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友松:我妈妈的财产都被她养母花光了,她一辈子没有父爱。她嫁给了76岁的李宗仁。
1938年4月5日,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取得了这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战争的全面胜利。日军开辟我南北两个战场的计划受阻,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这场战役激发了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
就这样,“台儿庄胜仗”成了李宗仁的终身政绩之一,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周恩来评价李宗仁,一生做了两件好事:一是台儿庄,二是回归祖国。
但作为李宗仁最后一任妻子,她晚年也与台儿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的上辈子留在了李宗仁生前留下强烈印象的小城台儿庄。胡友松,她从未经历过她母亲的荣耀,因为她生来就与众不同。母亲平日忙于谋生。她没有家。他们的“家”就是酒店的长包房。那里没有爸爸,她整天见不到妈妈。每当她向妈妈问起爸爸,总会被骂“你只有妈妈,没有爸爸!”
年纪轻轻的她,不知道如何应对其他孩子的闲言碎语。她只能假装不在乎。她有很多“教母”。她把“爸爸”两个字藏在心里,假装自己很幸福,不仅和妈妈在一起,还和很多“教母”在一起,还有很多漂亮的裙子和孩子没有的玩具。她“炫耀”这一切。
27岁时,胡友松改变了她的生活,因为她遇到了李宗仁。那时候李宗仁已经老了。76岁时,他比她晚了49岁。刚刚经历丧妻之痛的李宗仁,远在他乡,身边需要一个有爱心的人陪伴和照顾。经过秘书程思远的筛选,当时还是护士的胡友松一眼就被李宗仁吸引住了,李宗仁对她的眼光非常肯定。
刚到李公馆时,有点害羞。李宗仁带她四处参观,并一一介绍。“这是书房,我通常在这里工作。这是餐厅,一会儿我们就在这里吃饭。”胡友松的心很困惑,她想为什么下班后她要留下来吃晚饭。
后来,有人告诉胡友松,李宗仁想让她成为他的贴身照顾,永远陪伴他。周恩来站出来做这项工作。他认为,如果胡友松是他的护士,他只能按照时间上班,而且没有24小时陪护。如果你想让她一直和你在一起,那就把她嫁到家里去。李宗仁自然高兴,只是不知道胡友松的意思,毕竟他们的年龄摆在那里。
原本担心胡友松的内心抵触,领导亲自派人去做胡友松的工作,但胡友松欣然同意。这时,胡友松仍然和她的养母住在一起,她恨这个养母。自从6岁在上海得了湿疹,就被母亲交给军阀张宗昌的姑姑沈,带到气候相对干燥的北京。从此她就带着唯一的亲人离开了,她妈妈匆匆去看她,然后就没有了消息。
沈的母亲在她离开前给她的财产并没有用在身上,而是被沈自己挥霍掉了,甚至经常打骂她。在北京65438+2月的寒冷中,只要她一不高兴,就把她从家里开除了。没有亲戚朋友的胡友松此刻很无助。即使被打被骂,也要忍着求饶,因为她无处可去。
作为一个女孩,胡友松继承了她母亲的美貌,但她总是心事重重。因为她的背景,她把这些秘密藏在内心最深处。她享受着别人对她的美貌的赞美,称她为“她母亲的掌上明珠”,直到胡友松的名字从第一批团员名单中被删除,她以前的名字才被查出来。
胡若梅,这个名字是她出生时母亲对她的期望,像梅花一样美丽而坚强。她希望长大后能像松柏一样意志坚强,改名为胡友松。她试图融入社会,却在浮华中长大,与那个火热的时代格格不入,越来越沉默。当她听说可以和李宗仁在一起,离开养母的“家”时,欣然接受。
1966年7月26日,27岁的胡友松和76岁的李宗仁在李宗仁公馆结婚了。从小没有父亲的胡友松慢慢感受到了李宗仁的爱。起初,胡友松并不习惯,因为她在与养母相处期间曾受到虐待。她很警觉,睡得很浅,经常被最轻微的动静惊醒。李宗仁惦记着这个小老婆,担心她冻坏了,经常半夜去给她盖被子,直到胡友松烦了,让他不要打扰她休息。
李宗仁另辟蹊径。后来他半夜光着脚去,自嘲自己像蒋介石。蒋介石每天都起得很早,怕吵醒宋美龄,所以他光着脚走在冰冷的地上,打着手电筒小心翼翼地洗漱。李宗仁就是这样,润物细无声。胡友松胃不舒服,所以医生开了四两个南瓜籽,但是胡友松不知道怎么吃,所以他把它们搁置了。
李宗仁坐在桌前,一夜之间把这四颗瓜子一颗一颗嚼碎。直到胡友松醒来,他发现了一盘瓜子,里面装满了李先生的关怀。这一举动温暖了胡友松。她第一次感觉到被关心,被照顾。她决定和李宗仁一起生活,好好照顾他。他们一起画画,一起看报下棋,一起过属于自己的时光。
这种忘年恋并没有持续多久。1968年9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国庆晚宴,李宗仁突然病重,被紧急送往北京医院。检查结果是直肠癌。胡友松被命运从幸福的泡沫中拖了出来。她跑出病房,去洗手间哭了。
李宗仁最后也没有战胜这个病。65438+1969年10月30日,李宗仁的生命停留在了78岁。在他弥留之际,胡友松仍然是他的牵挂。他对胡友松说,“你的个性太强,所以我不信任你。清明节别忘了给我扫墓,让世人知道我还有一个年轻的妻子。”
