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抬龙首的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想吃什么,有什么习俗?

很多人都熟悉二月二的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因龙角星从东方地平线升起而被称为龙抬头,是群星中的黑龙七夜之一。龙抬头的那一天,有很多传统的民俗,很多都知道这一天要理发。为什么他们要在这一天理发?二月二除了理发,还有哪些习俗?让我们来看看。

1.龙是怎么抬头的?“龙抬头”的故事来源于古代天文学。在古代,人们选择黄道赤道附近的28组恒星作为坐标,作为观测天象的参照物。古人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道和位置,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分为28组,俗称“二十八人质”。“住宿”就是住的意思,因为它们被日月五星包围着,很像日月五星居住的地方,所以叫“住宿”。“二十八宿”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为四组,产生“四象”:东有黑龙,西有白虎,南有朱雀,北有玄武。东方的七宿称为“角、康、地、方、心、尾、吉盘”,它们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人们称之为“东方黑龙”,其中角宿代表龙的角,康宿代表龙的喉,迪宿代表龙的爪,辛宿代表龙的心,威宿和极速宿代表龙的心。冬天,《黑龙》中的这七个夜晚都隐藏在北方地平线下。从惊蛰到春分,大角星(大角星1和大角星2)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此时黑龙全身还在地平线以下,只有大角星先出现,故称“龙抬头”。龙的崛起指的是天空中黑龙七星若隐若现的变化,而不是真的有兽龙在变化。

《黑龙》七夜的周期与一年农耕期一致。春耕伊始,《黑龙》中的七夜在东方地平线上开始缓缓升起,最先露出的是明亮的龙头——角梁;夏天,庄稼生长,黑龙高挂南方夜空;秋天,庄稼丰收,黑龙开始西落。一切都藏在冬天,黑龙藏在北方地平线下。古人把仲夏东方地平线上的黑龙七夜称为“田里见龙”(即“龙仰视”),仲夏黑龙七夜升至天空之南为“天上之龙”;此外还有“康龙悔”和“群龙无首”,分别对应各个季节的天象。龙抬头在农耕文化中表示太阳是从地下出来的精神,万物生机勃勃,于是春耕开始了。龙抬头,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很多地方已经开始进入雨季,春雷开始响起。在元代,农历“二月二”被称为龙抬头。从节气上看,“二月二”介于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惊蛰”、“春分”之间。与“龙抬头”相关的活动很多,但无论哪种方式,都是围绕着美丽的龙信仰展开的,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不尽相同。

2.龙为什么要抬起头来理发?二月初二,南北都有“剃头、油饼、爆爆米花、吃面条、吃糖豆、吃猪头”等多种民俗,为一年赢得吉兆。其中流传至今的最大习俗是“刮龙头”。

有一句民间谚语为证:“二月二,龙抬头,孩子要剃头。”在这一天,民间一直流传着“理发会除旧”的说法。给孩子理发叫“剃头”,龙抬头会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出人头地;成年人有一种理发,叫做“剃龙头”,用来辞旧迎新,希望能带来好运。

这种习俗的形成还有一个原因。按照过去的习俗,正月不能剃头,不能理发。有句话叫“正月剃光头死”。

其实“我叔正月死”的说法纯属误传。不剃头的意思是“思前想后”,是明末清初流传下来的习俗。65438年至0644年清朝入关后,清政府颁布了理发令,要求所有男性留“沙锅头”,即剃掉前额,在脑后扎一条辫子。有些人在正月不剃头,以示对明朝的怀念。但他又不能公开与清政府对抗,于是利用“乡愁”的谐音,坚持正月不理发,编造了他叔叔正月死的说法。

这种说法流传开来,虽然说不通,但民众为了安心,尽量避免正月不理发。据报道,甚至有人相信了“我叔叔在理发第一个月就死了”的说法,这名28岁的男子因为偷偷理发而被母亲责骂。网络上一度也引发了一场讨论,认为这种没有科学依据、带有迷信色彩的民间糟粕应该被抛弃。

事实上,即使是现在,虽然大家都明白了说法的由来,也没有什么忌讳,但是第一个月理发店的生意依然是空的。还有几个原因:一是因为正月是过年,很多人为了给春节留个好形象,都在腊月末理发,所以正月理发的人自然就少了。第二,以前人们很重视养生,认为正月天冷,不适合剃头。2月2日,刚过一个多月,头发长了不少。该理发了。此外,“龙抬头”的寓意是今年的吉兆,理发恰好是一种好运和“好精神”。

3.二月二习俗端午节

在过去,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去龙庙或河边烧香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化云为雨,保佑丰收。然而,在许多地区,尤其是在南方,人们还把二月的第二天作为“土地公祭日”,并举行社会祭祀来崇拜土地神。

撒灰

这一习俗历史悠久,至今仍在许多农村地区流行。用于撒灰的灰通常是木灰,但也有石灰或谷壳。具体做法因地而异,大致如下:在门前撒灰,称为“挡门防灾”;墙角撒灰意在“灭尽虫”;把骨灰撒在院子里,做成大小不一的圆圈,象征性地摆放一些五谷杂粮,称之为“囤”或“砸灰”,以祝丰年;在井边撒上灰,称之为“回龙”,以求风调雨顺。喷洒方法因地而异。一般都是从井边开始,一路蜿蜒,进入厨房,环绕水箱,灰线不断曲折,十分有趣。

银联龙

斯隆的水,水是滋润和赚钱的。有些地区流行在二月二“抽钱龙”,当然抽钱的方式略有不同。比如有的人在水壶里放几个硬币,在自己家附近的水井、流动的河流或湖泊里打一壶水,一路泼洒回家,把壶里的水和硬币倒进水缸里,寓意龙顺着水迹,引回家;还有人用铜钱把红线拉回家放在骨灰盒里;其他人用煤灰作为钱的来源。

剃须龙头

龙抬头那天最熟悉的习俗应该是“刮龙头”。在这一天,孩子们理发,这被称为“快乐剃头”。龙抬头,会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成年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和顺利的新年。

油炸蝎子豆

这一天流行的习俗是炸蝎子豆。魏县、莱州等地称为“捷报”,谐音“爆刺”。据说吃了炒蝎子豆,一年都不会被蝎子蛰。运城等地叫“炸蝎爪”,小孩子边吃边唱:“吃蝎爪,蝎子不用打。”蝎子豆一般用黄豆炒。有的裹着糖面,有的泡在盐水里,香脆可口,有的用面条和蝎子炸,花样繁多。吃蝎豆不仅能开蝎,而且人们都说谁吃了七科的蝎爪谁就能长寿。除胶东部分地区外,其他地方都流行二月二这一习俗。但在蝎豆中加入了瓜子和爆米花,这是炒蝎豆习俗的新发展。

拿起“女孩”

二月二的另一个重要习俗是接“姑娘”,即父母接回出嫁的女儿,所以有“二月二接姑娘”的说法。苏北人有许多礼数,其中“女孩”不能在正月呆在父母家,必须在农历初二后的当天回到婆家。但是到了2月初二,她家就来接女儿回去住几天。第一,她第一个月忙了很久,累了,就把她接回去,好好休息。第二,新年刚开始,又要忙了,好好对待她。

被接回来的日子里,除了吃吃喝喝,“姑娘”就是顺道聊聊天,轻松愉快。城里人“带姑娘”就是姑娘和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午餐。这个习俗在北京和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也很流行,很多地区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