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秦川表达感情最需要注意什么?我应该具备什么技能,应该怎么学!

笛子曲《秦川抒怀》在笛子界家喻户晓,几乎所有能达到一定演奏水平的演奏者都要演奏它。这首经典的笛子曲,似乎已经成为了西北笛子音乐的代名词。听到这首歌,会让人想起《八百里秦川》的沧桑和西北汉子的豪迈情怀。这种豪情是作曲家自身生活的积淀和真情流露,并以其多彩的演奏通过笛子传遍了全国。也只有这首歌让广大长笛演奏家和乐迷了解了西北风土人情,记住了这位崇高、细腻、内敛的长笛演奏家和作曲家——马迪人。

近年来,马迪人没有“吃老本”。他把全部经历都投入到演奏、创作和理论研究中,先后创作出了《祭祀精神》、《塞上风俗》、《深山秋夜》、《大漠》、《归乡》、《纺线》、《《春夜喜雨》》、《跑旱船》等一批优秀作品。

2007年金秋,马迪人长笛作品首场个人音乐会在Xi安举行,在欣赏其长笛作品的同时,有必要对其长笛音乐艺术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传播和发扬这种“独特”的音乐风格。《麦蒂风格》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创作、表演和教学。

“如果你想在长笛的表演艺术上有所作为,你必须有自己的作品。”这个好词似乎是不争的事实。从老一辈的冯、刘、陆、赵,到中青年的于训发、詹永明,都有自己的代表作,也不例外。凭借20岁的练习《秦川表白》一举成名。成功的背后,当然有父亲的严格督促和自己的努力,更直接的,是基于生活的土壤和文化氛围催生了创作灵感。古城Xi安,位于关中平原中部,辖秦川八百里。富饶的土地,丰富的资源,优秀的土地,优秀的人民精神,中国历史上十三个朝代都在这里建都,延续了几千年。秦汉的辉煌,隋唐的鼎盛。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历史镌刻了无数的奇迹。马迪人,一个生长在这条古丝绸之路起点的长安人,已经深深融入了他的血液。在他的几十部作品中,大部分都体现了强烈的地方特色。在此基础上,他不时探索新的音乐元素,探索新的创作思路和概念。他的作品有以下特点:

第一,他的创作深深植根于民歌、传统戏曲音乐、传统音乐。谈这个,还要从陕西的地域、文化、语言、民歌说起。陕西包括陕北、关中、陕南。唐朝以后,气候恶化,生态腐朽,土地贫瘠,干旱不断。方志云“不安分、果断、圆润、节俭”使用的语言有西北中原官话中的关中方言和陕北的山西方言。陕西人受其地域、人文、语言的影响,早就豪放刚毅,出现了蓬勃向上的民歌。陕西民歌主要由民歌、小调、舞曲、号子等组成。最知名的是豪放的《信天游》,此外还有秦腔、二人台、秧歌。此外,由于它是一个朝代众多的古都,许多类型的古代音乐,尤其是唐乐,流传至今,丰富了陕西的音乐类型。从音乐本身来看,其调式特点、商、羽调式多转到下属的宫音系统,四五度以上不断回跳,音色较为单一。常见的乐组有512、562、623、5612,此外还有具有地方色彩特色的音阶,如7音音阶(7音音阶)正是凭借这种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马迪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祭牲祭魂》、《秦川抒怀》、《边关风情》、《黎明》、《纺线》、《跑旱船》等歌曲,都是根据当地民歌、舞曲改编提炼而成。秦腔曲牌移植自秦腔曲牌。《山居秋夜》、《幽州城楼》、《雨夜写给北方友人》等曲目,将唐诗之意与古乐之韵相结合。当你欣赏它们的时候,你会立刻感受到黄土地的热闹与悲凉,体会到古乐的深邃意境。

