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残忍吗?

雍正严厉、勤奋、认真、坦诚、矛盾、果断、刻薄、深思。出拳招数是他的特长,他自己也很以此为荣,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戳人的机会(感觉他很乐意做这种事,有点变态,呵呵)而且不给人面子。这个人挺极端的,爱恨分明。对他的朋友来说,他感觉像春天一样温暖,对他的敌人来说,他感觉像冬天一样寒冷。他对人的诚实要求很严格,讨厌被骗。

他精明,痛恨腐败,大公无私。因为太不厚道,他被戏称为投机者皇帝。他也有大把的办法让兰观杜绝不努力的行为。

另外,雍正也有可爱的一面。雍正的字写得很好,在艺术上有非常高雅的品味(雍正官窑出的瓷器很多都是雍正定案十三监的,品味非常高雅)。他还非常喜欢鼻烟壶和西方的东西,对眼镜有特殊的爱好。喜欢穿古装让别人画,一直沉迷于明星。不仅我自己喜欢,我也喜欢漂亮的mm穿古装。看了他的《十二美人图》,感觉他的品味偏爱江南美人。雍正很幽默。看到他的说明经常让人发笑。他和十三经经常在纪念馆里开玩笑。记得看过《雍正永乐图》,里面有一张他偷桃的图,还有一张他洗脚的图,很搞笑,属于自娱自乐类型。生活中,他也很有趣。他喜欢做服装设计师,也有心情去支配衣服和小饰品。他还可以发布几条关于手帕颜色和图案的诏令。雍正也很喜欢狗,几个诏令还专门提到小狗穿的衣服。为了小狗戴的帽子这种小饰品,他要讲半天,下一道圣旨,让人做正经事。我汗,看来雍正也有温柔的老太婆。

雍正喜欢杯子里的东西,尤其是宁夏的一种羊酒。他还把它写在一个秘密的文件夹里,让年羹尧帮助他。据说洪洲的妈妈酒量很好,老四也喜欢和她一起喝。

玄学对雍正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估计老康也是粉丝,从他给儿子起的名字就能看出来,但并未造成严重后果。)可能早年就意识到了自己口无遮拦急躁的性格,想通过打坐来培养自己的性格,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禅修可以让他更好的掩饰自己的性格,但似乎对他的性格改变作用不大。后来由于身体不好,雍正爱上了道士和药丸,非常崇拜养生之术。(注意,感觉他的本意和秦始皇不太一样。秦始皇好像想长生不老,饭量好像有点大,呵呵。而雍正却深知人的正常寿命,似乎也没有那么大的期望,只是希望活得更长久,更健康。)从雍正八年病重差点死掉的时候开始养道士,逐渐沉迷其中。他还把圆明园当成炼丹的地方,把自然环境污染的极其严重,环保局应该对他罚款。最后,虽无不朽,但不老,未老先死。

老四的打坐开悟,颇有收获。他召集他的兄弟、儿子和爪牙学习佛法。一批“居士”(雍正自称“渊明居士”,弟子14人,尹璐是“爱月居士”,李因是“自得居士”,李鸿是“常春居士”等。)参禅,在宫中开佛会。我汗流浃背,光是玩票,就这么印象深刻。一群不伦不类的君臣聚集在故宫,兴致勃勃地讨论佛教,把我逗笑了。

雍正是个卷毛男。他小时候和年轻的时候都很瘦(这个可以从大臣给康熙的奏章中推断出来)。后来当了皇帝后有点胖。他年轻的时候在酷暑,所以特别怕热,生理上心理上都怕热。为了熬过酷暑,他还设计了自己的大风扇。也许我身体不好。只有三个孩子幸存下来,人口稀少。一次又一次的丧子之痛,让我做老丈人的梦想成了泡影,颇为悲壮。也许这就是他最终爱上丹药的原因。

雍正对人的清廉追求太高,眼睛里揉不到沙子,这与作为为官之道的中国社会的人的生存方式必然产生冲突,使他容易被人误解。而他只是想和别人交流,让别人理解他。他骄傲,自视甚高,受不了任何委屈。当别人攻击他时,他迫不及待地为自己辩护。所以他炮制了一份独一无二的《失去的正义感》,一点点展示自己。他要求全国的士兵在每个月的第一天集体朗读,做到“每个月都在口中宣布诋毁你父亲的话”。这让很多知道“十大罪状”的人更加深信不疑;我不知道“十大罪状”是什么,但通过雍正的宣传知道了。“十大罪状”被雍正本人越描越黑,流传到国家腹地,深入人心,演变成许多野史,流传至今。这还不够。可能是受刺激了。他经常把儿子、兄弟、大臣叫到宫里,没完没了地讲自己小时候的生活和所见所闻(当然也包括老康的一些破事),抖出宫里的很多秘密,弄得儿子忙得不可开交,只为了堵住内宫可能到处流传的花边新闻。看来他真的很任性,很幼稚。但这就是中国人的方式。不说出来也差不多。你们越吵,你弟弟就越有问题。真正的花边新闻大部分都被乾隆屏蔽了,假的花边新闻也是乾隆管不了的。大众对这个喜欢造谣的神秘人物的兴趣越来越高。那点点真实的新闻,几乎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娱乐文化需求,关于老四的真假新闻越来越邪乎。于是,老四的故事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老四也成了八卦明星。经过上百年的考验,依然具有巨大的新闻价值和娱乐资本,具有很强的可持续发展性。还有的要说领养了自己的儿子。自己和老婆生的儿子,别人不得不说是承德一个丑姑娘生的。最后他们甚至搞不清楚这是真是假,甚至搞不清楚儿子是哪里出生的。为此,他的儿子写诗,他的孙子也写诗。他们说不在一个地方,曾孙还回忆了印着孙子遗言的刊物。一次一个样品,每次都不厌其烦的提开水,越提大家越感兴趣。可惜当时没有狗仔队。也许我真的可以拍一张八卦女主角的照片,让我们过一次干瘾。

