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有哪些养生理论?

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在这个长达五个多世纪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养生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出现了张介宾、郜琏、曹廷栋等著名的养生学家,出版了《寿石清》、《养生四要》、《衰老精要》、《尊生八记》、《寿养丛书》、《老老恒言》等养生专著。同时提出了健身、返老还童等养生方法。

①老年人养生方法的完备性。

养老方式始于唐代的孙思邈。宋代陈至撰写了《养老与照顾亲属》一书,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老年人保健专著。书中对老年人的日常保养、饮食调整、用药忌口都有详细的论述。元代,邹璇多次出版《赡养老人与家庭养老》一书,并在日本、朝鲜等国广为流传。《四库全书》的总结给了它很高的评价。

明清时期,老年保健理论进一步完善,其中影响最大的著作是郜琏的《尊生八记》和曹廷栋的《老人恒言》。《尊生八记》对老年人的四季调养、饮食调节、起居调节、药物补充等都做了深入的探讨。

《老人恒言》的作者曹廷栋是清代著名的保健学家。他遵循孟子“我老了,人也老了”的格言,读了大量的书,提出了简单易行的老年人保健方法,如睡、洗、行、昼卧、夜坐、衣、帽、带、鞋、床、帐、枕、席、被等。虽然讨论并不令人惊讶,但它大多是彻底和有用的。比如《安心睡觉》中,如何上床,睡觉时采取什么姿势,手脚如何摆放,什么时候上床,如何保护头部、胃部和垫肩的颈部都有讨论。这些方法既简单又有效。

在明清时期,还有其他一些关于养老艺术的著作:《寿世保元》、《明代红炉烧雪》、《清代长寿秘诀》、《滋补真经集》等。这些书都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老年人的健康长寿。

(2)倡导健身和返老还童。

张介宾是明末著名的医学家,他大力提倡健身和返老还童。张出身名门,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下知历史,下知兵法。中年后投身医学,研究养生方法。

明代以前,养生学家更重视精神对健康长寿的作用,而张在《净月全书志论》中系统阐述了形神、形神的辩证关系,认为形神依赖于精神生活的物质,依赖于精血的滋养,形神的养成主要在于精血的养护。具体来说,一方面要控制情欲,防止精血受损;另一方面,要经常服用温补精血的药物。张自创的“全鹿丸”是温养精血的名方。

在《景岳全书》中,张提出了“返老还童”的方法。所谓中兴,就是中年加强保健。张认为,人的衰老从中年就开始了,只是一时还没有显露出来,而中年是人体由盛转衰、生命力逐渐衰弱的转折点。如果能在此期间加强护理,“盘活基础”,将为老年人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中年不注意健康,会加速衰老的到来。中年养生的关键在于恢复元气。通过养神、锻炼身体、填精补血等方法,恢复虚弱的元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总之,中国的养生理论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在探索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道路上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我们应该尽力整理、挖掘和继承这些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它们在增强中华民族体质、延长人类寿命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二、道家、儒家、佛教的养生之道

中国人的养生除了与医学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外,还深受宗教、哲学、伦理和习俗的影响。在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道、儒、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们不仅为中国养生文化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为中国养生实践提供了独特的养生方法,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