第二,立足地方特色,勇于推陈出新。在《秦川抒怀》、《边关风情》等一系列作品被世人肯定后,马迪人试图将秦川风情的音乐风格转移到其他领域。2001结合王维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圆》。通过对古丝绸之路上商队旅程的描述,加上异域风情的基调,呈现出独特的异域风情。这首歌一经问世,受到了众多演奏家和笛友的高度评价,可以说为新世纪的长笛创作增添了一抹亮色。此后,这股新的创作思潮势不可挡,并于2003年陆续使用闽南音乐素材作曲《归乡》;根据杜甫唐诗《《春夜喜雨》》的意境,创作了同名笛曲《《春夜喜雨》》;2005年《看秧歌》根据山西民歌改编...也许新世纪给马迪人带来了新的创造性思维。这些音乐作品既通过景物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又融入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美”的深刻理解。

再次,他的作品丰富多样,主旋律和伴奏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他的作品有长笛独奏、长笛与乐队作品、长笛二重奏、长笛音乐等类型。所选用的笛子主要是F、E中适合“吹情”的中音笛子,以及善于表达“意韵”的低音笛子,尤其是非膜低音笛子,产生了独特的织体,完美地表达了音乐的深层内涵。他的作品强调主旋律的连贯性和听感能力,几乎每一段旋律都会让人久久难忘。当他写作时,他并不急于求成。而是先把旋律大致写下来,然后反复唱,以求旋律精致完美。《秦川抒怀》是在音阶稍作变化的基础上,运用宛宛羌族戏曲的韵味,并加入民间旋律的笛子式技法而诞生的。另外,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主旋律的美,配器和主旋律也是相辅相成的。配器既采用了传统的音乐节奏,又加入了更多的地方音乐色彩,运用了“我简单,你简单,我复杂”的手法。同时穿插复调,层层推进,使整部作品层次分明,跌宕起伏,高潮迭起,意味深长。

几乎所有这些优秀的音乐和配器都是马蒂写的。这对于一个专业的作曲家来说可能并不难,但是对于马蒂来说,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华。仔细想来,的确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一个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气息浓郁的古城,对优秀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后天的勤奋,促使美好而悠远的音符自然而然地从他们的心中涌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抛开了业余和专业的定义,因为只有我们内心的声音才是真诚的。

好的音乐需要好的演奏者去演绎,去普及。作为当代中国杰出的长笛演奏家,马迪人更有义务诠释自己的作品。可以说他的表现是随着作品的深入而逐渐提高的。

从吹的角度来看,他注重气息的连续性,声音追求松、圆、透、亮,南北兼容,中西结合。马蒂认为“吹笛以气为基础,气与万物相通。”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他的轻松。无论演奏什么风格的音乐,音色都是那么圆润干净,声音有很强的穿透力。他演奏时气流很慢,空气通过小腹的支撑自然流出(意思是嘴张开,是从腹腔里出来的),可以让声音更集中,把气流降到最低点,有利于在放松状态下控制气息;正是因为这种轻松的演奏状态,他在演奏过程中使用了具有“马史”特色的气颤音。他的气颤音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腹部颤音。他根据音乐的发展和起伏,用不同速度和呼吸位置的气颤音来表达音乐的内涵,有时用深腹颤音来表达遥远的诗意。有时用浅气颤音来表达哭泣的悲伤;有时,两者结合使用,虚实交替,展现场景交融的魅力。这些不同范围的气颤音的使用,随着人们的交谈,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他自然的演奏方法也借鉴了西方长笛的演奏方法。音色柔和优美,高、中、低音色相对统一。这种演奏方法在演奏古曲时尤为明显,体现了“笛子演奏者气韵生动,融会贯通”的非凡境界。

在演奏技法上,马蒂除了常用的笛子演奏技法外,还在笛子上运用了“揉、渡、停、啸、无膜金属音”等新的演奏技法,拓宽了笛子演奏技法。说到搓,我们很快就会联想到秦川表白7的表演。它是通过食指和中指并拢,向下压,和谐地摩擦下落的7,产生一种像用板胡压弦一样的独特效果。这种技法用于模仿陕西音乐中的苦音,非常接近人声。就像歌剧中的润腔,给音乐增添了无限的节奏感。可以说这个手法也差不多了。“横击”最早用在高明的《好陕北》中,通过相邻两根手指的连续交替振动,产生一种独特的灵动感和交错感。马蒂在《牺牲精神》中用它来模仿骡子的声音,惟妙惟肖;用在深山里的一个秋夜,追求空灵的意境。说到《山居秋夜》,除了“横击”的技法外,还首创了“停息、啸音”三种特殊技法。“煞气”源于尺八之术,一触即发,充满强大之气,产生一种惊喜和震撼感;“呼音”是笛声和喉音的结合,即在演奏旋律的同时,喉音唱出不同的音调,具有和谐的效果;“无膜金属音”是指使用无膜大低音长笛,通过控制气流和音色,发出类似长笛的金属音。这首歌运用这些技巧,是为了通过悠远的笛声表现古诗词的深邃意境。马蒂对演奏技巧的合理运用增强了音乐的风格,同时形成了独特的“马蒂作品风格”特征。

