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汤怎么煮?
人参枸杞酒适用于身体虚弱、贫血、营养不良、神经衰弱和糖尿病患者病后饮用。无病常饮还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源民谣党
原料人参20克,枸杞350克,生地100克,冰糖400克,白酒10公斤。
制作:将人参焙干切片,枸杞去杂,用纱布袋扎紧备用。将冰糖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加热至沸腾,炼至黄石,趁热用纱布过滤去渣。将白酒放入酒坛中,将装有人参和枸杞的布袋放入酒中,密封浸泡10-15天,每天搅拌1次,浸泡至药味完全淡,取出药袋,用细布过滤沉淀物,加入冰糖,搅拌均匀,静置过滤,即得成品。
强抗衰老,滋阴补血,乌发强腰膝,明目,活血通经。适用于病后体虚、贫血、营养不良、神经衰弱、糖尿病患者。无病常饮还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饮用时的用法,可以根据自己的容量,每次饮用10-12g。
人参补阳汤
人参补阳汤用于治疗伤寒邪不散,导致窍空,目暗,脸红,头痛,骨痛。
人参补阳汤——《原机揭示微》卷二
方药人参补胃汤(卷二《药函考》)。
它由羌活、独活各65438±0.8克,白芍、生地、泽泻各0.9克,人参、白术、茯苓、黄芪、炙甘草、当归各65438±0.2克,柴胡、防风各65438±0.5克,熟地(酒洗炒)65433。
功能主要用于治疗伤寒邪气残留,窍空,目暗,脸红,头痛,骨痛。
用法用量:一剂服用。用300毫升水,煎到150毫升,去掉我的热衣服。
原机摘录揭秘微卷2
人参麦冬汤
人参麦冬汤用于治疗虚渴的老年人。
人参麦冬汤-杂病源流,卷17
处方人参、茯苓、甘草、枸杞子、五味子、麦冬。
功能主要用于治疗虚渴的老年人。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自《杂病犀烛》卷十七
人参杨蓉汤
人参杨蓉汤用于治疗疲劳,四肢停滞,骨肉疼痛,气短,运动时喘息,腹部疼痛,背部疼痛,心虚心悸,咽喉干燥,口干舌燥,饮食无味,阴阳虚弱,悲伤和悲伤,经常躺着和起床。长年累月的积累,焦虑百日,渐渐消瘦,五脏俱疲,难以恢复。它还治疗肺和大肠虚,咳嗽,腹泻,气短,呕吐和痰。
人参杨蓉汤——“宋?太平惠民和记局药方”
处方:白芍三份,当归一份,陈皮,黄芪,肉桂(去粗皮),人参,白术(炖),甘草(烤);熟地黄(制)、五味子、茯苓,各七元半;远志(炒。心脏切除)是半个阿良。
加工粉末。
功能主要用于治疗神疲乏力,四肢停滞,血肉酸痛,气短,动则喘息啜饮,腹紧,腰酸背痛,心虚心悸,咽干口干,饮食无味,阴阳虚弱,悲天悯人,卧频。长年累月的积累,焦虑百日,渐渐消瘦,五脏俱疲,难以恢复。它还治疗肺和大肠虚,咳嗽,腹泻,气短,呕吐和痰。
用法用量:每份四元,水一盏半,姜三片,枣两片,煎至七分熟,然后温服。精子耗尽,加一两龙骨。咳,加阿胶妙不可言。
补肺人参粉
补肺参粉用于治疗肺气虚,咳嗽气短,言语嘶哑,少食,减肥。
补肺人参粉-盛辉卷六
别名补肺参汤、人参汤
处方人参1两(去芦头)、紫菀半两(洗苗土)、鹿角胶1两(捣碎炒至枯黄)、黄芪1两(锉)、桂心1两、紫苏茎叶3分、白术3分。
法律是分散的。
功能主治肺气虚,咳嗽少气,言语嘶哑,食少体瘦。
用法用量补肺参汤(《生肌总录》第66卷)和参汤(《普济方》第161卷)。
摘自《盛辉》第6卷
本页关键词:补肺者
补脾人参粉
补脾参粉用于脾虚,如体重如石,四肢不举,食少腹胀肠鸣,思维迟钝。
补肾人参粉-盛辉卷五
别名人参健脾汤
处方人参1两(去苇头)、铁皮石斛2两(去根)、黄芪3两(锉)、桔梗3两(去苇头)、白术3两、附子半两(爆开,去脐)、肉桂(去皮)、茯苓半两、陈皮3两(泡汤,去脐)。
法律是分散的。
功能:主治脾虚,体重如石,四肢不举,食少乏力,腹胀肠鸣,思维迟钝。
用法与用量:健脾参茸汤(《生肌总录》卷44)。此方名为普济坊“参汤”。
