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人如何健身?

心血管病人如何健身?

天气越来越热,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不宜外出锻炼。他们还不如在家练耳鼻喉科。

如今天气越来越热,经常外出锻炼的人,尤其是有慢性病的人,需要时刻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热天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所以血容量减少,血液粘稠,容易诱发心梗、脑梗塞。

天气炎热时,老年人不妨在家锻炼自己的耳朵、鼻子和嘴巴,一方面达到加速血液循环和散发热气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内脏,延缓衰老。

中医认为五脏、十二经脉在耳有络脉,耳部按摩可以疏通全身。老年人经常拉、揉、敲、揉、捏耳廓和耳根,可刺激耳廓周围神经和微血管,加速局部循环,有助于疏通全身经络,增强代谢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鼻腔按摩保健具有促进鼻腔生理功能,防止鼻粘膜老化,调节全身气血,增强抗病能力,预防感冒的作用。敲牙搅舌有助于健脑,使牙齿强壮,从而保证老年人的咀嚼功能。

锻炼耳、鼻、口,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搓耳:双掌轻握双耳廓,先在脑后搓1分钟,再在脸上搓1分钟,使耳廓皮肤略发红,局部有热感,每日早晚1次,搓后有清爽、容光焕发的效果。

捏耳朵: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有节奏地捏耳垂中间区域,每天2-3次,每次65,438+0分钟,坚持做下去,不仅能美化脸型,还能给眼睛增添神采。

揉鼻子:用两指揉鼻翼侧1分钟;

推鼻:手指从鼻尖沿鼻中隔向上推至唐寅,重复10次以上。敲牙:牙齿要直,敲击要有力,能清楚听到牙齿的撞击声,约1分钟。

舌搅:上下嘴唇轻轻闭合,用舌尖摩擦牙齿内外,顺时针逆时针,先齿内后齿外。

对于一些有慢性病的老人,每天要喝8-10杯水,气温在33℃以上时,要多喝2杯。饮食要清淡,少吃肉类和油腻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运动最好选择清晨或傍晚,此时气温较低。

早睡早起,适量运动。

与寒冷的冬天相比,春天更适合心血管病人早起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春天是一个推陈出新的季节,生命萌芽,不同于冬天建议人们早睡晚起。在春天,人们需要早睡早起,放松心情,进行舒缓的体育活动,保持开放的心态,以对应春天萌芽的精神。散步、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方式更适合心血管疾病患者。经常有比较年轻的患者说自己平时很喜欢运动,经常做比较剧烈的健身运动,但是在某一次剧烈运动后出现胸闷胸痛,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治愈。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不仅可能导致肌肉、韧带和关节的损伤,还可能导致心肌缺血,特别是对于长期不运动而突然剧烈运动的患者。冠心病患者更应该注意的是,适当的运动可以强身健体,但运动时间过长、强度过大,可能会增加心脏负荷,对身体有害。另外,虽然天气转暖,但还是忽冷忽热,需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和肺部感染。

积极乐观,情绪化。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保持开朗乐观对春季健康非常重要。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不良的情绪状态会不自觉地影响身体的健康。在心内科门诊,很多患者因为胸闷、胸痛、心慌、气短等症状就诊,但反复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甚至冠状动脉CT检查,仍然找不到明确的病因。器质性疾病的严重程度不足以引起这些症状,但身体的不适实际上是存在的。很多患者都有这种情况,但随着精神压力和忧虑的增加,病情往往加重,难以缓解。这些患者可能确实有一些心脏病,也可能是生活压力大、工作节奏快、睡眠障碍严重、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导致的。精神紧张性心肌缺血(MSIMI)是一种由精神紧张引起的疾病,引起胸痛、胸闷等症状。不仅仅是在心内科范畴,长期精神状态不佳或情绪波动严重会引发很多全身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乳腺疾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生都可能与不良情绪有关。因此,建议广大患者尽量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情绪的调节,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