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的晚年?
第一,自由和自主
当生活还由我们做主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就像秋天的晴空万里,云淡风轻。
退休了,没有了工作的压力,没有了谋生的艰辛,没有了名利的诱惑,人生开始了第二个春天。就一般人而言,平均寿命在80岁左右,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大约是20-30年。这时候我们卸下了事业和家庭这两个包袱(孩子有自己的家庭责任),剩下的就是完整的自己了。我们要做的是:晚年我做主。想想自己年轻时有什么夙愿没有实现,看看能学到什么新知识新技能,找到更健康更享受的生活方式,让人生的风帆重新起航。
第二,活动和交流
人是群居动物。我们从两三岁开始就在集体活动,上幼儿园,上学,工作。人与人的交往和组织行为,使人在交往中主动或被动地成长和进步。一方面人改变了世界,另一方面人也改变了自己,这是双赢的结果。退休后,一旦脱离群体,人难免会感到孤独和衰败,身心都会受到伤害,早衰在所难免。所以,在我们还不算太老(60岁左右),腿脚还灵活,身体还强壮的时候,一定要参加各种有组织的活动,让自己动起来,忙起来,比如老年大学,老年艺术团,老年运动会,老年旅行团,社区活动,健身活动,公益活动等等。总之,自己喜欢什么,自己有能力参与什么,社会需要什么,都要纳入自己的日程,有计划、有选择地参与。让自己意识到我需要这些活动,这些活动也需要我。心理学认为,这种需求和满足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因素。在高校,现在的退协组织的各种活动已经证实了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各种集体活动中,老教职工既提高了境界和修养(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又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展示了才华,可谓一举两得。很好,很好!
除了积极动员更多的老同志参加一年一度的老年学校运动会,我们工业退休分会还成立了艺术团,让喜欢艺术、能歌善舞的老同志大显身手。几年来,我们合唱团从不会分声部唱,到会四声部唱,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演出和比赛中获得一致好评,特别是演唱毛主席诗词《咏梅》,成为艺术团的保留节目。我们组织了广场舞表演,激情奔放的《扎马杆》,抒情飘逸的《雪山阿甲》(自编自导,获学校广场舞比赛一等奖)。大家载歌载舞,动作优美,激情澎湃。不仅增加了艺术修养,陶冶了情操,还锻炼了身体,形成了凝聚力。
参加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虽然我已经老了,没有反应能力了,但是越是不交流,越是刺激海马体,海马体就会越是萎缩,人就会越早迟钝或者痴呆,有的人还会有心理疾病。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好方法就是多交流,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多说话,让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科学的思维模式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我们晚年幸福的标志之一。
第三,愉悦健康。
健康的科学定义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良好的心态、和谐的人际关系、科学的健康知识、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有了这些基本素质,我们就能在晚年保持高标准、高质量的生活;我们可以快乐每一天,让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
古罗马哲学家罗塞蒂在《论老年》中说:老年人不仅要照顾自己的健康,而且要注意自己的精神和心灵健康,所以在老年时要继续学习。“一个总是在这些学习和工作中谋生的人,不会注意到老年时代的来临。”人的一生,生死的到来,都是被动的。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必然,我们无法选择。但是我们能控制的是生活中的心态和心情。生活中总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重要的不是回避,而是调整,学会科学调整,让自己尽快走出不愉快的阴影,保持良好的状态。开心,快乐的走完人生,应该是我们的目标。
年轻的时候,我们幼稚,没有经验。为了生存,为了成就一番事业,我们扛起了重担,总是背着它往前走,跌跌撞撞。现在就像一个成熟的水果,我们吃饱了,可以控制自己了,已经到了自由选择的阶段。我们不能再负重前行,而应该学会做减法,卸下一副重担。我们不仅要清理周围的物理空间,把那些没用的东西让给有用的人,还要清理自己的内心世界,抛弃错误的认知,无聊的烦恼,负面的情绪。学会放弃个人恩怨,善待身边的人和事;学会多理解,多包容;学会放弃过多的欲望,不再争名夺利,不再为此烦恼,把每一份收获都当成对你的回报;学会放下心中的烦恼。儿孙自有福报。没有你的帮助,他们会走得更稳更好。一旦我们轻装上阵,我们不仅走得轻松,而且还能自豪地笑对生活。这就是我们想要的老年,这就是老年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