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人是哪里人?
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从广州逃到深圳,南宁成为这些人的主要城市之一。
但其实不只是现在。南宁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包容的城市,接纳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扎根的人~
那么,在南宁生活的人都是哪里人呢?
事实上,在几千年前的石器时代,邕江两岸就出现了原始人类活动的痕迹。在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的发掘调查中,专家们在南宁周边发现了数十处古人类活动遗址,可以说是南宁最早的“土著”。
这群原始人类住在洞穴里,制造石器,学会了捕鱼和狩猎,而且有证据表明他们在那时就已经发现了拉蜗牛的乐趣!所以南宁人的螺蛳历史非常悠久~
丁四山的原始人在玩螺王(摄于南宁博物馆)。
人口多,生活好,就想做生意,交换需要的货物,这也让一些部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形成了洛越古国。
2010年,考古人员在大明山四田坪发现了一座古洛越人祭祀祭坛。据初步调查,广西大明山是洛越古国最早的中心!这不仅仅是一个“市中心”,而是一个国家首都!
大明商洛越国祭祀台
所以,现在生活在南宁的朋友,肯定有一部分是真的“土著”,从那以后世代生活在南宁。
到了商周时期,骆越文化与中原(黄河中下游)、楚(湖北、湖南、重庆、广东、安徽、江苏、河南、江西全部)、云南(今云南)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可以猜测,当时罗越国与这三个地区的人有着大量的经济文化交流,这从商周时期出土的文物就可以看出来~
宾阳出土的西周云雷纹编钟(云雷纹是中原地区青铜器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方法)。
战国靴形钹(一种武器,典型的云南文物)
武鸣出土的带水波纹的陶罐(水波纹是当时楚国最流行的制作器皿的自然花纹之一)。
而且商周时期,南宁附近的袁隆坡、安等苗墓中也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兵器。这说明此时各个部落之间的合并战争是非常频繁和激烈的。要知道,战争会带来人口的大规模迁移,南宁这片土地上的人肯定经历了一次“大洗牌”。
秦朝时,秦始皇统一岭南,设桂林、南海、象郡。当时南宁属桂林郡管辖,这是岭南地区第一次纳入中国版图。
也许是因为当时岭南还比较落后,比较困难。秦始皇统一后,犯过罪的人从中原迁到这里,和越南人一起生活了十三年。所以当时的“南宁人”中,不乏从中原“降级”而来的新面孔。
(网络图)
秦末,秦二世的暴政引发了光武的起义,陈胜。有人说“一切机会都留给有准备的人”。原来是秦王派遣平定岭南的副统帅赵佗借机带兵拿下南海、桂林、项峻,建立南越政权,自称“南越王”,开始“开发”岭南。
赵拓(河北新闻网摄)
赵佗用“和而治”的政策治理国家,既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又鼓励汉越通婚,甚至允许皇权薄弱的地方由越人自治。
(摄于南宁博物馆)
虽然小圈不知道这是不是最早的“自治区”,但小圈认为赵佗的这一举动一定是“引进”了一批中国汉族妹纸到南宁。
汉代,汉武帝平定南越,这次设六郡,南宁成为玉林郡的地方郡辖区。郡的建立也导致了城市的兴起。
尤其是东汉的富博将军马援,在南征(今越北)时,途经乌曼滩时,在此疏浚运河,允许在此通航,无论是对外贸易还是人口流动都更加方便。
马援将军南征(摄于南宁博物馆)
不仅如此,马援的南征还带来了人口迁移,因为许多士兵后来定居在南宁,并与我们当地人结婚。
如今,马援已成为惩恶扬善、辟邪的“富博神”。伏波庙是为了纪念他!
唐代设立坦洲总督府,南宁的简称即由此而来。当时的坦洲已经成为唐代南疆重要的边城。
唐开元二年(714),永州司马鲁人开始在南宁挖沟筑城墙。据《永乐大典》记载,当时永州城墙长约3.3公里,高5米,四周有两道深3.3米的壕沟。
右下角的区域当时是永州市(图为南宁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石埠镇已成为唐宋时期廖氏、马会所在地,又称“石埠尾”,出售农副产品、布匹、山货、水产、马匹、盐和生产工具。当时是辽、辽等少数民族贸易的重要场所,远近闻名。
有意思的是,之所以叫“辽”,是因为当时居住在南宁的许多民族都喜欢唱歌,歌曲中含有“辽”的声音,所以被称为“辽”人。嘿,蜗牛~
此外,由于当时宋朝频繁与北方少数民族进行大规模战争,北方的生产遭到破坏,经济重心南移,所以在广南西路设置了三个博义场、永平村、钦州。其中,横山村(今百色田东县)的博义场和永平村(今百色宁明县)的博义场属于永宁州。
当时,横山村博艺场最重要的商品是“曼马”,即产自大理、子琪和罗甸的马。当时的宋朝为了在这里买马,专门设立了“买马官”,西南的大理、子琪、罗甸等地的各族也带来了麝香和药材、湖羊、长铃鸡、地毯、云南刀等自己的产品。
宋永洲城模型(摄于南宁博物馆)
永平村布衣场交易的主要商品是婺源县(今武鸣)壮族人生产的窄布。据说在当时,一把盐可以换一块布,这吸引了许多来自罗瑶(现在的越南)的人来交易他们的各种著名的香,犀牛角,象牙,金,银,盐和钱。
两只小小的圣甲虫,实际上只比纽扣大一点点,雕刻精美(摄于南宁博物馆)。
当时这些集市有多繁荣?《永州外国风土笔记》中写道“官私所居城,奖数以千计([p]:同“马”),他彩不胜数”。只是自齐国(南宋时云南东部、贵州西南部的少数民族政权)以来,成千上万的人到衡山交换市场。
宋永洲城(摄于南宁博物馆)
此外,当时城市附近也出现了大量的民间商业集会。想必当时一定有很多国内甚至国外的商人生活在这座城市里,让我的南宁惊艳!
