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介绍一下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如蛋白质综合征、脂肪综合征、水综合征和电解质综合征,其中高血糖是主要标志,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症状,即“三多一少”。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和肥胖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为2%。据统计,我国已确诊糖尿病患者4000万,且每年以654.38+0万的速度递增。
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占10%,2型糖尿病患者占90%。
1糖尿病患者确诊后5年内很少有慢性并发症。恰恰相反,
二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前有慢性并发症。据统计,50%的新诊断二型糖尿病患者有一种或多种慢性并发症,有些患者因为并发症而被发现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的危害有哪些?
糖尿病无法治愈,其主要危害在于并发症,尤其是慢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感染:发病率高,两者互为因果,必须同时治疗。常见的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和肺结核、泌尿道感染和皮肤感染。
糖尿病高渗综合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有糖尿病病史。其临床表现包括严重脱水,有时可因偏瘫、昏迷等临床表现误诊为脑血管意外,死亡率高达50%。
乳酸性酸中毒:多数患者有心、肝、肾脏病史,或休克、感染、缺氧、饮酒、大量服用降糖灵。症状不特异,死亡率高。
慢性并发症
大血管并发症:
(1)脑血管疾病:患病率比非糖尿病人高3倍,是糖尿病人致残或早逝的主要原因,其中以闭塞性脑血管疾病较为常见;
(2)心血管:患者的发病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3倍,是糖尿病患者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冠心病。临床特点包括冠心病发病率高、发病早,女性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更明显,无痛性心肌梗死等临床表现更不典型。
(3)下肢血管:患病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5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导致的截肢人数比非糖尿病患者多10倍,是糖尿病患者肢体残疾的主要原因。
微血管并发症:
(1)肾脏:尿毒症患病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17倍,是糖尿病尤其是ⅰ型糖尿病患者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患者可有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表现,晚期出现肾功能不全;
(2)眼底:失明比非糖尿病人高25倍,是糖尿病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神经并发症:
(1)感觉神经:疼痛、麻木、过敏;
(2)运动神经:可见单个神经麻痹引起的运动障碍,局部肌肉可萎缩;
(3)自主神经:异常出汗、血压和心率变化、尿失禁或尿潴留、腹泻或便秘、阳痿等。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1型糖尿病患者前2年有2%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5以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达98%。
二型糖尿病患者20年后,使用或不使用胰岛素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分别为60%和84%。
早期视网膜病变可表现为出血、水肿、微血管和渗出等背景改变,晚期视网膜病变表现为新生血管的增生性病变,往往不可逆,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重要原因。虽然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延缓和缓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但并不能阻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体内代谢紊乱,引起全身微循环障碍。眼底的视网膜血管容易受损,即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不注意血糖控制的糖尿病患者,约有75%在发病15年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中,超过50%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引起机体损害的病理原因是高血糖引起的血管损伤,损伤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和周细胞,导致毛细血管正常屏障功能丧失和渗漏,引起周围组织水肿和出血,然后毛细血管的闭塞导致视网膜缺血,缺乏血液供应和营养,组织坏死,释放新生血管生长因子和新生血管,会导致视网膜大量出血和玻璃体大量出血,导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眼底病发病率越高。年轻患者比老年患者更危险,预后往往很差。如果糖尿病能得到及时控制,不仅会少发生,对视网膜的损害也会更小。否则视网膜病变会逐渐加重,反复出血,导致视网膜的增生性改变,甚至视网膜脱离,或并发白内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表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除了以酗酒、暴食、多尿、尿糖血糖高为特征的全身症状外,还有鲜红的毛细血管瘤,双眼火焰状出血,后期有灰白色渗出,鲜红的新生血管,以玻璃红色积血为主要特征。
早期眼底病变不影响黄斑时,视力不受影响,患者无自觉症状。有时患者会感觉视力下降,或者眼前有黑影飞舞或飘动。如果病变发展3 ~ 5年或血糖控制不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眼底出血、渗出、水肿、血管瘤。如果眼底黄斑受累,可出现视力下降、眼前出现黑色阴影、视野中心出现暗斑、中心视力下降、视觉扭曲等症状。如果视网膜反复出血进入玻璃体,患者会感觉眼前有阴影飘动。当大量血管或新生血管出血进入玻璃体腔时,会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如何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的正常范围内。
适当控制饮食,加强锻炼,控制血糖。
早检查视力和眼底,早治疗,保住视力,提高生活质量。
什么是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0-80%的早期DN患者发展为临床DN,此时肾小球滤过率逐渐降低,最终进入终末期肾病。肾小球是1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严重程度仅次于二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粥样硬化。
主要治疗方法:1,糖尿病教育。2、饮食控制。3、运动。4、用药。5、胰岛移植。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有什么区别?