注意忌食生冷、油腻、湿面。
摘自《盛辉》第5卷
不老参丸
不老参丸用于目赤脉红、心虚恍惚者的眼睛。
补老参丸——眼科秘方龙牧论第4卷
处方人参1、茯苓1、桔梗1、生地1、防风1、木香1、肉桂1、干山药1、阿莎丽1。
制法为末,蜜为丸,大如梧桐树。
功能主要适用于顺行和逆行障碍。
用法用量:每次服用10粒,空气茶送服。
摘自《眼科秘传与龙牧理论》第4卷
不老人参丸-海印卷上精微。
处方人参、茯苓、白附子、续断、远志、菊花和甘草。
方法是终点,蜂蜜是药丸,大如弹珠。
功能:主治眼角红脉、心虚恍惚等患者。
用法用量:每次服1丸,细嚼慢咽,饭后送橘梗汤,每日三次。
摘自海印精微卷。
柴胡参鸡汤
柴胡参汤用于小儿脾热生风,寒热交替。
柴胡参汤——《伤寒论》第九卷修订
处方柴胡3元,人参1元,麦冬3元,白芍2元,生地黄3元,阿胶3元,炙甘草3元。
功能:主要用于热入血室、邪虚、夜热微烦的患者。
用法:取3杯水,煎1杯,骤服;如果没有好转就再考一次。
摘自修订《伤寒论》第九卷
柴胡参汤-幼儿新书,第17卷,引自王《手集》。
处方柴胡、人参、白芍、茯苓、甘草(炒)均分。
功能:主治小儿脾热生风,寒热交替。
用法用量:每服2元,1杯水,生姜3片,煎至4分,温服。
摘自《幼儿新书》第17卷,引用王的《手的集合》。
柴胡参汤——《生肌总录》卷164
处方柴胡(去苗)3分,人参3分,生地(炒)3分,桔梗(锉,炒)半两,知母半两,紫菀半两(去苗土)半两,桑白皮半两,枳壳(去髓,麸炒至黄色)半两,赤芍半两,肉桂。
立案法,大如豆子。
功能主治产后失调,血虚气虚,困倦渐多,少寒多热,烦渴咳嗽,痰饮失食。
用法用量:每服3毕沅,1杯水,生姜3片,大枣1枚(碎),共煎7分。带着它温暖,不管时间。
节录自《圣纪总录》(卷164)
柴胡参汤——《生肌总录》卷23
处方为柴胡(去苗)1,人参1,知母(焙)1,石膏(粉碎)1,葛根(锉)1,茯苓(去黑皮)1,甘草。
方法有粗有细。
功能主要用于治疗伤寒出汗后的潮热、口干、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5毕沅,65,438+0.5杯水,生姜半分(捣碎),煎至7分,不用温服,不分时间。
救生人参粉
救命人参粉,用于咳痰带血。
处方人参3元,白术3元,茯苓1元,炙甘草5分,枳壳8分,枳壳7分,桔梗7分,半夏7分,五味子7分,桑白皮7分,黄芩1钱。
功能主治:痰出带血。
摘自《没有住处》第14卷
节选自《圣迹总录》卷二十三。
盛达人参粉
大圣人参粉用于补气横膈膜,养胃生津。主治:头晕、乏力、胸膈不利、畏寒。
大圣参粉-鸡峰卷5
处方白术3分,人参3分,白芷3分,葛根3分,青皮3分,桔梗3分,甘草2钱,干姜2钱。
制备方法是细粉。
功能:行气、振膈、养胃、生津。主治:头晕、乏力、胸膈不利、畏寒。
用法用量:每服2元,1杯水,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6分,饭前服用。
摘自《鸡峰》卷五
当归参鸡汤
当归参汤用于小儿蒸、寒、不热。
当归人参汤-医学森林纲要,第9卷
处方当归2元,肉桂1元,木香1元,甘草(焙)1元,人参1元。
功能主要用于小儿蒸、寒、不热。
用法用量:每次2元,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各家论述当归养阴,作用于阳,补血;肉桂补命门,生肝木壮阳;木香宣扬上下;甘草与之相和,人参护元气,生姜补肝阳,大枣补中厚脾土。
葛亮粉末
收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式
大黄20g、甘草20g、栀子20g、薄荷叶10g、黄芩20g、连翘20g。
疗法
热积于中上,烦躁口渴,面热头晕,唇焦咽干,舌肿咽干,目赤流涕,颌硬,口舌生疮,鼻涎稠厚,睡眠不安,谵妄,便秘,小便赤,惊风,舌红苔黄,脉滑。
主体
用法:研磨成粗粉。每次6克,水300毫升,竹叶7片,蜂蜜少许。
功能:冷却隔膜,排热。
禁忌:体虚患者及孕妇不宜使用本方或慎用。
普济消毒饮料
