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养生病

痛风在中医里被归类为“痹症”。“痛风”一词最早记载于南北朝时期。据史料记载,患痛风的名人很多,如成吉思汗、关羽等。痛风在古代也被称为“富贵之病”。毕竟高尿酸饮食只有小康家庭才能负担得起。

中医把体内的致病因素分为“风、寒、夏、湿、火燥”六大类,还有气滞血瘀。而痛风则是气血不畅的湿、寒、风引起的身体疼痛,占六类的一半,气血症状都有。

临床上可表现为高尿酸血症、阵发性慢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性肾病。

对于痛风,一个病,两种不同的想法,一个烧一个温。治病如破冰。虽然用的方法不同,但目标和结果是一样的。

国医大师朱老,用祛湿、活血、化瘀功能较强的动物药治疗痛风。朱老善用虫药。他认为“痛风久治不愈,绝非祛风除湿、散寒通络等普通草药所能有效。要借有血有肉的虫药,借势搜掘透,开合结。”这是一种更暴力的方式。

配方:萆薢、土茯苓、威灵仙、泽兰、泽泻、车前子、薏苡仁、桃仁、红花、土鳖虫和地龙。

该方剂以萆薢、土茯苓、威灵仙为主药,三味同用,可清浊解毒、通关节、止痛。

紫茎泽兰、泽泻、车前子、薏苡仁能利湿,促进浊毒从尿中排出;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土鳖虫、地龙具有破血化瘀、通瘀散结的功效。

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甘草附子汤也可用于治疗痛风,其整体药性以温润为主。

配方:桂枝、附子、白术、甘草。

方中附子温阳散寒止痛;桂枝助附子升阳散寒;白术健脾祛湿;桂枝和甘草配伍,辛味甘,化阳,扶正祛风;甘草可以防止桂枝、附子过于暴烈,损伤正气,起到缓解各种药物的作用。四药合用,温阳健脾,祛湿散寒,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