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医学概念是什么?
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经历了几千年。那么,中医中最重要的核心概念是什么?核心思想是:气与经络。今天我就来说说中医的“气与经络”。欢迎大家阅读。
一、中医常识中的气
五味五气:营养与功能
中国人把“气”看得有多重要?《黄帝内经》说:“天以五气吃人,地以五味吃人。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使五色明,声可大,五味入胃,味生以养五气,气生而津液自生。”意思是我们吃的食物充满气息和味道。味道属于事物的本质,就像我们一定要吃氨基酸、脂类、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一样,都属于五味。但只有五味并不能使身体运转,所有的物质都处于正确的位置,然后就需要有精神来运转,把所有的功能发挥出来。所以“气”可以从功能的角度来看。中国人非常重视“气”。“气”也是孙中山先生提到的两个动词的意思,即“人‘尽力’和物‘自由流动’。
“味道”是从材料的角度。人必须吃下所有的营养物质,吃完后藏在胃里,才能发挥作用。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23种,而植物中只有20种,纯素食中缺少3种,所以纯素食的人肯定会少五味。如果你想吃素,你也必须吃鸡蛋和发酵的东西。如果连鸡蛋都不吃,至少喝牛奶,羊奶,味噌汤,豆类。这样再加上体内的细菌,就可以制造出所缺乏的三种氨基酸。营养不良就不能练气,就像遗传病一样,不能通过改善循环来治愈,营养不良也是一样。比如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夜盲症,天天练气还是会导致夜盲症。
元、宗、应、的生理意义
在我国,传统医学中的“气”有四种:元气、宗气、养气、卫气。
1,元气(又称肾气、元气)来源于父母,是先天之气。命门属于元气(循环的原动力),元气运行于三焦。中医的三焦(上、中、下)是一个广义的循环系统。后天之气来源于饮食和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脾、肺、心的功能转化为宗气、戚颖和卫气。元气来自胸部,是吃水谷产生的生化气和吸入的新鲜空气的结合。它是整个气的运行、运输和分布的起点,负责含氧的血液循环。
2.宗气是血液中所含的氧气,是从肺部交换来的。养气是祖气渗透到血液静脉中的营养之气,它运行在静脉中,也称为殷琦,负责血液中营养的运输。养气是脾胃的水谷,是胃消化的营养。
3.齐威是祖传之气在脉外传播的气,也称为阳气,它在脉上传播,遍布全身,以抵御外邪。(所谓脉外,就是我们在脉诊中看不到的部分。)
当我们的肺功能不好的时候,诊断在中医理论上叫“宗气不足”,元气指的是正气,也叫“中气”,三焦包含了整个循环系统。养气是营养,卫气是免疫能力。“中气不足”指的是心脏功能差。
4.中性气体循环负载的系统性能。
中气是体循环系统表现的指标。我们整个循环系统是由心脏的振动和血管系统组成的,所以心脏功能不足,取决于负荷。就像电厂发电一样,所谓缺电主要是用户太多。如果用户少或者大家都省电,可能就不存在缺电的问题。所以治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减肥。
如果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命门的“气”与冠状动脉直接相关。许多心脏萎缩或衰竭的患者是由危及生命的损伤直接造成的。因为对心脏的循环与命门的血液循环振动有关,当命门受到压迫而不松动时,会直接影响心脏。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尤其是女性,生气的时候会觉得胸闷,憋气。长时间生气容易引起胸部病变,比如乳腺增生。西医在治疗上很恐怖,而中医可以通过理气来缓解症状。
现在大家都讲究养生,那就从理气开始吧。调气首先要学会不生气,也就是“养生第一,养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