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的发源地在哪里?

火锅的起源至今尚无定论。但人类的饮食文化在一开始就有烧锅、用水导热、烹饪食物的烹饪方法。

1.商周时期,有一种容器鼎。用于祭祀仪式或庆典时,要“敲钟立鼎”,将牛羊肉等食材全部放入鼎中,然后在底部生火烹煮食物,才可分享。那是火锅的雏形。

2.秦汉时期,将鸡肉、猪肉放入沸水中煮一会儿,称为“濯”。马王堆墓中有“濯鸡”、“濯豚”等文字记载,与今天的火锅吃法如出一辙。

3.三国时期有五煮釜,铜锅分五格,可以煮不同的食物,配不同的汤,类似于现在的鸳鸯火锅。

4.南北朝时,出现了一种易于烹饪的铜火锅,当时居住在重庆和湖南的辽人使用。

5.到了唐代,已经有了铜制的暖锅。1984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出土了一幅契丹人围坐在拱顶火锅旁的壁画。据专家考证,这幅画是辽代初期契丹人吃涮羊肉的场景。

6.南宋时,林鸿在《山甲清宫》一书中记载了火锅。吃法是将兔肉切片,用料酒、酱油、胡椒粉腌制,然后熬汤煮肉片,蘸调料。

7.元朝时期火锅大盛,其中“生羊肉”就是涮羊肉的前身。明代官方食书《宋氏卫生司》中也有“生羊肉”“熟牛肉”等火锅菜。

8.清朝乾隆年间,火锅不仅在民间流行,就连皇帝也爱吃火锅,成为宫廷菜肴。乾隆曾在干青宫设宴530桌火锅席招待宗室;嘉庆皇帝即位时,举行了一千次宴会,用了1,550个银、锡、铜制成的火锅。

扩展数据:

有趣的历史—

古代有些皇帝对火锅有一定的情结,元世祖的忽必烈就喜欢吃火锅。有一年冬天,部队突然要走了,他饿了,坚持吃羊肉。情急之下,聪明的厨师将羊肉切片,放入烧开的锅里焯水,加入调料、葱花等东西。忽必烈汗吃了之后赞不绝口。

后来当了皇帝,还惦记着这道菜,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涮羊肉”。相传明朝文学家杨慎,小时候随父杨廷和到弘治皇帝御花园赴宴。宴席上有一火锅涮羊肉,火堆里烧着炭。弘治皇帝借此机会得到一副对联,上面写着“炭黑红如雪”,请众大臣转告他说得对。大臣们顿时面面相觑。

这时,年轻人杨慎悄悄给父亲朗诵对联:“黄米白霜”。他的父亲接着把儿子的对仗读给皇帝听,皇帝非常高兴,立即享用了一杯皇家葡萄酒。清朝乾隆皇帝也迷上了火锅。他去过江南很多次,到处都有火锅。

相传嘉庆元年正月,他在宫中举行盛大宴会,火锅1550余口,邀请5000余人品尝,成为史上最大的火锅盛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