到了元代,上泗州、来安路等地的壮族首领接受朝廷邀请,派使节进京朝贡后,南疆战事逐渐平息。太定元年(1324)九月,为庆祝南疆投降,当时的元朝统治者将永州之路(元朝的“路”相当于现在的地区、专区)改为南宁路,意为“南疆平安”。
因为南宁是西南边陲重镇,是广西水陆交通的枢纽,明清时期,邕江沿岸的那连、亭子、杨梅等镇因为贸易而兴盛。
从南宁到左江,可以上安南(今越南);对抗右江可以直接去贵州云南。可以沿着郁江、桂江去柳州、桂林。
这时,南宁已逐渐发展成为桂西南和云贵川地区的流通中心和主要物资集散地。不仅上面说的这些地方热闹,南宁市还是一个热闹繁华的商埠,工商业繁荣。
那时候的瓷器真的很漂亮~
由于广东、湖南、江西、安徽、河南、福建、广西各县到南宁经商谋生的人数增多,南宁市区人口也随之增多,房屋鳞次栉比,街道众多,“繁华如中原城”。
(摄于《南宁旧事》,南宁市文化局、南宁博物馆编辑)
清末的南宁,商业贸易繁荣的同时,混混横行。当时的商人和大亨会把他们的房子建成这样一个封闭的庭院,庭院周围还有瞭望塔,就像一个防御堡垒。
新疆团团杨洋故居修复模型(摄于南宁博物馆)
明清时期,南宁各省商帮聚集,设立同乡会馆,作为商谈、同乡聚会、座谈的活动场所,可以说是明清时期的“会所”。
新会书院(绿菌图片)
粤东会馆
当时比较有名的有粤东会馆、新会会馆(又称新会书院)、安徽会馆、张羽会馆、福建会馆、玉林五属会馆。可见当时来南宁的外地人很多。
19世纪末,闭关锁国的清朝逐渐被西方列强打开。随着北海、龙州、梧州被迫开放,广西巡抚黄淮审时度势,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1898 65438+2月)邀请其开放自己的商埠。光绪三十三年二月(1907年三月),南宁关成立。
(摄于南宁博物馆)
西方文化一度从南宁涌入,与南宁本土文化碰撞交流,想和外国人做生意的外地商人也来到南宁,使南宁更加繁荣。
(摄于南宁博物馆)
宣彤二年(1910)据官方人口统计,南宁市区及郊区总人口为36542人,而南宁地区人口为677241【数据来源:广西清末五年地方志(1907-65438+】
(摄于南宁博物馆)
南宁的开放不仅吸引了许多外国商人做生意,也吸引了传教士。南宁开始出现教堂,后来在抗日战争中,教堂帮助了很多受苦受难的南宁人。
南宁何璐教会,原名美国传教会,清同治年间在南宁成立(与芭蕉姑娘合照)。
抗日战争的爆发打破了南宁的宁静。1938年8月以来,日军频繁进攻南宁,并派兵占领。
日军占领南宁(摄于《南宁旧事》,南宁文化局、南宁博物馆编辑)
烧、杀、抢和肆意的行为持续了一年半。日军在南宁死伤屠杀军民5万余人。现在南宁市沙井乡乐仙村南黄章岭上的“千坟”,是不可磨灭的历史见证。
千冢是南宁沙井地区1939至1940被侵华日军杀害的死难同胞的共同坟墓。(图片南宁晚报
新中国成立后,南宁总人口不足65438+万。而且这些人基本都是现在南宁人的祖先。
(摄于南宁博物馆)
随着南宁的不断发展,外地的人来南宁学习工作,特别是南宁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后,更多的外地人来南宁发展定居。
南宁现在地图(南宁市政府门户网站)
南宁市流动人口从1985年的5.2万人,每年增加到17.5%。到2006年,登记流动人口约68万,到2010年初,登记流动人口接近1万。(数据来源* * *南宁市委宣传部《广西精神推动首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
截至2017年,南宁市流动人口超过140万人,流入74万人。(来源:南宁日报)
(网络图)
这里基本回答了南宁人从哪里来的问题:南宁的原住民来自古老的越国,经历了战争、贸易、迁徙和交流...残酷与和平的交融,都发生在南宁这片土地上。但由于历史久远,我们对这些先民的原住民追溯只能是一个笼统模糊的定义。
丁四山遗址墓区(蒲晓东摄)(南宁博物馆官网照片)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告诉你,南宁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依水而生”、“依林而生”的群体,尤其具有“水”的特质——“善水”、“贤载事”。那么多不同的人来到南宁,为南宁的历史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让南宁吸收了各地的优秀文化,变得更加美丽。
民生广场晨练(图7)
但是,今天南宁人从哪里来的问题,不仅仅是出生在哪里的问题,还有一个更深刻的问题——去向哪里。南宁在不断发展。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里生活的南宁人和将要来南宁生活的南宁人要塑造一个南宁,书写一段历史。
希望南宁的未来可以由你书写。
(摄影李廷展)
PS:本文是基于南宁博物馆和一些参考资料对圈子的简单解读。如果你有更深入的研究或者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以投稿到麦动(ID:area0771)或者在评论区修正!
参考资料:
1,南宁博物馆
2.广西网《南宁人从哪里来?》
3.南宁晚报
3.广南。com,永年廖氏,西南收藏。
4.廖茵、肖,“宋代博艺场研究——以广西博艺场为中心”,载于《宋史研究》,2012(1)。
5.《南宁旧事》,南宁市文化局、南宁市博物馆编著,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