收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式
黄芩15g、黄连15g、陈皮6g、甘草6g、玄参6g、柴胡6g、桔梗6g、连翘3g、板蓝根3g、马勃3g、牛蒡子3g、薄荷3g、僵蚕2g、升麻2g。
疗法
大头瘟疫。恶寒发热,头面部红肿热痛,睁不开眼,咽喉不利,舌燥口干,舌苔白黄,脉强。(此方常用于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伴淋巴回流障碍等患者。)
主体
功能:清热解毒,祛风邪气。
用法:水煎服。
禁忌:考虑。
方杰:本方主要用于治疗因感受风热疫毒之邪,局限于上焦,发生于头面部而致的大头天星。风热疫毒袭头面部,气血瘀滞,致头面部红肿热痛,甚至睁不开眼;若温毒滞于咽喉,则咽喉红肿疼痛;胃热炽盛,津液燃烧,故口渴;风热初起,毒侵肌表,未央抑郁,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舌苔黄燥,脉强,都是上火的征兆。疫毒要清,风热要疏散,病位要因势利导。疏散上焦风热,清除上焦疫毒,所以方法应该是解毒祛邪,以清热解毒为主。方中重要的是用酒伴、酒秦清热泻火,去焦上热毒。以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为臣,散头面部风热。玄参、马勃、板蓝根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用甘草和桔梗清咽;陈皮理气解郁,是祛邪热郁的佐药。升麻、柴胡散风热,引于头面部,意为“火郁”,两者皆有助用。诸药配伍,共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效。
卫青粉末
收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式
生地6克,当归6克,牡丹皮9克,黄连6克,升麻9克。
疗法
胃火牙痛。牙痛,牵引性头痛,面颊发热,牙齿喜寒恶热,或出血,或牙龈肿痛溃烂,或唇颊颊肿痛,口舌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此方常用于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经痛等胃火患者。)
主体
功能:清胃凉血。
用法:取诸药为细粉,水一杯半,煎至七分熟,去渣,凉服(现代用法:煎服,水煎)。
禁忌:牙痛属于风寒肾虚火炎。
方药解决方法:此方药证为热积于胃,循经上袭所致。足阳明胃经经鼻入上牙,手阳明大肠经经上颈入下牙,使胃热盛,上气热臭;胃是一个充满气血的腑脏。每次胃热导致血热,血络受伤,所以牙齿出血,甚至牙龈溃烂。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都是胃热津伤的症状。治疗要清胃凉血。方剂以苦寒泻火的黄连为君,破胃热腑。我用味甘微寒的升麻,服用清热解毒,治疗胃火牙痛;你一掉以轻心,一清二楚,一驱散,就能把抑郁的信息传播出去,把火压制下去,也就是“火郁了。”黄连得升麻,中降寓意升,故泻火而无降温之弊;若黄连取自升麻,则火散,无升焰之虞。胃热过盛已侵血,反过来耗阴耗血,故生地凉血养阴;牡丹皮能凉血、热血,都是臣药。当归养血活血,帮助消肿止痛。升麻也被用来介绍经典。诸药合用,能起到清胃凉血的作用,使上炎之火降,血之热消,所以外经引起的一切症状,都可以用热毒来彻底解决。
薤白散
收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式
地骨皮30克,桑白皮(炒)30克,甘草(炒)3克。
疗法
肺热咳喘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尤其是日喂,舌红苔黄,脉数。(可用于儿童早期麻疹、肺炎或支气管炎等。)
主体
功能:清肺热,止咳平喘。
用法:上药锉粉,加粳米一撮,水两小杯,煎七分钟,食前服用(现代用法:煎服)。
