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的利与弊

刮痧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汇集了中医概念的精髓。那么刮痧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呢?很多人认为刮痧需要非常高超的技术,自己很难操作。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刮痧最重要的是了解刮痧知识,掌握正确的刮痧方法。

刮痧的好处

刮痧是中医养生方法之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用刮痧来辟邪、祛风散寒、增强免疫力。这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专家指出,刮痧是通过对体表的良性刺激来达到养生的效果,好处非常明显。刮痧的常见好处主要包括:

第一,刮手脚可以起到行气通络的作用。女性常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中医认为主要与阳气不足或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可以先用刮痧板表面刮手掌,待手掌发热后再用刮痧板上的凹槽刮手指四周,从根部到指尖每个方向刮5~10次,能有效行气通络。

第二,刮腹可以通便。长期便秘不仅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还会导致身体吸收大量毒素。患者可以在腹部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刮擦刮板表面。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内脏下垂,要从下往上刮。

第三,刮眼睛可以提高视力。很多人做眼保健操,对几个穴位非常熟悉。刮痧代替手指按摩可以更好的刺激穴位。你要先用刮痧梳按压景明穴(在鼻梁两侧,距离内眼角半分钟左右),然后以景明穴为起点,外眼角为终点,从上下眼眶开始刮。这样可以有效改善眼周经络和气血的循环,达到缓解视疲劳的目的。

第四,刮脖子可以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颈肩不适是伏案工作者的一种职业病。刮痧可以舒筋活血,改善局部气血瘀滞。患者应选择三条路线,即从后发际线中点至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从后发际线两外角上缘分别至左右肩。此外,感冒时刮这个部位还能起到祛风祛邪的作用。

刮痧的缺点

刮痧部位通常只在患者的背部或颈部。根据病情需要,刮痧有时可在颈前、胸前、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进行。也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部位刮。此外,长期刮痧容易引起以下问题:

1,长期刮痧,没有节制,会造成皮肤组织损伤,不仅无助于缓解疲劳,还会增加身体负担。

2.对于有皮肤溃疡或其他皮肤病的人来说,刮痧根本不是享受,而是一种煎熬,而且会对本已脆弱的皮肤组织造成更大的伤害,甚至引起感染,加重病情。

3、对于一些有血液疾病的人,或者心脏、肝功能有问题的朋友,也要避免刮痧,这样容易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刮痧也是大忌,以下情况不适合刮痧:

1,身材太瘦皮肤失去弹性。

2.心脏病患者。

3、水肿患者。

4、血友病或出血倾向。

5、儿童和老人。

6、孕妇腹部、腰骶部、女性乳头禁止刮。

7、白血病,血小板要慎用。

8、心脏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肝硬化腹水、严重水肿,不刮。

9、下肢静脉曲张,刮除方向应自下而上刮除,手法要轻。

10.刮痧部位皮肤溃烂、损伤、炎症不宜用此疗法,大病初愈、病重、气血不足、饱食、饥饿时也不宜刮痧。

刮痧疗法对皮肤有一定的损伤,所以刮痧后需要一段时间,一般五到七天左右。

刮削法

在身体的某个部位反复刮,直到刮出的皮肤出现深色红斑。刮的顺序一般是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两边。刮的时候要单方向,不宜来回刮,一次二十下左右。

一、头刮法

头上长满了毛,必须用刮刀刮,不需要涂刮润滑剂。为了增强刮削效果,可以用刮刀的刮刃或刮角进行刮削。每个部位刮30次左右,刮到皮肤发烫为宜。手法采用平补泻法,单手托住头部,保持头部稳定。

二、刮脸法

因为面部出疹影响美观,手法要轻柔,不一定要在脸上涂抹活血药。平时用补法,禁止用重力大面积刮擦。方向由内向外按肌肉方向刮。但是一天一次。

三、颈部刮痧法

颈后高骨为大椎穴,所以用力要轻柔,要补充,不能太重,用刮刀棱角刮。以病为度。肩部肌肉丰富,用力要重一些。从风池穴到肩筐穴,要一次到位,不要停。一般用补泻法。

四、背刮法

从上到下擦背。一般先刮背部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刮背部中线时,手法要轻柔补虚,不可用力过猛,以免伤及脊柱。可用刮刀按压棘突间的棱角,背部两侧可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补泻方式,用力要均匀,中间不要停顿。

五、四肢刮痧法

刮四肢时,不要用力刮关节。下肢静脉曲张、水肿要从下往上刮。如果皮肤有感染、溃烂、痣瘤等。,刮的时候要避免。如急性骨关节外伤、挫伤不宜刮痧,但可在康复阶段做健康刮痧,提前康复。

六、膝关节的刮痧方法

膝关节结构复杂,刮削要用刮刀棱角,掌握正确的刮削位置和方向,不损伤关节。刮缝要轻柔。膝关节积水者,不宜局部刮,宜在远端穴位刮。膝关节后面和下端刮容易起水泡。水疱开始时,轻轻刮或碰到静脉曲张改变方向,自下而上刮。

刮削的总体顺序:

整体刮痧顺序是自上而下,先头、颈、背、腰或腹部,可根据病情决定后肢、背部、腰、胸腹部。一般先刮阳经,再刮阴经。先刮身体左侧,再刮身体右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