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重阳”之名的由来,因古书《易经》中“阳为九”而得名。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因为月亮和太阳重,所以也叫重阳节。这一天,人们登高远眺,宴请宾朋,赏菊饮酒,遍地插山茱萸。这些美好的习俗延续至今,使得重阳节的魅力历久弥新。

1,吃蛋糕

重阳登高辟邪,但很多地方都是平原,没什么好爬的。所以人们用“吃饼”来代替“爬”。重阳糕的材料多种多样,有菊花糕、花糕、五色糕等,制作方法以煎或蒸的方式较为随意。有些地方的重阳饼很有讲究。要做成九层,上面挤两只羊,符合重阳(羊)的意思。插上一面小旗子代替山茱萸,祈求厄运远离。有的人把重阳糕放在孩子的额头上,祝孩子万事如意。

2.爬得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是爬山。因此,重阳节也被称为“升天节”。爬山没有统一的规则,一般都是爬山,爬塔。当然,人们爬山不仅仅是为了爬山,更是为了看山上的红叶野花,喝酒吃肉来享受,这样爬山和野炊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攀登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北宋宋所著《长安志》记载,长安是汉朝的都城,长安附近有一个小高台。每当重阳节,人们会爬上小高台欣赏秋天的美景。因为他们爬的山是一个小高台,所以被称为“爬山”。

3.祭祖

广东重阳的祭祖叫“拜太公山”,家人都要参加。重阳节的祭拜是为了感谢祖先的恩情,祈求丰收后的保佑,所以气氛轻松愉快,不会有“行人欲断魂”之类的悲伤。

扫墓祭祖要注意很多规矩。先拜公祖,再依次拜祖,最后拜祖。村里所有的人,不管是不是搬出来的,都在一起拜太祖公。祭祀品有猪肉(熟或熟)、公鸡(熟)、糕点、水果、茶叶、酒、衣被草、冥币、纸品、香烛等。

4.欣赏菊花

因为大部分的花都是春夏开,只有菊花是深秋开,霜后不败。因此菊花被誉为花中君子,成为高贵骄傲的象征。晋代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流传千古,使菊花被誉为“花中隐士”。千百年来,重阳节赏菊吟诵已成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重要活动。即使没有菊花,重阳节也不再完整。

5、晒秋

重阳节也是收获的季节。因为这个时候收割比较集中,而且南方很多地方没有平地,家家户户都在窗台和屋顶晒庄稼。登高远望,整个村子几乎铺满了谷物,这是在晒秋。在江西婺源,每年的9月9日都会举行盛大的“晒秋节”。家家户户都种上了各种庄稼,整个村子一片丰收景象。人们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祈求来年丰收。

6.喝菊花酒

在古代,菊花酒是专门为第一年的重阳节酿造的。九月九日,把刚开的菊花和一点绿色的枝叶摘下来,拌入粮中酿造,然后一起用来酿酒,放入下一个九月九日饮用。据说喝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这是一个喜庆的季节,秋高气爽,菊花盛开,窗棂下一片片金黄。亲戚朋友除了爬山插山茱萸,还互相邀请喝菊花酒,赏菊花,真的玩得很开心。尤其是诗人,赏菊饮酒,吟诗作赏,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好句子。菊花含有养生成分。重阳节喝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视为重阳节必喝的“吉祥酒”,以祈求好运和消灾。

7、放纸鹞

重阳节习俗:放纸猫头鹰是徽州庆祝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也就是说,徽州的民间重阳节,主要以纸飞鹞为特色。这种习惯不仅在徽州流传的民歌中有描述,光绪的《徽州府志》中也有描述。纸鹞现在也是风筝了。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以前,北方习惯称之为“纸风筝”,南方习惯称之为“风筝”。徽州的“纸鸢”称谓,明显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称,有“南北杂糅”的味道。徽州民间的纸鹞改变了原来的样子,多为方平面,有尾巴,形状与民间所附的门神、神位相似,故怀疑是神鸢的简化。

九月九日,重阳之时,我错过了漫长的时光;赏菊,登高,抒喜;夕阳里,有几只鹅,捷报频传。送上问候,诉说心声,祝好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