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四大墓园是什么?
清辉花园
清辉郁秀位于顺德区。中国十大名园之一,广东四大名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晖园原为明万历年间状元黄的住所。乾隆年间,被金石龙及时购得。后来经过龙家几代人的精心打造,格局初具规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地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清晖园进行旧体制扩容,丰富园内旅游项目,完善园区布局,使清晖园这一百年名园重现古代园林的风采。清晖园在建筑上有很高的艺术造诣。院中曲径通幽的回廊,处处都是有趣的风景,园林幽深空旷,布局紧凑,景色变幻;建筑轻巧灵活,优雅简洁。公园里有大量的装饰性和观赏性的陶瓷、灰色塑料、木雕和玻璃。园中可拾奇对联,名士韵犹存,艺术精品比比皆是,令人流连忘返。园林艺术的处理相当巧妙。园中山石叠嶂,曲水流转。银杏千年,桂圆百年,玉堂春花,垂柳少年。徘徊在桥上,喜欢看金鲫鱼在碧波中嬉戏;走在花道上,可以欣赏绿树,也可以赏花。有时候,花园里传来神秘的歌声,听一场粤剧,心明眼亮,耳聪目明。清辉郁秀由此得名。清晖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为明代顶级的秀才居所,清代龙嘉后裔为“三秀才”,是当时广东著名的书香门第,被传为美谈。清晖园是岭南园林的杰出代表,建筑形式多样,有亭、阁、厅、阁、廊、船等。它具有独特的建筑外观和鲜明的岭南水乡特色,以及五彩缤纷的窗户、独特的雕花地砖、独特的园林布局和丰富的灰塑壁画、精湛的木雕技艺和珍贵的陶瓷艺术品,使其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
顺德清晖园,位于顺德大良,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岭南园林的代表。原址为黄花园。明万历三十五年,顺德杏坛镇人黄,高中状元,为官大学士。为了祭奠先人,明朝天启元年,在城南门外的凤山脚下,修建了黄家庙、天丈亭、临嘎亭。清乾隆年间,黄氏家族衰落,院落荒芜。21,当地龙族碧剑海的一支,及时中了进士,购买了天丈亭和灵阿亭。四合院回到龙家以后,龙石英把它传给了他的儿子龙廷怀和龙亭子。后来庭淮和庭子分开,院子中间部分归龙庭淮,左右两边归龙庭子。龙廷子把自己的左右院落都建成卧室,称为“龙泰长园”和“楚湘园”。人们通常称之为左花园和右花园。园主没落后,南侧的龙泰昌园卖给了曾秋桥,他的儿子曾东在这里经营蚕桑生意,挂了“远大”的牌子,所以也叫远大园。
龙庭怀子唐傲,乾隆五十三年进士,翰林编辑,注册御史。嘉庆五年辞官,回到南方,在家建园。嘉庆11年,其子龙渊邀江苏武进进士,书法家李兆洛在豫园正门上方题写“清晖园”二字,寓意父母恩情阳光温暖。经过龙、龙廷槐、龙、龙景灿、龙等五代人的多次营建,逐渐形成了格局完整、特色浓郁的岭南园林。
清晖园的造园特色首先在于园林的实用性。为了适应南方炎热的气候,形成了前疏后密、前低后高的独特布局。但疏而不空,密而不塞,建筑造型轻盈灵动,开放通透。园林空间的组合是通过各种小空间来突出庭院中水阁的大空间,造园的重点是围绕水阁的构成。
清晖园与番禺余音山房、佛山十二石寨、东莞可园并称为粤中四大名园,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址原为明末状元黄的居所,清乾隆年间由进士龙购得。嘉庆十年(1805),龙的长子、辞官的监工龙廷怀开始修建清晖园。后来听怀后人继续修建,几经修改加工,民国初年整个公园格局初具规模。园内的水木清华,建筑精美,具有华南建筑和江南园林的特色。主要建筑有船堂、碧溪草堂、笔花堂、尹喜书店、桂记路、成毅亭、八角池、朱元、斗东、狮山等。1959年,县衙改扩建清晖园,与左右楚翔园、远大园(均为龙后裔所建)合并,面积3000余平方米至近万平方米。从90年代中期开始,又进行了扩建,增加了许多建筑景点,如凤来峰、云轩、刘芬亭、木英建和鸿翔书店,面积达22000平方米。章,整个园林空间主次分明,结构清晰。
科苑
科苑位于东莞市西博下村。与顺德的清晖园、佛山的梁园、番禺的徐尹山宅并称为清代粤中四大名园。咸丰八年(1858)建成。占地2204平方米,四周青砖砌成的围墙。
