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5古代天真论——天真的力量(4)徐文兵与董亮关于《黄帝内经》的对话。

2019-7-25:

第四章如何舒适地生活

一、不要沉湎于过去,不要幻想未来——“闲着也要少”;

1,“志”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对过去的记忆。比如写日志,就是记录过去发生的事情;或者每个县都有一本《县志》,里面也记载了这个县的风土人情。所以“志”的第一层含义叫“记忆”,中医五行学说说“肾主志”,就是肾在人的记忆中起作用。

“野心”的另一个含义是对未来的计划。比如“野心”指的是你将来要做什么。这个“野心”不是指现在。

所谓“闲”,就是放下自己对过去的沉重回忆,不要纠结于过去,尤其是那些不好的事情或者牛逼的事情。所谓英雄不提当年的勇气。所以《黄帝内经》告诫大家,要想身心健康,生活幸福,就必须抛开过去和未来的事情,认真面对现在的生活。

“少欲”是“冷漠虚无”的“轻”。人如果没有世俗的欲望,就不会像个体一样生活,但是欲望是可以控制的。但是现在很多人放纵自己的性欲,食欲,刺激快乐的欲望,让自己很崩溃。

二、安心是最好的活法——“安心无所惧”;

1,“安”,是保护弱势女性的。我们的“心”也应该有这样一个庇护所,中医上叫“心包”,也叫“心主”,它负责守护心灵的安全。心包护心,人无所惧,故无所惧。此时人处于身心健康的状态。“心包”一词在西方称为心包,指包裹心脏的脂肪或膜。

2.肉肉的跳动的心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居于其中的精神“心”也可以称为“心”,所以那些带有“心”字和“心”字的汉字,指的是人的精神意识和思想活动。

那么,“心”的“心”在哪里呢?“神”在哪里?它实际上就在我们胸腔的正中央。这个地方的两侧有三个洞穴,分别被称为“神峰”、“神藏”和“徐灵”。当我们遇到一个陌生人,感到不安全的时候,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把双臂交叉在胸前。为什么?就是保护你的“心灵”不受伤害。当我们遇到我们信任和爱的人时,我们会张开双臂。这叫“心安”。

我们熟悉的东西,其实都有其复杂的逻辑。也许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但它会自然而然地给我们一个保护自己的方法和程序。

三、怎样才能做更多的事而不“累”——“累而不倦”;

1,“累”和“累”是不一样的。“累”就是太多太累的意思。“我讨厌”的意思是“上帝会对我不满,惩罚我。”

“累”,肌肉开始抽动收缩,卷起来就叫“累”。

“形”,我们的身体,包括四肢,在努力和工作的时候,不能超过极限。这个极限的表现就是抽筋。

“老”的繁体字是“老”,上面有两个“火”。正常的规律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如果晚上加班,靠燃灯烧油继续发力,那就叫“疲劳”。

“孜孜不倦”就是晚上不要过度劳累,因为晚上该睡觉了;另外,不要因为疲劳而抽筋。但是,现在很多人累了之后不休息,而是吃兴奋剂和春药然后“工作”,最后累得不行了。

第四,想要健康,首先要有力气,其次要圆滑——“听话”;

1,什么是“顺”?比如吃饭是吞咽,食物经过十二指肠、小肠、结肠,最后经过直肠,这就叫“顺”。然而,当你吃东西的时候,你会噎着,咽不下去。这叫“反”;当你吃它的时候,你会打嗝,你会感到不舒服。你一下子全吐了,这也叫“逆”,中医也叫“倾”。还有就是有些女生来例假的日期,“月经量”(鼻子出血)的出现也是“反向”的。

气血“逆反”的另一种表现是“四肢厥脱”,即当你和某人握手时,对方发现你的手是冰凉的,俗称“鬼手”,这种“逆反”也是由于气血达不到外周四肢所致。这种人属于“不健康”“不健康”。

“不健康”是指没力气没气走不了那么远;“不健康”是指气在走向远端的过程中受阻。比如冬天的暖气,如果烧得不好,就毫无生气,被称为“不健康”;烧好了,暖气管中间堵了,这叫“不健康”,不通畅。所以“健康”需要力度和流畅度。

2.什么是“健康”的企业?首先,执行到位、执行力强是“健康”;其次,内部沟通的顺畅是“健康”。所以健康的企业就是有执行力,可以上传下达,相互衔接。

3、“气顺”是:一、生气;第二,气要顺。让气顺着经络走,不要顺着膝盖走;如果不行,就去帮助它,而不是推回去。

五、我们现在的痛苦来自于“意淫”——“各有各的方式”:

1和“各有各的道”是道家的一种理想人生境界。因为每个人天赋不同,身体不同,气血不同,发自内心的想法不同,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追求某种欲望。“随心所欲”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心安而不惧,孜孜不倦”和“顺从”。只有在这种状态下,内心的渴望才能得到“满足”,也就是最理想的生活。