西医主要是降血糖,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作用不大。而且由于西药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强烈毒副作用的化学成分,长期服用西药对人体肝肾损害严重。
与服用降糖西药相比,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可以减少对肝、肾等器官组织的损害。但是,并不是每个糖尿病患者都能使用胰岛素,有些糖尿病患者是不能使用胰岛素的,尤其是高胰岛素血症患者。而且如果胰岛素使用不当,容易产生低血糖,所以一定要根据胰岛功能的测定来正确使用。部分糖尿病患者伴有胰岛素抗体,此时胰岛素治疗效果不明显。因此,需要重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抗体治疗,消除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达到稳定降糖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使用胰岛素和服用西药一样,只有降糖作用,没有治疗作用,对糖尿病并发症没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产品在中药中添加降糖西药,对患者的危害更大。很多患者认为服用一些中药产品后血糖快速下降得到控制,因此认为这种中药是治疗糖尿病的良药,却不知道其中一定有西药(降糖)成分。由于西药(降糖)成分剂量不明,患者在服用时往往会多次服用,不仅对脏腑器官危害更大。而且长期服用容易引起低血糖,损害人体器官,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耽误了患者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时机,耽误了病情,给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了更大的痛苦。
真正的中药产品没有直接快速的降血糖作用,而是具有调理脏腑、缓慢降血糖的作用。主要作用是辨证施治,即根据症状用药,标本兼治。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可以达到从人体内部调节脏腑器官功能,提高患者免疫力的效果。当人体的脏腑功能恢复后,血糖自然会下降,同时身体的体质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从根本上治疗(不是治愈)糖尿病,恢复患者的健康。
如何预防糖尿病:
一、不要暴饮暴食,生活规律,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量不要在短时间内吃含有大量葡萄糖和蔗糖的食物,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有助于保护胰腺功能,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
第二,性生活规律,预防传染病;不要服用太多抗生素。一些病毒感染和过量的抗生素会诱发糖尿病!
三、有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可以最大限度的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每年吃三个月烟酰胺、Vb1、Vb6、甲基Vb12,可以增强胰腺功能;换季的时候吃半个月的Vc和Ve,剂量要大,可以提高你的免疫力,清除自由基。(也可以每年肌肉注射Vb12两周,一天一片,很经济!)
第四,多运动,少熬夜。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我国约有2000-3000万糖尿病患者。到目前为止,这种疾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但可以很好地控制。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如果正确使用包括饮食、运动、降糖药在内的三大基础疗法,并进行终身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养活自己。糖尿病患者应学习自我保健知识,积极预防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避免致残和死亡。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如果空腹血糖< 7.2 mmol/L (130 mg/DL),餐后血糖< 8.9 mmol/L (160 mg/DL),糖化血红蛋白< 8。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遵循严格控制高血糖,坚持治疗标准的原则,这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保证。他们不能偏信社会上“看病”的谬论,所谓“盖医生,治糖尿病”。
糖尿病人可以吃糖吗?