李宗仁死后不久,在风雨飘摇的六十年代,胡友松被送到武汉沙洋农场五七干校参加劳动改造。期间,她改了人生中的第三个名字“达蒙”,像黎明一样重新开始。65438年至0973年,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她重新选择了工作,进入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1985,她开始隐姓埋名的生活。她没有忘记学习和专攻绘画。她去老年大学学习绘画,绘画进步很快。1933年,胡友松以“妙慧居士”为名皈依佛门,潜心自学佛学和书画。
精神独立的胡友松并不觊觎李宗仁的财产,但她对李宗仁的用心感到欣慰。每年清明节,她总是风雨无阻地来。即使现在已经独自一人多年,但每次去李宗仁的陵墓,她还是以李夫人的身份出现。
在1969至1982期间,胡友松先后两次将李宗仁私人存款8万余元、国家支付的生活费137000元上缴国库。她还向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捐赠了李宗仁的160张张珍贵历史照片。
台儿庄人与李宗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纪念这位英雄,并关心他的遗孀胡友松。几经周折,台儿庄区领导找到胡友松,一句“台儿庄是你娘家”,打开了胡友松紧锁的心窗,两行清泪悄然滑落。她说她想去参观台儿庄。
胡友松第一次来到台儿庄,但因为她的丈夫,她对台儿庄有着同样深厚的感情。她决定定居台儿庄,成为台儿庄人民为李宗仁修建的“李宗仁史料馆”的名誉馆长。台儿庄人民集资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投资2000多万,全部由村民集资。从这些方面,胡友松感受到了台儿庄人民的感情,尊重和珍惜历史,这一切足以告诉后人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辉历史。
所有这些经历都深深打动了胡友松。她捐赠了著名作品、李宗仁一生收藏的200多张照片和书信、前越南民主和胡志明赠送的重45斤的李宗仁铜像半身像、瑞士钟表厂赠送给各国元首的百年纪念金表、傅将军赠送给台儿庄的名为“软黄金”的火狐标本。
即使胡友松饥寒交迫,她也从未卖掉这些遗产。现在,在台儿庄,她认为这些遗物应该放在这个,李宗仁最光荣的纪念地,她会在这个镇上,为李宗仁守灵。胡友松对前半生无怨无悔,对后半生更加珍惜。她打理好图书馆事务,业余时间学习画画。
早前临摹时,她发现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在她返回北京的一年时间里,她创作了40幅作品,这些作品都被送到了台儿庄。她喜欢画梅花和牡丹,受到北京著名艺术家的称赞和各界藏家的喜爱。她的同事收集或捐赠的作品有数百件。即使国家同情她,照顾她,她还是坚持一个人照顾自己的生活,本来可以满足她的生活,但她还是过着节俭的生活,把自己那点退休金捐给了希望小学。
在“抗洪救灾”字画义卖活动中,她将卖画所得的5200元全部捐给了灾区人民。胡友松的生活中有很多困惑。她心中的千道沟壑,最终在沉默中凝结成了她的行动。她的心在台儿庄找到了归宿,那是她生命的终点站。她说,“只有这样,我老公才是离我最近的。”
胡友松的生活是独立于她自己的,完整的人格是因为李宗仁的影响才属于她的。69岁时,她不幸得了癌症。面对这样的厄运,她特别淡定:“我和我老公同病相怜,死的时候得了一样的病。”经过三次化疗,胡友松不想继续下去了。她不想给台儿庄的人增加负担,也不想自己的生命结束时看起来那么尴尬。
剩下的时间里,她在住处门前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禁止自习”,并为自己的葬礼做了精心的安排。她至少立了五份遗嘱:把她给李宗仁史料馆的所有遗物和她北京住处的所有东西交由台儿庄抗战纪念馆处理,把她台儿庄住处的所有东西和几千美元、几千港币的现金全部捐给台儿庄,建议成立慈善基金;
她的后事交给山东德州青云岛金山寺佛事料理。没有开追悼会,骨灰安放在浙江天目山庙。本来她的第一份遗嘱说骨灰放在台儿庄,但是听说不好处理。在佛友的劝说下,一周后改为天目山。这是她的遗憾;
约65438+万元存入个人存折,2万元捐给为她办丧事的寺庙,2万元给身后的佛友做丧葬费,其余给佛友做善事;他生前的画,一部分捐给了台儿庄战争纪念馆,其余送给佛友作纪念。
2008年6月4日,165438+10月4日,她因为发烧,独自去了医院。此时,她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只等这一刻。165438+10月18她去了德州庆云县,住在一个岛上的金山寺。在数十名僧人与佛友一起虔诚祈祷的仪式氛围中,165438年10月25日下午6时,胡友松以“妙慧居士”法身结束了69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