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常用穴位讲解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是:夏天吹空调,喝冷饮,熬夜.........................................................................................................................................................那么,我们在冬天消耗的大量阳气来自哪里呢?!
如果按照《黄帝内经》秋冬继续养阴,否则肯定会失去阴阳平衡!所以现代人一定要在秋天暖阳气,为整个冬天做准备。
艾灸核心穴
1,艾灸温阳,秋季食补养阴;
2、艾灸时间缩短为每穴15-20分钟。
立秋艾灸配补袁琪4穴
大椎穴:保健和统御全身的关键。
《A-B经》说“大椎、三阳、督脉会通”,大椎穴又叫“督阳之海”。
可以主宰全身,也是养生保健的一个重点。
因此,按摩和艾灸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肺功能。
太白穴:
补益气血,美容养颜。
太白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的作用强于其他穴位。
脾经是少气多血的经络,气虚血多,所以脾常出现脾虚的症状。
我们常说黄脸婆就是脾虚的形象。每天按摩这个穴位可以更好的补充脾经气虚,提供脾经和气的来源。
关元穴:
调理气血,补虚益损
关元是养小肠的穴位。
意思是小肠的气积聚在腹部的穴位上。
在扁鹊的心书里,“夏秋之交,我将烧关元千柱,久不惧寒热”。艾灸关元不仅能疏通经络,强我背,还能很好地调理气血,补虚益精。
艾灸不便者,可每天绕关元穴顺时针按摩。
气海穴:
扶正固本,滋养元气
《同仁腧穴针灸学经》云:“气海者,亦气人也。
“此穴有养元气、补肾固精、壮阳延寿的作用。
怎么养阴?
在艾灸的过程中,有的人经常大汗淋漓,浸湿床单,艾灸时一次出汗。很多客户都很担心。这样出汗后身体会垮掉吗?会对身体有害吗?
这种现象就是艾灸对提高体质,扶正祛邪,消除疾病,治疗疾病的作用。不用担心继续艾灸。随着艾灸的功效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浊水、浊气、浊物排出,脏腑功能逐渐恢复。
有些艾灸,感觉出汗太多,心里会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怎么办?
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在继续艾灸的同时,会增加两个止汗穴位“合谷穴、扶俞穴”,这样就可以安心了!
另外,艾灸疗法是先补脏腑正气。艾灸一定时间、一定量后,脏腑气血充足,功能恢复。人体元气和艾的纯阳火共同作用,使体内的邪气(浊水、浊气)通过经络、血管、关节、皮肤毛孔,使体内的邪气以汗、屁、嗝的形式不断排出。
艾灸养生常用五要点介绍
利用艾火长期温灸的五个关键点,具有补肾益气、健脾和胃、活血化瘀的作用。
养正气,使正气生生不息,补脾益肾。
土、水、气可以万物生长,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人自然会健康长寿。
下面详细介绍艾灸最常用的五个养生穴:关元、命门、足三里、神阙、中脘。
关元穴:
也称为田单,任脉的点是脐下三寸。关元穴是人体的重要穴位之一。
适应症:
阳痿、早泄、梦遗遗精、遗尿、尿频、尿浊和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产后出血、阴郁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疾病;各种疝气、水肿、中风、各种劳伤、四肢冰冷等。
命门穴:
又称,督脉之穴,与第二腰椎下的脐相对,其气与肾相通,肾是生命之本,是维持生命的门户。
适应症:
五株七伤,体虚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疾病。
足三里穴:
外膝下三寸一横指。具有健脾和胃、调和气血、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诀。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系统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神阙:
位于腹部肚脐处,有调理脾胃、散寒壮阳的作用。此穴多用于艾灸。
《论语》说:“艾灸若达三百至五百壮,不仅治病,而且延年益寿。”《医学概论》说:“一年抽一次,生命力强,不会生病。”
具体方法:肚脐填满药粉,放上艾炷艾灸。每次艾炷3-5根,药粉可用肉桂粉、附子糊、蒜泥、姜片等。
可配中脘穴:
又叫太仓,任脉穴在肚脐上方四寸。
具有和胃、调中、补虚、益气、健脾、祛湿的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恶心、腹胀、腹泻、消化性溃疡、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胃肠疾病,疲乏无力、四肢无力等症状。温和灸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操作简单易学。
最后介绍一下。
中医艾灸祛湿五穴
中医认为,潮湿是人类疾病的一个原因。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湿气就会侵入人体。无论是外湿还是内湿,都会引起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胀、嗜睡、嗜睡等症状。艾灸有很好的祛湿作用,可以治疗因湿引起的疾病。下面我们来看看艾灸祛湿的五个穴位。
1,关元穴
位于脐下3英寸,是保健的一个支撑点。长期艾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的功效。可以用艾条灸10 ~ 15分钟或者艾条拔罐灸20 ~ 30分钟。
2.足三里穴
用艾条灸10 ~ 15分钟或用马克杯灸20 ~ 30分钟,在胫骨外侧手指,外膝以下3寸处。
3.中脘穴
位于腹部中线,脐上4寸。艾条灸10 ~ 15分钟或艾条灸20 ~ 30分钟,可有效缓解胃病的各种症状。
4.泻溪穴
在脚背和小腿连接处横条的中央凹陷处。此穴为全身化痰祛湿穴,对缓解下肢水肿有很好的效果。艾灸每天15分钟。
5.丰龙穴
小腿前外侧,外侧踝尖上方8英寸,胫骨前缘外侧两横指(中指)处。这是祛湿的好穴位。每天艾条灸15分钟,能有效健脾祛湿。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运动和饮食,提高身体抵抗力,拒绝湿邪的入侵。
传递健康!传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