这是相对而言的,糖尿病人不能吃糖,也就是说在日常饮食中不能直接吃蔗糖和葡萄糖。其实果糖是可以吃的。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吃点蜂蜜对糖尿病人还是有帮助的。
寿必善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副作用
关键词:寿比山(吲达帕胺);高血压;并发症;副作用;血液电解质
摘要
目的:观察寿比善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副作用。
方法:用寿比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3个月,观察治疗后的副作用。
结果:(1)寿比善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对血电解质有明显影响。
(2)寿比善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对血糖控制有明显影响。
结论:寿比善能全面降低血压,但有高血压并发症的患者应慎用。
关键词瘦鼻山(吲达帕胺);高血压;并发症;副作用;血液电解质
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在增加。减少口服药物的副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鉴于此,笔者近年来观察了寿比善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副作用,现报道如下。
1,数据和方法
1.65438+
1.2方法:口服寿比善(2.5mg)(天津李生制药厂提供),糖尿病患者同时给予降糖治疗。其他综合治疗方法同,疗程3个月。统计分析副作用及其对血电解质和血糖的影响。
2.结果
副作用均为对电解质的影响,所有病例K+和Na+均下降,但单纯高血压患者仍在正常范围,血糖无明显变化。而9例糖尿病患者对K+、Na+和血糖有明显影响,2例需两次住院纠正。如表1所示。表1两组治疗前后K+、Na+和血糖的变化注:与治疗前相比,单纯高血压组P > 0.05,糖尿病组P < 0.01。
3.讨论
吲达帕胺是一种噻嗪类类似物,是一种新型强效长效抗高血压药物[1,2]。在最近公布的美国高血压防治指南(7)中,吲达帕胺被列为噻嗪类利尿剂,由我国天津药物研究所和李生制药厂合作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寿比山主要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钙离子内流,减少血管收缩,降低血管平滑肌对某些加压物质的反应性来发挥其降压作用。早期研究表明其降压效果肯定、温和、持久。在美国高血压防治指南(7)中,再次强化了噻嗪类利尿剂作为一线抗高血压药物的重要地位。我国医生和患者使用噻嗪类利尿剂的传统与美国不同,单用氢氯噻嗪作为一线用药的情况较少,单用寿比善略多见。可见,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单独使用寿比善时,噻嗪类利尿剂对血糖、血钾、血钠的不良反应更加突出。因此,笔者认为寿比山不适合此类患者,如《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所示,考虑先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较为安全。
参考
1,陈,金幼玉。药理学,14。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87。
2.孙晨。临床药物全集。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1995,225;261.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38-39页。
作者:529700广东鹤山市人民医院。
取秋播花生收获后的地下根茎,去除土壤杂质,洗净,鲜或干备用。
1,鲜50 ~ 100g或干25 ~ 50g,水煎服,每日1剂。10天为一个疗程,7天后服用第二个疗程。如果病情严重,可以一天一剂,不考虑疗程。同时配合饮食控制。
2.南瓜。经常吃南瓜可以减肥降血糖。目前国内已经生产出医用南瓜粉。南瓜也可以当饭吃。早晚各吃250克熟南瓜,可以稳定血糖。
苦瓜苦瓜有清暑、清热、明目、解毒的功效,常吃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烹饪用鲜苦瓜,每餐50 ~ 100g,每日2 ~ 3次;或者苦瓜,每次7-12g,一日三次。
