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学习道慈第的感悟

两次“道济第”,一次“百法”,两次“入行论”,一算,同修的课至少要上6年!在这么长的学习时间里,如果活在当下,好好学习,时间可以过得很快;随便学的话,恐怕学起来又慢又难。而且,如果没有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认真听讲实践好的知识,就会浪费时间不说话,也会养成很多坏习惯。生活方面,真的是亏本买卖!

盘点同修的学习,后悔走了N多条弯路,也听过其他师兄分享的弯路,都留下了深深的遗憾。所以,我写了这些,分享给兄弟们。希望兄弟们借鉴,少走弯路,达菩提!

首先,看视频

好处:每次看视频,导师的声音、样子、语气、表情,僧人的清净行为,佛教的甘露,都在视频的载体中呈现。视频中,它带我们回到十几年前那个小院里的无数个早晨,三宝大楼里的三所学校和各种讲座的现场。座下,有许多学者在谈论求法。所以,虽然我们没有机会遇到当时的场景,但似乎可以跨越时空的阻隔,身临其境。

想想我们在生命的长河中有多少条生命,在三恶道中走不出苦难;即使很多人得到一个人,也可能是在醉生梦死中虚度光阴;即使很多学生接触到了佛法,也可能因为没有机会遇到好的知识而依然无知。这辈子,能高枕无忧的听佛法,跟一个老师学习,实在是太方便了。这种启蒙机会是古代很多学者梦寐以求的。

看着听着视频,真的是善知识对着自己的耳朵扬起脸的时刻,是僧宝的形象在自己的雅利安知识里不断种下的时刻,是心灵单独与佛法相遇、连接、对应的美妙时刻。这种学习方式是不是直接吸收在脑子里,哪些词可以代替?

想想一天24小时,8小时工作,至少6小时睡觉,还有几个小时花在吃饭和生意上。你能安静地坐多久?忙碌了一天,不就是为了活下去,找一条彻底的人生出路吗?

导师的视频演示是同修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综上所述,看视频有以下优点:

第一,你可以遵循好知识的指引,在慢慢嗅和思考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倾听和聆听中迸发出的很多智慧火花,都会被generate重复。

第二,看视频的时间是看稿子的5倍以上,需要更多的时间投入。然后,从时间上来说,就没办法打折了。而时间的投入,又让自己对学习和修复有了起码的保障。

第三,通过看、听视频,好知识的形象、声音、智慧都会落入脑海。我会觉得,原来好的知识就是面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发号施令。我们不是经常后悔不能一直带着好的知识去学习吗?那么,看视频可以帮助我们弥补其中的一些遗憾。

第四,心的认知水平在不同的因缘季节会有所不同。一遍一遍的看,一遍一遍的听,会让法律对心灵的冲击有更多不一样的体验和思考。

第五,看视频的时候,一开始很容易走神,走神,或者头晕眼花,或者根本就不专注,很容易只听到一部分。所以你需要用心听,理解好知识的逻辑、结构、比喻、教学、证明,然后用心记笔记。这些都有助于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和记忆力,从而加深对法律含义的理解和掌握。深入思考,长时间记住法律的意义,自然更容易让法律入心。相反,如果把视频换成书面发言,上面的很多收益不一定能得到。

在这几年的学习过程中,当我遇到困难,难过,沮丧,内心最脆弱的时候,我会连动一下的力气都没有。也有烦恼炽烈浮躁的时候。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是看着视频静静的放。就算我听不进去,也没什么。只要我安静的听视频,再大的困难我也能慢慢化解。

第二,设定路线

虽然我总能接近三宝,但我对“皈依* * *”这种量身定制的课程的接受却走了很长的弯路。

首先,我感觉寺里的早课很有氛围,我喜欢寺里的早课。我利用寺庙里的早课,而不是皈依* * *。导师说转* * *的好处是和我们现在的学习是互补的。但是好像过了很久才听到这句话。因为这个原因,我没有坚持做很长时间的转换。

后来,我觉得“三宝之歌”的吟唱部分真的不是我喜欢的,因为我五音不全。所以,只要拿着仪式去读它。至于“三宝歌”这样的环节,有时候我们甚至直接跳过。但我不知道,这不是唱歌,而是在这样的吟诵中,我们会更加坚定对三宝的依赖和信心,向三宝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觉得礼仪走的那么慢,读的时候经常心不在焉。尤其是我去上同修的课,各方面的时间和进度都没有一下子调整和跟上,我真的觉得做固定的课是一种痛苦和煎熬。有时候疯了,有时候困了,坚持下来不容易。

其实对于学员来说,同修的转化是全方位的。

首先,大剂量的倾听和思考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保证。所以,它在调整我们的作息甚至生活重心。如果你还贪恋各种世俗的享乐和放纵,那你肯定得不到保障。

其次,要想有效学习,需要调整的不是头脑的表面意识和观念,心态的禅定会变得必不可少。这样,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戒律的一部分,不可或缺。否则,学习就会像无源之水,难以持久有效。

所以,在生活作息时间和生活重心还没有调整好的情况下,通过练习和转换,自然很难造成大量的收益。受益少了,就没兴趣练了,这很正常。为此,确实需要逐步调整作息方式,摒弃不必要的安排,多做一些。

当你听到和思考的时候,你会强化你跟随文章进入仪式部分概念的能力,然后你会感受到仪式引导的力量。久而久之,自然可以逐渐受益。哪怕是两栋、三栋、四栋,早晚都能修好,也不会觉得浪费时间,活得辛苦。自然就能跟着文章走,幸福感满满,心安理得。

三、如何看待读书的原始做法?