最人道的生活是先尊重现有的欲望,再用后天的意识去满足它。

2.我们现在都在幻想,想着自己理想中的东西,然后强加给别人。人家本来就不想要这个东西,很痛苦;但是你觉得别人不接受你,也很痛苦。最后大家都很痛苦。

六、“欲”是本能需要,“愿”是精神追求——“各得其所”;

1,“各得其所”,“欲”字无心。是身体本能的需要,比如他饿了就吃。是本能身体发出的信号,与被诱惑无关。我们常说满足人的温饱,其实就是满足最基本的欲望。

“愿”的层次更高,包含“心”。是一种精神追求,脱离了物质层面。比如宗教中“皈依”的“愿”,意思是众生皆普,世界皆公,层次更高。任何上层建筑都要有物质基础。

七、吃什么不重要,吃饭的心情和环境最重要——“好吃”:

1,“把你的食物吃得美,让它为你服务,享受它的风俗,与人竞争,百姓如此淳朴”,这些话是道家或中医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类似于老子所强调的:“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大家都过着自己追求的那种幸福生活,不会互相干涉。

2.“吃得漂亮”是主观感受,就是吃得漂亮。这种主观感受会因时因地而异,强调的是人和食物结合到最后的效果,所以吃饭的时候要注意心情和环境。但是,现在很多人吃饭不是吃饭,而是机械地往嘴里塞东西。

八、只有穿内衣,人才能真正舒服——“顺其自然”:

1.“衣”字是打扮的意思,“任”是随便穿的意思。“随便你穿什么”的意思是你要穿适合自己的衣服,而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好看。

服装不等同于服饰。服装是大衣,服装是内衣。人们常说你不服气,其实是说你穿的内衣不贴身,因为只有穿好了,人才能真正舒服。

2.很多人问什么是好妻子?一个好妻子就像一件贴身的内衣。你感觉不到她,但她很舒服。如果你任何时候都感觉到内衣的存在,那就是不对劲,因为你不满意。

九、入乡随俗,注定倒霉——“享受风俗”;

1,“俗”是当地人千百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常说:“入乡随俗。”当我们到达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必须了解别人的习俗,并遵循当地的生活习惯。如果你打破了这个习惯,你会倒霉的。

2.中国人发明的火药不是用来打仗的,而是用来燃放烟花爆竹的。它是用来庆祝的。这是我们的习俗。现在过年没有鞭炮了,节日气氛少了很多。

十、吃自己的饭,人会舒服——“互相较劲,自己的人会那么单纯”;

1,“竞争不互相佩服”,首先人与人之间没有区别;第二,即使设定了竞争的标准,我也不羡慕,不嫉妒,不跟别人比。

道家和儒家最大的区别是,道家认为人与人之间没有可比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但儒家会提出一个区分圣人、圣贤、聪明或愚蠢的标准来衡量人。这样做实际上抹杀了人性和自然,抹杀了很多人与生俱来的独特优势。

“其人谓之朴质”的状态,是一种返朴归真的状态。

十一、气场弱的人喜欢裸体:

1,中国是文明国家。古代贴身的衣服叫“衣”,穿在外面的叫“衣”,下面的叫“裙”,即上衣在裙下。现在很多人在外面穿内衣,不仅丢掉了传统文化,也混淆了思维和习惯。

2.意志坚强的人,也就是感染力强的人,一般会把自己裹得很紧,因为他的感染力可以自然流露出来;但是气场弱的会用赤裸裸的方法吸引别人,比如穿低腰裤。其实这是一种动物本能。

第四章感受和问题:

过得舒服是什么意思?

《娱乐至死》中有一段话:“任何传统的宗教仪式都要求举行仪式的地方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神圣的...有些行为规范是必须遵守的,比如在这些地方一定不能吃东西,不能聊天,一定要戴没有帽檐的帽子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下跪,按要求保持沉默。但是当在电视上观看宗教节目时,我们通常不遵循这些规范...我们吃饭、聊天、上厕所、做俯卧撑或者做任何我们习惯做的事情。”

记得小时候大人常说“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定规矩”,所谓“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所以我们被教育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吃饭的时候要吃好。其实这背后的言外之意应该是,一个懂得遵守规则的人,也会是一个有公德意识、有素质、有教养的人,什么都该做,什么都不该做。一旦人们心中没有了规则的概念,人性中的自私和贪婪就会肆无忌惮的释放出来。如果大家都不想遵守规则,乱象层出不穷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一个人要想真正活得舒服,就要学会给自己设限。比如他看到好吃的,一定还是能控制住内心的欲望。否则,当你把腰带放松到最大限度的时候,看起来你获得了吃美食的舒适感,但接下来你可能会失去走路的自由...所以,当你知道如何约束自己的某些行为时,就是让自己更有安全感,更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