葫芦汤。鲜葫芦60克,或干果30克,水煎喝汤。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痈肿、长疖、口鼻烂痛。
西瓜皮、冬瓜皮各15g,天花粉12g,水煎。每日两次,有清热燥湿利水的功效。适合糖尿病、口渴、尿浊者食用。
五豆汤。绿豆、红小豆、黑豆、黄豆、芸豆都相等(15g)。加水煎汤,吃豆子,喝汤。一天一剂。
蘑菇。蘑菇培养液可以降低血糖,所以经常作为菜肴或煮汁使用,以改善糖尿病的症状。
山药100克,黄芪50克,水煎,每日两次。
猪胰脏玉米须汤。猪胰腺1(洗净),玉米须30g,煎服,每日1剂量,10天为1个疗程。适合糖尿病患者口干口渴。
鳕鱼。鳕鱼胰腺富含胰岛素。将鳕鱼洗净,按通常方法煮熟食或煲汤,适用于各类糖尿病患者。
活鲫鱼和绿茶各100g。将鱼去除肠内杂质,将绿茶放入鱼腹,放入锅中蒸熟,不加盐,煮熟后食用,每日1次。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
从中医血气理论分析糖尿病
糖尿病的保健和尿毒症一样,必须从糖尿病的病因分析开始。只有找到真正的病因,才能找到正确有效的祛病方法。
糖尿病一直是一种很难治疗的疾病。这种病,只能用胰岛素注射来控制血糖。这个方法主要来源于医学界认为血糖失控是因为胰腺的功能。这种方法和尿毒症的血液透析治疗一样,也是确定人体控制胰岛素的功能已经丧失,无法恢复,所以放弃治疗,采用人工替代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无法治愈糖尿病是必然的结果。
如果从中医的血气理论来分析糖尿病的病因,我们知道,当人体的血气长期处于消耗大于生产的下降趋势时,也就是血气长期透支时,人体就必须提取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来利用。这就是中医常说的“阴虚”体质。这时候使用储存能量的透支情况就叫“火”。所以中医在讲阴虚的时候,总要加上“火重”或者“火旺”这两个字,就是这个道理。此时人体器官的血液会逐渐减少,骨骼中的骨髓也会逐渐腐烂。因为储存的能量总要在某个时候耗尽,所以到了中医“阴阳两虚”的状态,连“火”都已经耗尽了。
当人体达到“阴阳两虚”的状态时,所有可以透支的能量都已经消耗殆尽,我们不得不开始从肌肉中提取能量。这时人体会分泌一种物质分解肌肉产生糖分作为替代能源。因为分泌的糖马上就用完了,所以静脉里的血液里就不会有残糖,也不会有多余的糖从尿里排出,血糖就不会异常。在这个阶段,血糖测试不会显示糖尿病的症状。主要症状是肌肉逐渐减少,本该有肌肉的部位逐渐变得松弛、腐肉。如果患者不重视这种现象,就不会发现,反而会觉得越来越没精神,通常会归咎于衰老的自然原因。
此时,由于血气透支的原始来源“火”已经耗尽,因此,兴奋的精神状态消失,体力不如从前。原来入睡困难的情况会得到改善。反之,身体会容易疲劳,睡眠会逐渐增多。患者会很自然地将其归咎于衰老,而不会对任何疾病产生警惕。
睡眠增加后,血气自然增加,造血量也增加。根据体力衰竭的原始状态,肌肉分解所替代的部分糖分变得多余。这时候做了血检,就会出现血糖升高的症状,人体会自动把这些多余的糖排出体外,于是尿液里就有糖了,就成了糖尿病。
我们用一些假设的数字进行推论,可以更清楚的说明这个问题。假设人体每天消耗的蛋白质(人体正常能量假设为蛋白质)为100单位。由于人体的吸收和睡眠问题,人体只能产生50个单位。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运转功能,会产生一种物质分解肌肉,产生50个单位的糖来代替不足的蛋白质。由于所有的糖在生产后立即用完,因此在检查过程中没有多余的糖从静脉中排出。
当人体发出生产替代糖的指令时,会自动调整各种内分泌,使人体更容易感到疲劳,增加造血期的睡眠时间。这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当睡眠增加时,蛋白质的产生自然会增加。假设此时产生的蛋白质总数达到80个单位,只需要添加20个单位的糖。但是人体的反馈系统不会因为短期的数值而调整。需要观察一段时间,确定高量蛋白的产生是正常现象,再对原糖生产的说明书进行修改。所以在这几个月的观察期内,人体还是会产生50个单位的糖,其中30个单位的糖更多,人体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这时候如果去医院检查,就会发现血糖过高。按照现在的医学标准,医生自然判断患者有糖尿病,马上要求患者改变饮食习惯,限制饮食,减少营养素的摄入。这时,已经提高到80单位的蛋白质产量,由于缺乏营养,又开始下降,直到达到50单位。这时,人体的血糖恢复正常。医生以为病人恢复了健康,其实病人已经从血气上升的趋势回到了血气下降的趋势。医生的治疗手段实际上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中断了人体的应急措施。