虽然三级学习和各种方法并不冲突,但是如果在进入学院之前就学习了某一种方法,并且有日常课程,该怎么办呢?毕竟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理解能力也是有限的。同时学习不同的方法,很可能会顾此失彼,或者会消化不良,甚至带来认识上的矛盾。

我学佛学了四五年才进的书院,也选择了极乐世界作为未来的归宿。为此,我将希望把所有的功课都用在《庄严佛净土》上。但是,进入三级学习和志愿服务后,很多时候,我连以前最喜欢做的事情——诵经都做不了。虽然我费尽心机念了几万个佛号,念了多少个字,念了多少遍祷文,但用不了多久就只能放弃了。不是学院让我放弃,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真的觉得我要把时间花在刀刃上。

因为,修行的关键是心,而由正见构建的坚实的佛教基础更是不可或缺。在道慈第中观察和入定的倾听和思考,是为了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观点,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然后,我反思自己对其他经典和修行方式的热爱,一部分是因为自己的执着和习惯,一部分是因为那样修行不费力,不“心碎”,很舒服。很多时候,道吉弟的每一期,导师的启示,几乎都是直指我的平常心!如果我要放弃自己的重要感,优越感,支配感,那我岂不是变得一文不值,一无是处?过去很多年,我喜欢别人说我好,我就好。这些是我的标签,是我的存在感,但现在我不得不放弃。那么我的价值是什么?还有,放弃自我,普通人真的没有安全感!我有很多问题和烦恼,但我不是很想放弃自己的平常心。

相比之下,念咒、持咒、看其他书,都不会让我觉得自己平常心受到了伤害。我还是可以想学多少就学多少,想怎么学就怎么学,不用面对道吉地,不用听导师的话。自由自在多好啊!

然而,有一天,这种鸵鸟般的逃避,以及以平常心做义工所造成的反复伤害,迫使我重新思考:除了像《道慈经》中所说的放弃平常心,发菩提心,还有别的路可走吗?这份平常心,让我在六路的处境忽上忽下。我执着于烦恼,疯狂,伤害了自己和他...我一直是它忠实的奴隶。这奴役了我的主人。我应该再服从一次吗?

但是讨厌它,嫌弃它,抗拒它,不学道次帝,我能自己想办法吗?我能找到正确的方法吗?我需要试着走完所有的路来确认哪条路是真正的出路吗?

第四,做志愿者工作

起初,我作为一名志愿者来到学院,抱着我将从学习中受益并偿还我的债务的想法。“把这深深的心交给尘刹”是我最喜欢的经文之一。如果我不是因为读书受益而想做一些有益于他人的事情,为什么我过着很好的自由生活,却没有来寺庙过这样安逸的世界生活?所以在志愿服务的心里,我觉得这种心不算高尚,但至少是正确的。

而且,我也把志愿服务作为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头等大事。我愿意帮助很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每天做很多事情,并不是为了自己。

但是在同修学习期间,导师说,做事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在做事的过程中达到什么样的心态。“能不能做好,取决于我们的内心,取决于我们是否更加坚持。你越大,你的世界就越窄;你越小,你的世界就越宽广。”

过去几年,我在全球的领导一直在说“要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还没想明白。但我知道,大概是为了比别人做得更好,这样我们才有核心竞争力。

在这种观念的灌输下,我会更想捍卫自己的重要感、优越感和支配感。当志愿者,即使再累也不一定能完成。就算完成了,赢了,但是输了。更重要的是,我失去了生活的主动权,平常心牢牢掌控了我的生活和人生。这样下去,能有光明的未来吗?

于是,在经历了无数的痛苦之后,我开始明白了“让事情变成修行”这句话。让志愿服务成为纠正自己贪、怒、痴的一种方式,训练自己有一颗学习、服务、造福他人的心。这个目标取代了最初报恩的想法。不是不需要报恩,而是真的开始觉得自己需要学习,需要为别人服务。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学会摆脱贪婪和无知,人生才能成长,才有出路。

以前看到世间种种苦难,发愿学佛,解脱烦恼。为此,发愿做一些有益于他人的事。所以,我很认真的对待这个结果。我想,达到了什么样的标准,取得了什么样的结果,痛苦就解决了。但是研究久了,发现解决烦恼痛苦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什么样的心。如果心没有烦恼和痛苦,去哪里都很舒服。

由此,我觉得,放弃平凡的心灵,要推倒平凡的心灵堡垒,需要付出那么多的努力和志愿者的训练。原来你需要那么多基础来发展利他主义,为解脱铺路。

五、坚持* * *

如果说这几年我最看重一件事,那就是* * *修。我不会因病缺席* * *的。就算去外地看病,也要争取网络,能再写一课就再写。至于公差,虽然你可以理所当然的请假,但是只要你能抽出时间,你肯定会来* * *修的。

其实不是我的班级需要我,而是我需要参加* * *班,养成重视学习,坚持努力的习惯。虽然每节课的收获不一样,但是通过坚持这样做,我对学习的信心与日俱增。有句话叫细水长流。也许正是这种做法坚定了我内心的选择,让我今天变得如此坚强。这样的成长对生命来说真的很珍贵。-来自杜珊兄弟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