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盛阴衰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这句话讲的是“阴阳偏高”的问题

阴或阳之实,主要是指“邪气盛则实”的病理变化。“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是阳盛阴盛的病机特点。前者是因为热,后者是因为冷。阳长则阴消,阴长则阳消。因此,“阳之实即阴之病,阴之实即阳之病”(苏文的阴阳应象论)是阳盛或阴盛等病理变化的必然发展趋势。

(1)阳盛则热:阳盛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阳亢、脏腑经络活动亢进、邪热过盛的病理变化。阳盛则热,因感阳邪或阴邪偏温,或七情内伤,五情过盛则火,或气滞血瘀、痰饮积滞则热而火。阳盛则热的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实阴虚的实热证。阳的特点是热、亢、燥,所以阳过盛产生热致病变,还有燥、亢,有发热、烦躁、舌红苔黄、脉数等。所以:“杨胜热”;因为一方的阳气往往过于旺盛,另一方的阴气往往相对较弱,所以除了上述的临床表现外,还会出现口渴、尿少、大便干燥等症状。,所以称之为“阳过盛致阴病”,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阳过盛。但需要指出的是,“阳为阴病”,阳为阴虚。在病机上,要区分阴是相对不足还是绝对不足。阳中邪客导致阳盛,阳会损阴,但阴虽虚,但未达到阴虚的程度,阴只是相对不足。其病机为阳盛而阴不亏。如果阴虚由相对虚变为绝对虚,阳盛与阴虚并存,或只有阴虚而无阳盛,则病机由实热变为阴虚实热或阴虚内热。

(2)阴盛则寒:阴盛是指疾病过程中殷琦过多,功能失调或下降,阴寒过度,病理代谢产物积聚的一种病理变化。阴多则寒,多为感受寒湿所致,或暴饮暴食致寒,寒湿阻滞于中,阳气不控阴,导致阴寒过盛。一般来说,阴盛为寒的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盛阳衰的实寒证。阴的特点是寒、静、湿,所以阴过盛引起的寒性病变和湿、静的象,表现为形寒、肢冷、食热、口淡、苔白、脉迟。所以说“阴盛寒”。由于阴方偏高,常伤阳气,会导致阳方下降,产生恶寒、腹痛、清解便溏等。这种阳虚是由于阴盛所致,所以也叫“阴盛为阳病”。“阴盛则阳病”,阴盛则阳虚。从病机的变化来看,虽然阴盛之病也可分为阳气相对不足和阳气绝对不足,但由于阳气主动,容易消散,阴寒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如体阳虚、阳气不摄阴等。所以,其实当阴偏高时,往往会伴有不同程度的阳虚,很难明确区分相对虚与绝对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