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糊涂养生是讲什么的?
“功成身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你要谦虚,不争论,才能退休。老子宣称:“圣人之道,不可为战”(第81章),“谓之为战之德,用人之力,天与古相合之尽”(第68章)。老子“不争”的人生态度,并不是消极逃避社会或隐居山林,而是要求人们顺应自然规律,避免不必要的纷争。不与人争名夺利是一种崇高的人生观,也是老子心理养生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老子曾把道比作水的三大特性,即利物、争气、争气。在老子看来,朴素和谦虚是圣人的美德。法家和道家的圣人,都要以谦虚为法宝,谦虚才能有正果。圣人体现的是宇宙原初道之德,道之德是无为而简单。所以,圣人也要诚实、朴实、谦虚。“不争”是指不要舒展自己的职业欲望,要求统治者不要掠夺人民的财富和积累财富,但在与人相处时不要显露锋芒,不要乞求过多的名利,与人交往要克制平和。只有奋斗,才能顺应自然,才能进入淡泊朴素、纯洁虚无的境界。
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政治动荡,社会混乱,四分五裂。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他提出了“留一女”的人间原则。《道德经》第二十八章指出:“知你男,守你女,为天下之流”。意思是:我知道什么是强者,但我愿意做世界上的一条小溪。他认为,只有做到这一点,人们才能回归自然,实现世界的大治理。老子的“守女”是建立在“知男”的基础上的,自然不能理解为退缩或者逃避,而是包含了支配在里面。既守女,又知男,这就告诉人要生在人间,生在社会的大舞台上,生在最合适最恰当的位置上,也就是“无可争辩”。
老子认为世间的一切灾难都是从斗争开始的,而斗争又是从人的贪欲开始的,所以他不仅强调无欲,还力劝人们“简而简单单,自私自利,无欲无求。”鄙视名利,对自己的野心漠不关心,安于知止。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按照人性正常生活,协调人际关系,使社会正常运转。
“无可争辩”的具体行为,《道德经八章》说:“善如水。水为万物所好而不争,水为众人所恶,所以没有办法。”这段话的意思是:崇高的美德如水。水可以创造一切,不争高低,愿意待在一个人人都讨厌的地方,类似于道。生活如水,避高就低;我的心灵如水般寂静而深邃;给予像水一样滋润一切;说话像水,堵了就停,开了就流;政治简单,静如水;做事如水适应机智;行为有时会像水一样干涸。这一切正是因为“无可争议”,所以没有指责。这是老子认为最完美的人格应该具备的心态和行为。
老子曾拿江海作比喻,说江海之所以能成为万水之王,是因为它善于居于万水之下的卑微之地。“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是因为它的善良。是圣人欲去民,必说之;要想当祖宗,必须在身后。是基于圣人的立场和民不重,民不害。这是世间的音乐,我乐此不疲。它是无可争辩的,所以世界无法与之抗衡”(第66章)。
老子反对浮夸的骄傲,提倡谦虚。老子曰:“贵在贱,贵在上。因此,王子称自己为孤独的人。这种非贱基的恶,不造成几个名声,没有名声”(第三十九章)。也就是说,骄者必败,骄者无为。谦虚是人类最伟大的美德。以谦虚为根本,而不是追求虚伪,炫耀,荣誉。他还说:“我不见我自己,所以我是清楚的;不证自明,所以显而易见;不自割,有功德;不自傲,则长”(第22章)。也就是说:圣人不显其尊,故其尊不言而喻;它不高贵,所以高贵不言自明;不炫耀成绩,所以有可取之处;不要依赖他们的能力,这样你才能长见识。所以老子谆谆告诫人们,成功了却活不了,可以冲回来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