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传统饮食的开始

吃西瓜

立秋江苏各地都有每天吃西瓜的习俗,称为吃秋。另一方面,立秋往往是今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们认为立秋后,早晚天气会变冷,吃冷的食物会对胃有影响,所以立秋后就不吃西瓜了。

吃“福缘”

立秋节气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后代就会成为大官,龙眼也叫“福元”,所以有句俗语:吃了龙眼,就会有孙子。

吃“渣”

立秋在山东莱西流行吃“渣渣”,一种豆腐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有“大人小孩吃了立秋渣渣不吐不拉”的说法。秋季是肠胃病的高发期,很多地区的民俗都有一年治病祈福的意思。四川和山东是这种民俗的典型代表。

喝四川的“秋水”在四川东部和西部也很流行,即在立秋的时刻,全家人每人喝一杯,据说可以消除积聚的暑气,秋来也不会胃痛。

吃肉“有秋肥”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吃肉,也就是“糊秋肥”。在北京一些老字号的肉类专柜前,购买肉制品的顾客会排起长队。一旦到了立秋,虽然天气仍然很热,人们的身体也不再湿漉漉的,毕竟凉爽的秋天来了。于是开始萌发做点好吃的来弥补夏天以来亏空的想法。我应该吃什么?最满意的是炖肉!通过吃炖肉来弥补夏天流失的脂肪,称为“贴秋肥”。

吃凉糕

在金华市民心中,吃西瓜和凉糕是立秋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什么是酷蛋糕?就是把红薯淀粉熬成汤,倒进碗里。第二天早上留下来,形成一整块。远看像一颗圆润透明的白玉,再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使之清凉,酸甜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