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一家汽车4S店,利润会有多大,多久能收回成本,怎样开店最省钱。
“少”油
南昌南京东路汽修城有数百家中小型民营汽修店。万师傅曾经在的三家汽车修理厂修过车,后来开了自己的汽车修理厂。近年来,他每两三个月就在店里做一笔固定的交易:从4S“告密者”的员工那里购买品牌机油,每次收三四十桶(标准4升)。付给举报人的单价是50元,卖给汽修客户的单价是80元,在4S店卖的单价是65438+。
在这个交易链条中,“线人”、修理厂、客户、4S店都有利润,“买单”的是花高价保养换油的4S店老板。另一个在他附近开店的油漆工也有同样的“线人”,做着同样的生意,一次买了20多桶。
“4S店里的机油越贵,利润空间越大,车主越愿意接受。收油在业内相当普遍。只要店主有需求,从电脑主板到螺丝零件,4S店员工都能把工厂材料弄出来。”万师傅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
记者随机走访了多家小型汽修店,证实了万师傅的说法,大部分店铺都经营这种地下交易,交易金额从几百元到十几万元不等。
“4S店的事故车有的零件拆了,有的直接换新车,这要看客户的需求和换包的风险。”漆师傅向记者透露。
这些油的来源很简单,国家的计量标准已经提供了便利。一桶油的标准计量是4升,一般车辆换油只需要3.5升。大部分车主都不想把多出来的0.5升拿走,这就成了汽修师的“免费午餐”。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人“节约机油”,不惜少抽废油或少加新油。即使他们每桶节省0.5升以上,一个月积少成多,车主也很难注意到。即使在4S商店收费后,工人们也根本不用换油就能支付车钱。
目前,南昌* * *有80多家4S店和数百家中小型汽车修理厂。这种地下市场逐渐形成后,将极大威胁车辆安全,损害车主利益。
“恶趣味”的维护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汽车养护产品上玩“猫腻”,才是业内真正的“肥肉”。
小万师傅10年前开始从事汽车维修,在多家知名汽车品牌的4S店做技工。他对近年来4S店铺滥用汽车养护产品有切身体会。
“从新车第一次保养开始,4S店前台接待人员就会不断向车主介绍汽油添加剂、油箱清洗剂、油泥清洗剂、定向机油清洗剂等保养产品...有时候不管主人同意不同意,直接把单子点进电脑就行了。原来5000公里的换油保养两三百元,加上两小瓶保养液,价格翻了一倍,很多车主愿意接受它来换‘车’。”
据了解,汽车养护产品的成本很低。有些清洗剂的成本价只有三四十元。一旦它们进入4S的商店,它们的价值就会飙升,并以三四倍的价格卖给车主。记者肖万祥解释了一个谜团。原来,4S店早已成为高端汽修平台的汽修产品销售商争夺的目标。4S店前台接待员有销售任务,比如成功卖出一瓶100元的污泥清洗剂,接待员、修理工、销售经理都可以拿到10元的提成,4S店也要拿到三四十元的提成,这是业内的“潜规则”。
“大部分汽车养护产品都是不必要的,就像病人看病一样。除了开药,医生开的更多的是保健品。吃不死的用处不大。”小万坦言。
特别是一些保养液和清洗剂,不能乱用。比较常见的是用一瓶400多元的清洗剂清除发动机积碳。每次需要4瓶***1600元。但是新车可以清洗,旧车如果很久没做这种保养就不能清洗,否则积碳形成的保护层会被冲走,导致发动机故障。
“每次发生这种情况,4S商店都会收钱,但主人从来不清理。这是对车辆负责。当然,车主一定不能发现自己交了钱。因为成本低,平时留下的一些清洗剂不愿意被小汽配店收走。它们在柜子里放久了很容易被发现。都被师傅当洗衣粉用了,擦地板擦油都是巨大的浪费。”
“变脸”的汽车零部件
位于南昌青云谱区的江西运通汽配城,聚集了上百家汽配门店。和汽修城一样,这里的商户也和4S门店形成了地下交易市场。虽然汽车配件问题在媒体上一直不绝于耳,但记者发现,这种现象似乎正在升级。
记者假扮4S店的销售经理考察市场,来到一家中型的经营名牌汽车的汽配店。一位姓秦的店主得知他的来意后立即心领神会,热情地邀请记者到店员的一个小房间里讨论。
“无论你需要什么配件,我们都能满足。绝对保证是原装货或者高仿货。我们会按照4S店的卖价开发票,中间的利润差额按照你要求的付款方式结算,4个点收税,1月份结清。量少的时候我们会发‘摩托车’(也就是踏板车)送货。量大的时候我们会派小货车送货,直接开进4S店仓库送货,只要你在那边搞定就行。”秦老板熟练地讲解着交易流程。
因为涉及“商业秘密”,秦先生拒绝透露他合作过的4S店铺的名称和每月的交易数量。“在汽车零部件行业,向4S商店发货是很常见的。还不如送高仿货,黑的送副厂货。没有人会随便告诉你4S店的名字,透露了就等于断了自己的财路。”
秦老板所说的高仿货,是指质量好的仿件,接近原厂件的价格,而一些没有质量保证的副厂货,价格差可能在几倍以上。
记者在另一家专营某国产品牌的小汽配店也受到了“礼遇”。店老板罗告诉记者,现在店里最畅销的汽车配件是保险杠、水箱、水箱支架、一些装饰件和塑料件。这些零件的使用风险低,利润高,比如前后保险杠。即使是厂辅件喷漆,车主也找不到。在他的同行圈子里,一些汽车配件商店甚至60%到70%的业务都来自4S的商店。“汽车品牌越多,这方面的管理越松;越是去市县级的4S店,地下交易越普遍。”
随着调查的深入,各个4S卖场行业的“潜规则”相继出现,4S卖场“高价优质”的品牌形象受到严重冲击,部分4S卖场正在滑向“高价优质”的深渊。
让人们相信你的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