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札记:理解感冒节选
我们在自己的实践中没有达到这种效果。有些是不会辨证或者初学中医没有辨证基础,有些传到了阴三经,属于《伤寒》中的“杂病”。出汗已经不起作用了,必须配合其他方法。
藏象思维是中医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以前讲过很多次,几乎每次都讲,因为不学藏象思维就会错过中医真正的思维,而五味治病的思维也是《内经》的精髓。这两点对于每个学过面部表情的人来说都很容易。
1,发汗食疗方剂治疗风寒感冒的原理
中医八法:发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其中最常见最有效的就是“发汗”法。我们长辈都知道,感冒后喝两碗白开水,然后上床捂汗。睡一觉之后,你会好80%。
更有甚者,孩子发高烧,全身烧得像炭一样。老人总喜欢摸额头或颈肩,看看有没有出汗。没有出汗,它们是光滑的。当他们出汗时,他们会觉得有抵抗力,不那么滑。为什么老年人喜欢摸汗?因为外感寒热,出了高烧汗就会缓解。
“和”的方法是半表半里,小柴胡汤是调和剂;下法一般用在肠胃有郁结的时候,可能是食物,也可能是水,食物和水的下法分别不同;至于“吐槽”法,则很少使用;我还想重点说一下“进补”法,这是普通人最推崇的方法。但现在的人并不缺衣少食,但都是吃多了,运动少了造成的。哪里会有没有空的“补药”?
在“八法”中,“发汗”法是最常用的,也是效果最好的。以此为起点,很容易找到成就感。如果在厨房解决,成就感会更高。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慢慢学习《伤寒论》中的阴三病。
去年讲了五运六气。我提到了两个中成药,一个是小儿赤翘清热颗粒,一个是连花清瘟颗粒。没想到这两家药企今年会盈利。至于这两种中成药,豆豉是治疗风热的药方,但却是西药盲目使用的中药。难得有好效果,所以很多西医开这种药,没有辩证。连花清瘟从名字就能看出来,是温病学派的药方。所谓温病,既不是风热,也不是风寒,而是西医所说的病毒性感冒,后面会详细讨论。
2、风寒感冒的发生过程。
风寒感冒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当然也可以发生在夏季。突然刮风的时候有可能会下冰雹。这风也是凉飕飕的,出汗后往头上浇冷水的人可能会引起风寒。
寒邪从表入,皮肤在表,呼吸道在表。
呼吸道虽然是我们的内脏,但它是直接接触空气的,所以呼吸道和皮肤一样,是寒邪入侵的主要途径。
这个不用死记硬背,藏象就能学会。既然有那么多中医书要死记硬背,那就让孩子学习中医基本功,背三部经典。
冷空气已经侵入体表和呼吸道。我们身体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皮肤毛孔闭合,敌人来了。关上城门,对吗?关闭毛孔,防止更多的冷空气侵入身体。
然后,有的人鼻塞,有的人流鼻涕,有的人打喷嚏。这是呼吸道“自卫”的开始。“关上城门,告诉大家不要出去冲浪。”
城门没及时关好,感冒一点点进去,第二天就咳嗽,或者后脑勺下脖子酸痛。咳嗽的话,从呼吸道进入肺部就要用力咳出来。为什么脖子或四肢僵硬?寒邪入肤,是肌肉与皮肤的交界处,酸如冻僵。
这就是寒寒的过程。有些人不会表现出酸痛、流鼻涕或打喷嚏。他只是喉咙痛。看到喉咙红肿,过两天就会咳嗽。
喉咙的肿胀在西医里被称为炎症。事实上,正是这种寒冷导致了体内的“持续(内在)邪恶”。所以感冒要治本,每三天去一次医院,不治本。
如果不及时关好城门,寒气就会一点点从“表”到“里”,第二天起床就会咳嗽,或者脖子后面会有很强烈的疼痛。如果通过藏象看咳嗽,邪气会从呼吸道进入肺部,肺部会发起拼死的努力把它咳出来。为什么脖子或四肢僵硬?这就是寒邪侵入皮肤,它们从皮肤进入“痰”。记住“痰”是肌肉和皮肤的交界处。这是一头藏象,深入寒邪,咳嗽流鼻涕。像鼻塞,一般第二天就有。
武侠小说里有一招叫“冰掌”。被“冰掌”击中,就像被冻僵了一样。因为寒冷,气血被冻住不能运行,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也是隐藏图像的思维。
刚打冰掌的时候还能跑,但是攻击没那么快了,第二天就跑不动了。所以圣人可以阴阳相学,看到孩子脸上皮肤不对劲,就赶紧汗一碗汤,这样第二天就不会加重了。我们的父母要学点中医辩证法,将来做圣人,但不要做圣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