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三元宫有关的名人
三元宫自保良在北寺旧址修建月港院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从三元宫到月港苑,不能不说包拯、包谷、葛洪的生平事迹。
宝亮的话太玄乎了。他是魏晋时期广州的南海知府。他信奉道教,是将道教但丁学派引入岭南的第一人。后来他在当时的岳井岗越秀山下建了一个岳岗书院,在这里宣传道教,炼丹。
宝亮后来收了一个徒弟,叫葛洪。葛洪是历史上的传奇人物。金代江苏句容人,小名抱朴子。他是三国时期吴和葛玄的曾孙。葛洪是道教理论家、医生和方士。自幼随格力弟子尹正学习炼丹术。在惠帝生命的最后,他应广州刺史的邀请前往广州参军,在广州生活了大约10年。后来跟随包亮探索道教理论和炼丹养气之术,与妻子包谷一起为百姓治病。24岁那年,葛洪第一次来到广州。他在老师手下学习了65,438+00年,最终成为一个博学的人。不到40岁就写了70卷《抱朴子》,100卷《金鞭方》。他精通针灸,据说在三元宫留下了针灸经络图的原碑。东晋元时,葛洪到南京(称建康)为官,官至丞相,故又称为丞相道士。后来,他听说交趾盛产朱砂在今天的越南,于是辞去高官,举家第二次来到岭南,被两广刺史邓岳挽留。此后,他在罗浮山生活了30年,从事炼丹工作,写作不断。葛洪还在罗浮山的东南和西北修建了四座寺庙,即现在的徐冲观、白鹤观、九天观和香酥醪观。
葛洪的妻子包谷也擅长医学。宝谷,宝良之女,从小深受道教影响。因为鲍菁深爱并看重自己的徒弟葛洪,她把自己18岁的包谷许配给他,当时葛洪四十多岁。从此夫妻恩爱,一起学习炼丹和医术。包谷在广东生活了几十年。为了采药和行医,她走遍了南海、番禺、博罗和惠阳。她的医术高明,人们亲切地称她为“仙女”和“包仙姑”。后来包谷突发急病去世,后人在越秀山建了一座“包谷庙”纪念她。她使用的井被称为“包谷井”和“秋顾龙井”。可惜,庙和井已经不存在了。然而,纪念她的“宝仙姑殿”却建在三元宫。包亮后来把女儿葬在罗浮山,山上的“朱珠庙”就是为了纪念包谷而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