其实这个时候身体状况已经过了最坏的时期,血气在逐渐增加,健康状况在好转。即使不使用任何药物,只要继续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提高身体吸收营养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后,血液总量就会增加,血气就会由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不会出现血气透支的情况,你的血糖自然会逐渐降低,最终恢复正常。
重要概念:人体是一个高度智能的机构,可以根据各种身体状况采取应急措施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大多数慢性病都是人体在采取应急措施时的状态。而传统健康检查所设定的基本指标,并没有考虑人体在这些劳损时的本能机制,而是将这些劳损引起的现象认定为人体器官的衰竭。
目前医学界认为糖尿病是患者饮食不当造成的,主观上认为糖尿病是患者喜欢吃糖或者长期暴饮暴食造成的。因此,一旦确诊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就受到限制。患者原有的吸收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饮食的限制使得营养不良的问题更加严重。
在现代医学的逻辑中,当身体容易疲劳的时候,当发现血液和尿液中的糖分过多的时候,马上就认定是患者吃了太多的糖。其实这个糖不是另一个糖,血液里的糖也不完全是吃进去的糖。这种观点也完全低估了人体的智慧,把人体想象成一条贯穿到底的肠道。吃糖太多就会把糖排出体外,完全忽略了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化工厂。
根据我们的经验,当人体缺乏某种营养素时,就会自动改变人的口味。喜欢吃糖的人,很可能是体内能量不足。糖在人体内是最容易转化为能量的,所以人体会改变人体的口味,让它喜欢吃糖。就算吃多了,身体也会自动排出体外。
现代医学通过控制患者饮食,减少能量摄入,维持血糖表面的稳定;事实上,由于能量不足,人体不断分解肌肉,血气能量持续下降,健康状况持续恶化。虽然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控制饮食,维持血糖指标稳定正常,但血气能量仍在下降,各种后续症状相继出现。当血液不足以供应腿部时,腿部功能异常,变黑,最后锯掉;当血液不足以供应眼睛时,失明的症状就出现了;并最终死亡。
许多医学领域的科学家致力于解决糖尿病问题的研究工作,但几乎所有的研究都集中在寻找可以控制血糖的药物上,但由于缺乏中医的概念,没有对血糖升高进行整体的医学研究。
糖尿病患者的保健方法;
从上面陈述的病理分析来看,糖尿病是一种血气极低的症状。所以养生方法和大多数疾病一样,还是回归到第一条的养血益气三法中的前两种,即敲胆经和早睡早起使血气迅速上升。
在血气上升的过程中,随着人体产生的正常能量的增加,血糖会持续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开始逐渐下降,直至恢复正常。了解了这个过程后,你就不用关心血糖升高的问题了。只要你感觉到自己的体力在不断提升,异常症状在逐渐改善,就说明疾病在逐渐远离,身体在逐渐恢复。
像尿毒症的护理,血气上升到一定程度后,身体会开始处理前期积累的疾病,可能出现的症状非常复杂。这时候就需要找一个合适的中医来辅助治疗。
在任何疾病的症状出现之前,没有找到合适的医生之前,最合适的保健方法就是按摩心包经,也就是第一篇养血益气三招之三。或者按照本文第二章,根据不同的季节进行不同经络的保健。即春季加强肝经保健,夏季加强心经保健,秋季加强肺经保健,冬季加强肾经保健。
描述:
从临床经验来看,我们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肌肉比一般人少,同时在血气升高一段时间后,血糖会升高,过一段时间后血糖会逐渐下降。
从普通的握手动作中,我们很容易将糖尿病患者与一些虚弱无骨的手掌区分开来,这些手掌的肌肉已经消耗殆尽。通常这类人在体检时还发现不了糖尿病的症状,调养两三个月后就会出现高血糖的症状。
很多接受过我们保健指导的糖尿病患者,在调养的过程中,并没有对他们的糖尿病进行任何特殊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他们的血气有了一定程度的上升。当白发逐渐脱落,黑发长出,糖尿病的症状自然消失。
我们从这些经历中总结出糖尿病的逻辑,完全不同于糖尿病的传统认知,可以说是一种另类思维。但按照这个逻辑,我们不仅可以准确预测糖尿病的发生,还可以拟定正确的保健方法,真正攻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