我最佩服雍正的优点是,他能很好地包容自己的喜好,不让普通人知道他喜欢什么。他知道,如果皇帝的喜好被所有人知道,就会形成一种阿谀奉承的氛围,所有人都会想方设法迎合自己的利益,浪费国家资源。所以一般来说,如果他需要什么,他会以密折的形式告诉他的几个心腹,让他们偷偷找。作为一个皇帝,如果他喜欢一件事,他可以告诉所有人,他很快就会通过奉献国家的努力来满足他的需要,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一种更慢更苯的方法,把国家的利益置于自己的享受之上。这种优秀的品质远远高于他的儿子,唐朝的乾隆皇帝和唐玄宗皇帝。

雍正的狭隘心胸。他们对待老八的方式是他人生的污点。我认为有必要杀了他们,因为他们的存在威胁着皇权的稳定和国家的稳定。不过除了这个原因,我觉得雍正的小心眼也是他杀了老八他们的原因。我怀疑他是嫉妒老八和大臣们关系融洽,这是他一辈子都很难做到的。雍正失败的原因在于他对人的操守和道德的极端追求。所以老八的一些圆滑的性格,巧妙的人际交往技巧,在他看来都是虚伪的。所以,他们侮辱了老八,伤害了杀手。(关于老八,关于他的作品资料比较缺乏,但我总觉得没有雍正说的那么不堪。不然为什么康熙朝的大臣和康熙的弟弟那么看重他?他当时只是一个贝子,就能掀起这么大的风波。我觉得他能力很强。处理问题的方式和雍正完全不同,受到大家的喜爱。在雍正看来,可能是把人的感情说出来卖,可能是一件好事。他自己工作不忙,但是大家都说好,老四心理开始阴暗。雍正的嫉妒心可能是雍正侮辱其名誉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对老八事件的处理上,也体现了雍正偶尔的任性和幼稚。损害人的名誉有很多方式。你怎么会想到绰号?古今唯一,可见小心眼的人到家了。雍正口口声声说不怕别人怎么看他。其实他真心希望别人理解他喜欢他,否则他会为自己辩护。他总是和自己过不去。我觉得老四真的需要看心理医生了。他经常找人诉苦,说明他需要看心理医生。可惜当时他没有这个职业。就算他有这个职业,治好了病也该被杀。

这里我提一下老八。我觉得雍正还是对他不公平。雍正的母亲是老康的最爱,生的孩子最多。他的养母是康熙的表妹,和康熙关系很好。自然,老康经常去找她,经常见到老四。皇后死得早,童贵妃是后宫的实际掌门人,甚至在皇后死的时候还封了皇后。老四的养母不能自己生孩子,自然会献身雍正。雍正是长子,康熙在当时自然是凤毛麟角。都是老康在清朝带大的,所以雍正有很多时间接触康熙,和老康的感情自然比老八深很多,对老康的了解也比别人透彻。雍正的立场和客观因素决定了他不会生任何人的气,他自视甚高,这也促成了他的正式风格。但是老八不一样。老八的妈妈是个痴迷图书馆的贱人(也就是犯过罪的家人都是奴才),养母(好像是慧妃)有自己的儿子,自然不会管他。老八出生的时候,老康的孩子比较多,不算太稀罕,也不是自己带大的。从相处的时间来看,老八和老康在一起的时间比老四少很多,所以老八对老康心思的把握也差很多。老八的情况决定了老八不会像老四一样胡作非为。他应该对人际关系比较敏感,经常在夹缝中生存。除了自己的成功,他还为母亲赢得了很多认同。老八不够容易,所以老四总说他虚伪,有些人觉得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老四处于老八的情况,可能很难生存。老四,是老康自己带大的,彻底抓住了老康的心思,让他成为为数不多的不让老康骂不让他禁的哥们。他的孙子假装很好,拿走了所有的蛋糕。我认为老八和老四竞争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出身低微(满族人对母亲的身份非常讲究,尤其是老康),他们的出发点大相径庭,对老康心思的把握不当。老八也是人才,可惜。

老四的爱情生活。从雍正的大老婆和小老婆的生育情况来看,(一般是有人陆续生孩子,过了一定时期就再也不生了),老四的感情生活大概是在不同时期迷恋不同的女人,这和西蒙的观点类似:女人是有保质期的,过了时期就不清楚有没有感情了,但好像不会上床。他年轻时喜欢红石的母亲李(大概是被她吸引)。李氏连续生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只有一个活了下来。后来她被丈夫杀死,李也渐渐老去,丈夫再也没有看她一眼。中年人暗恋年氏(不知道是真爱还是政治原因。如果只是因为政治原因和念诗上床,和男妓没什么区别,但是卖身得到的不是钱,是其他利益,呵呵)。他们还生了三子一女,都死了,年氏也死了。年石白白来到人间,来去匆匆,忙了一顿,什么都没留下,被杀了,挺惨的。最后一个被深爱的人应该是生下圆明园兄弟的刘。如果雍正还能再活两年,说不定还能混个妾什么的。可惜孩子刚满三岁,树倒了,开始守寡。乾隆母子最有福气,享受着雍正攒下的丰厚家财和全家人的生日,过着光鲜亮丽的生活。我感觉雍正的第一任妻子享受的可能是尊重多于爱。

雍正对我来说是一个神秘而迷人的人物。他神秘,复杂,深刻,偏执,有个性,有趣。不知道我的分析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请指正。也希望我的心理分析能对楚大的写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