说到“美”,每个表演者都有自己的观点。马蒂对“美”的理解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虚实结合,刚柔相济,层层深化,催人奋进”。在他看来,在一首乐曲中,除了力度的变化之外,还应该根据乐曲的意境有音色的起伏。从美学的角度来说,如果整首曲子都是音色,那么即使音色非常均匀完美,那种一成不变的美在整体上也不会是完美的。从他的作品和表现来看,马迪人的作品是由几个层次组成的。在不同的段落中,他还将韵味和音色分为几个层次,缠绵柔美,柔中有刚,寓意深远,由浅入深地刻画了乐曲的内涵。他的作品就像是由低到高、由高到低的曲线,他的演奏打破了“北笛派”粗犷的原有信念。

在演绎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马迪人也不忘整理自己的经历和书籍,积极投身于专业竹笛教学和业余竹笛推广。

在业余时间,马迪人也不闲着。2007年4月,为了更好地促进陕西竹笛艺术的普及、教育和交流,他发起成立了“笛箫俞联谊会”。他放弃了自己在陕西省歌舞团的房子作为联谊会的活动场所,定期为笛友举办交流会和讲座,解答他们的疑问,亲自示范讲解。自从几个月前成立以来,越来越多的朋友加入了兄弟会。可以说,这个联谊会成了笛友的天堂。在长笛爱好者的强烈要求下,2007年7月,首届马迪人竹笛训练营在Xi安举行。来自美国、黑龙江、广州、湖南、山西、河南、江苏、山东、内蒙古、甘肃、河北等地区的30余名营员齐聚一堂,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马老师一一指导,营员们收获颇丰。马迪人表示,今后他将举办更多这类业余交流活动,并不时邀请专业表演者参与其中。他非常愿意成为“笛文化”的传播大使,为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出谋划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多年的教学和实践,马蒂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他讲究:“气出腹,腹撑,气流缓,口共鸣。”强调一下,玩的时候要处于一种相对放松自然的状态。“气是演奏之本”贯穿于他的长笛理论之中。中国一直说“气息沉底,声音透顶”。只有气息下沉,身体才能自然放松。放松无忧腔,可以使气息顺畅流动,发出宽松的声音。通过嘴的有序调整,可以统一三个区域的音色。练气息的时候可以模仿“狗喘气”的感觉进行身体锻炼。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可以放低喉咙,张开嘴巴(发出“奥”音的状态),保持腰线一直向外扩张。气息一进一出,就能找到气息的位置感和腹部的扩张感和弹性,吸起来,保持横膈膜向外支撑,嘴巴张开,喉咙保持畅通,依靠腹部的支撑进行八次呼吸。基本找到感觉后,可以尝试在笛子上吹奏长音符,然后结合小曲和民谣练习气息的转换。同时可以有计划的通过练习曲来练习手指的灵活性和舌头的弹性。“气、舌、指”是吹好笛子的三要素。在演奏音乐方面,他强调不能一味地演奏一种风格的音乐,而应该更多地接触各种风格的音乐,更全面地掌握音乐之外的知识,吸收更多姐妹艺术中可以借鉴的因素,尽可能地演奏自己的音乐。音乐要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

《秦川抒怀》已经流传了近30年,但是近年来,马迪人逐渐进入长笛同仁的视线。作为一个大器晚成、厚积薄发的天才笛手,他在创作作品、吹奏竹笛、普及教育、竹笛理论等方面都体现了大家的风采。我们约在10月13日,一起关注这个笛坛的盛世。我们也期待马迪人未来的艺术之路,正如笛子大师陆春龄先生寄语:“一马当先,笛子艺术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