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金源简介
楼金元(1689-1776),清代道士。字郎斋,号三臣,号清史。松江娄县(今上海松江县)人。楼金元从小就是个好道士。他师从的仁学观,周在龙虎山学道,学五雷阵,对各家保密,从而成为一个拥有“学诸象”的奇妙道法的道士。雍正五年(1727),楼金元随第五十五代张天师西林入京,奉命求雨作战。雍正帝非常看重他的风度。雍正九年,皇帝病愈,封他为秦安堂方丈。后来随雍正学佛,写了《性颂》等诗。雍正十一年,修建光殿,赐居。在雍正帝的支持下,他创立了正一派。同年8月,它被命名为苗正真。甘龙继位后,被封为大夫依桐,食三品禄,主管道书印刷,住在北京东岳庙。京华皇冠,比赛往返,一次身价百倍。
他与皇帝的关系受到雍正的青睐。深层原因在于他“忠于清廷”。他可以忠孝,利经济,而不涉及丹药奇诡迂腐之论。”在和朝廷权贵交流的过程中,我不但没有过多的谈论道教炼气养真的方法,反而说那都是一个妖人的谋生之道。真正的神仙怎么会愿意在红尘中度过一生?恭亲王延至府邸,询问他的养生之道。他回答;“王锦衣多玉多,即神仙中人。”因为桌上有一只烧猪,他笑着说:“今天吃烧猪是极好的养生之道,我就向外要!”恭亲王非常欣赏,称赞为“楼公真是学了道家”。正是因为他对清廷的忠诚,连雍正帝都称他为“性忠,教诚”,称赞他“以示纯洁,以勉励其后学”。
他认为“心即佛心”,“处处有道。”佛道融合迎合了雍正帝关于儒释道同源的观点。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楼建远的青睐才会历久弥新。雍正年间,他成为唯一进入御选语录的道士。乾隆年间,他被封为将军大夫,享年90岁。楼金元是清代为数不多的能以文字形式流传后世的郑彝学者。他的著作包括《南华经注》一卷、《郑淼真人真事选》一卷、《重建龙虎山记》16卷、《黄左易科》12卷和《玄学先天笔记》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