在花园的北面,村子里有一个大池塘。园区内有19个大厅,15个房间。左转右转,互通有无,门户140以上。建筑分为西南和东北两组,由花园隔开。主体建筑叫客楼,前面有一个方形的水池。建筑高度15米多,底层大厅叫科轩。它的侧面有石阶,弯弯曲曲可以上到青楼,然后可以到楼的二楼和三楼。第四层是邀山,登阁可远眺园中风光。亭子为水磨青砖结构,地面为棕红色砖砌台阶,配以花坛、花径、假山,由一条绿廊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当时画家菊莲曾在此居住,留下了许多诗篇。曾被废弃,建国后被辟为公园。
前人赞其为“人间福地,一园夸天上仙宫”。建于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关人张·。这个人捐了一个官,这个官去广西考察。后来被罢官,回到家乡,于是建了科苑,三年后完工。可园占地2200平方米,外缘呈三角形。园内有一楼、六亭、五阁、六台、五池、三桥、十九殿、十五间。其名称多以“科苑”二字命名,如科楼、科轩、唐可、周珂等...它的建筑都是水磨青砖结构。最高的建筑是客楼,高度为15.6米。沿着楼边的石阶可以到达楼顶诱人的石亭,四面开窗,飞檐飞檐,从这里可以俯瞰关城的景色。/GB/22226/48949/49047/3485429 . html
番禺余音山居
又名余音园,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位于番禺南村镇。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占地面积1598平方米。
余音山居是番禺南村人吴彦天建造的。武是在清朝同治六年考中升官的,后来他的长子、次子也相继升官。古代一门三举人,是祭祖的大喜事。为了显示家族的辉煌,吴彦天在家乡聘请了许多著名的园丁,大兴土木,历时五年,耗资近三万两银子,建成了余音山房。余音山居的主体建筑是神六堂,它曾是花园主人学习的地方,也是装饰艺术和文物的精华。深柳厅有三间,分别是厅、书房、卧室,内部宽敞明亮。由于花园主人曾在北京为官,用白、紫玻璃镶嵌窗格,透过满清窗(单面彩色玻璃刻有图案或字画的垂直推拉窗,是广州传统建筑特色之一)向外眺望。这花园就像严冬里的一片雪景,不禁使人想起北方的景色。
余音山居,又名余音花园,位于广东番禺南村镇东南角。它是举人在清朝道光年间为纪念他的祖父吴而建的一座私家园林。始建于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完成于同治十年(公元1871)。该园以“小巧玲珑”的独特风格著称,在园林艺术上获得了极高的荣誉,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
余音山房占地65,438+0,598平方米,坐北朝南,以廊桥为界,将花园分为东西两部分。余音山居吸收了苏杭四合院的建筑风格,整个园林布局巧妙而精致。用“藏而不露”、“缩龙为一寸”的方法,在有限的空间内建成了深柳厅、何蓝厅、临池别馆、玲珑水榭、来训亭、孔雀亭、廊桥,把园林的主要设施和景物集中在一片小山林里,使有限的空间注入了活力。
余音山的宅园虽小,却有各种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曲径通幽、荷塘山石、名花异草。西半部以长方形的石莲池为中心,池南有一座古朴的临池亭。赤碑是正殿,深柳厅。大殿前的庭院两侧有两株轰轰烈烈的烟花古藤。花开的时候像一片红雨,非常好看。神六堂是园中的主题建筑,是装饰艺术和文物的精华。大厅正面墙上的满清窗户古色古香,大厅上的两个花鸟花罩栩栩如生。侧厢有32个红木扇格画柜,碧莎柜有几个红木屏风,都是著名的木雕珍品,珍藏着当时著名诗人、画家的书法。隔着荷塘,有临池亭的回应,夏天,风送荷香,让人沉醉。
东半部正中是一个八角池,池中有一座八角亭,名为“玲珑水榭”,原为吟诗作酒、唱风之地,有桂花迎旭日的八角玲珑,有杨柳绿台,有腊梅花盛开,有近在咫尺的石林,有虹桥清辉影,卧瓢听琴,有果坛兰、孔雀开屏的幽径。水榭东南沿园墙布置假山;水榭东北面,点缀着一座美丽的孔雀亭和半侧亭(赖逊亭)。周围有菠萝、腊梅、水杉等多棵珍贵古树。“来寻亭”倚墙而建,“列飘庐”幽于北隅,“柳塔”内外相通,近南山第一峰,远莲花塔影。东、西两半的景色由一座名为“环虹过绿”的拱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此外,一个稍小的豫园毗邻南部的山房。豫园是一个住宅院落,建于1922,是豫园主人的第四代传人所建。底层有船厅,厅外有小方池,二楼有玻璃厅,可俯瞰山房庭院。现在它属于余音山居,两个花园在一起,起着补充作用。
地理位置: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