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作文素材

魏正时(240-249)年间,嵇康、阮籍、单涛、向秀、刘玲、王戎、阮贤七人,常在当时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的竹林下聚会,尽情享乐,被称为竹林七贤。据陈寅恪先生考证,西晋末年盛行“格意”体,东晋初则名为天竺“竹林”,加在“竹林七贤”中,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血腥的统治,作家无法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只好采用。

文学作品

在文章创作上,阮籍和嵇康是代表。阮籍《咏怀》82首,多采用对比、寄托、象征等手法,含蓄曲折地揭示了最高统治集团的罪恶,讽刺了虚伪的礼教人士,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闷心情。嵇康的《与山聚源绝交》,以老庄崇尚自然为论据,表明其为官本性不堪,公开表明其不与司马家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挺有名的。其他作品,如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刘玲的《酒德颂》、向秀的《思乡诗》等也是可读的。《隋书经籍志》记载了五卷《单涛》,现已失传。竹林七贤

七贤简介

嵇康

嵇康(223 ~ 262),本名夜叔,三国时期曹魏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魏晋玄学代表人物之一,“竹林七贤”之一,世称季中三。他长相不凡,擅长旋律。作品有长清、短清、长边、短边,东汉时合称“纪四坊”、“蔡五坊”。原名Xi,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其祖上为避仇怨,迁居乔县罗县(今安徽濉溪临涣镇),又因家中有庐山,改姓姬。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但仍励志勤奋,精通文学、玄学、音乐。他娶了曹操的曾孙女长乐阁。司马昭试图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倾向于皇室一方,崇尚自然和养生之道,他写了《养生论》,主张“师越有名,越自然”。他与王戎、刘玲、湘绣、单涛、阮咸、阮籍交游密切,被称为“竹林七贤”。

阮籍(210-263)是三国时期曹魏末年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字黑宗,竹林七贤之一。尉氏人,曾任步兵校尉,史称“阮步兵”。崇拜庄子、庄子之学,但政治上采取避灾的谨慎态度。与嵇康、刘玲等七人为友,常聚竹林下,自得其乐,被誉为天下竹林七贤。阮籍是“始声”的代表,其中咏怀诗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通过比喻、象征、寄托等不同的写作手法抒发情怀,借古讽今,形成了“悲愤悲怆、晦涩曲折”的诗风。除了诗歌,阮籍还擅长散文和辞赋。九篇散文,最长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此外还有《清思赋》、《首阳山赋》等六首。咏物有《鸽颂》《猴颂》。《隋书经籍志》考录《阮籍集集》十三卷,但恐怕已失传。明代张浦编撰《阮步兵集》,收集汉魏六朝藏书130部。最接近黄节的是《阮步兵爱情诗札记》。

单涛(205-283)名聚源,“竹林七贤”之一。西晋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年孤独,家境贫寒。好老庄理论,交嵇康阮籍朋友。单涛要离职了,想叫嵇康接替他的位置。嵇康写信和他分手。四十岁时,以公主身份起家的单涛是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大的,但他很晚才开始做官。40岁那年,陶做起了公主书,功勋卓著,到了孝廉州府河南任职。《晋书·单涛传》他第一次做官大约是在六年前,没多久就逃跑了。

项修(约227-272)生于河内怀(今河南武陟西南)。魏晋竹林七贤之一。从官员到黄门侍郎,都是散骑的常侍。他写了两篇,庄子,发明好奇心,唤起冯谖,秋水,至乐,但笔记还没写完就去世了。刘玲

刘玲,字伯伦,郭培(今安徽淮北市)人。竹林七贤之一,善饮酒品酒。魏末,为建威参军。晋武帝在位之初,呼吁对策,强调无为,所以被赦免。他身高只有1.40米,不仅矮,而且极其丑陋。但他的气质是豪迈、旷达、不拘小节的。平时不与人过度社交,沉默寡言,完全不在乎人情世故。他只是和阮籍、嵇康很投机,见了面有说有笑,所以加入了七贤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