之外的事情,尽量不要涉及不应该涉及的事情,尤其是不要以“圈内人”、“明白人”或者其他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同事和领导。即使别人请你帮忙,你也要虚心待人。

其次,在名誉和利益面前不要过于热情。即使有追求,也要隐藏在表面,要通过为人处世的技巧赢得同事和领导的认可。避免成为人群排斥的对象。要知道,很多事情的成功,就像在战场上作战一样,比“直击”有效得多。

“停滞”是欲望控制的结果,是理性的体现。它要求你在工作中冷静稳重,不以情绪支配自己的言行,不被心理欲望所蛊惑。“淡泊雄心,宁静致远”就是这种落后态度的体现。

“固执”是一种人生哲学,也是一种生活技能,其根本点在于明哲保身。这个策略可以保证你在一个群体中稳扎稳打,一步步向前。

一切都分为两部分。只是说在同事之间,在利益和荣誉面前,你不要夸大自己,不要爬到别人的肩膀上。停滞不前是一个过程,但这种态度的结果往往是赢得同事和老板的认可,最终脱颖而出。那时候的局面就不会是“林中美,风必摧之”,而是“众星捧月”,“百姓期待”。这恰恰是为了恰当地把握停滞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赢得人气和机会。

我们在看马拉松比赛的时候,通常会看到,在上半场跑在最前面的人不容易获得金牌,落后太多的落伍者也是无缘冠军的。而跑在第二位或者更靠后的选手,更多的时候获得了桂冠,类似于社会竞争和与人相处。人生努力的过程其实是一场马拉松。只有恰当地保持落后的位置,抓住落后的意识,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要知道,在这个游戏里,人们想看到的不是过程,而是最终的结果。但结局是由过程决定的,留在人生最佳位置的回报可能是巨大的人际便利和成功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