禁忌:本方性质温和,特别适用于正气未伤,火少者。风寒咳嗽或肺虚哮喘不宜使用。
解决方案: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火热壅滞的肺病。肺主气,气要清降。火郁于肺,则气不降,成喘咳嗽。肺与苔合,肺热蒸于苔外,故皮蒸热;这种热不属于外感因素,而是潜热逐渐伤害阴穴所致,所以下午特别热。它的特点是不同于阳明蒸汽化热,越压越用力。舌红苔黄,脉细,是热邪渐伤阴的症状。治疗要清郁热肺,平喘止咳。方中桑白皮味甘,性寒,专入肺经,清肺热,平喘止咳,故以为君子。地骨皮性味甘寒,入肺,可助君清肺藏火,为臣药。君臣相合,可清肺热,使金清气凉。炙甘草和粳米养胃,中间扶肺,都是辅助。四味药合用,具有清肺清热、止咳平喘的作用。
本方的特点是清中有补,泻中有补。不是清肺实热治其标,也不是养阴润肺治其根,而是清肺隐火消郁热,具有对小儿“小儿阴”标本兼治的作用,也非常符合肺精不耐寒的生理特点。
左金湾
收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式
黄连180克,吴茱萸30克。
疗法
肝火犯胃证。胁痛,吞酸嘈杂,吐音,舌红苔黄,脉数。(本方常用于胃炎、食管炎、胃溃疡等肝火犯胃者。)
主体
功能:清肝泻火,降低不良反应,止呕。
用法:对于粉末,用水浸泡成丸,每次2-3克,温开水冲服。也可煎服,剂量按原方比例确定。
禁忌:考虑。
解决方案:
本方证候为肝郁化火,犯胃,肝胃不和所致。肝的经脉分布在肋部,肝经有病时肋部胀痛;得罪胃导致胃失去平衡,所以吞酸吐苦很吵;舌红苔黄,脉细是肝经火郁的症状。“苏文?真理的理论说:“所有的对立面都是火”所有的吐酸,突注和逼,都属于热。“火要清,气要逆,所以治疗应以清肝止呕为主。方中以黄连为君,清肝泻火,可清肝泻火,不得罪胃;黄连还善于清胃热,胃火下降,其气自和,一药清肝和胃,标本兼治。但对于气滞火旺之证,若只用大苦大寒,恐滞伤中阳,故少加吴茱萸,辛热,疏肝解郁,可达肝气,开郁;另一方面有助于控制黄连的寒性,做到泻火不凉;其中一种用于降气,以和胃降逆;一可引黄连入肝经。所以盲目的加上四个功能,我以为是助手。两药合用有清肝泻火、减少不良反应、止呕的作用。
本方配伍的特点是味辛味苦,肝胃同治,泻火不降温,降逆不阻火郁,相反相辅相成,清肝泻火,降胃气,则诸症自愈。
竹叶石膏汤
收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式
竹叶6克,石膏50克,半夏9克,麦冬20克,人参6克,粳米10克,甘草6克。
疗法
伤寒、温病、暑病之证,余热未明,气伤津液。体热、出汗、胸闷、恶心、口渴、失眠、舌红少苔、脉弱。(此方常用于脑膜炎晚期、暑热、中暑等患者。,都是被余热和气血津液所伤。消渴多饮属于胃热阴虚患者,也可使用。)
主体
功能: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用法:服七味,取一桶水,煮六升,去米,煮米至熟,汤去米,温服一升,每日三次。
禁忌:本方性凉润泽,有痰湿或阳虚发热者不宜用。
解决方案:
本方之证因发热后期,余热未清,气伤津液,胃气不和所致。发热后期,高热虽除,余热徘徊于气上,故体热不解于汗,脉数;余热扰人,故心神烦;口干舌燥,舌红少苔,为阴伤之象;气短乏力、脉虚是气虚的标志;胃不和则恶气呕吐。气的余热要去,气和津液两伤要补。治疗宜清热生津,益气和胃。药方中,含石膏的竹叶能通风散余热,解渴解渴才是王道。人参、麦冬为补气养阴、生津之臣。半夏辅以止呕、和胃。甘草、粳米、健脾养胃。全方配伍特点为清热益气养阴,祛邪扶正,清热不散寒,补益不滞。此方真是清心养胃之药,清热解表,益气生津,百病自愈,正如医宗《金镜》所言,“清心养寒之药易为方。”
这个食谱是用白虎汤做的。白虎汤的特点是热盛而正气不足,此证的特点是热势下降,余热未尽,气津俱伤。由于热衰,胃气不和,故去味苦、寒、湿的知母,加人参、麦冬益气生津,竹叶除烦,半夏和胃。半夏虽性温,但当其与清热生津药配伍后,温燥之性将被去除,副作用减少,且有助于津液的传递,使人参、小麦得以补而不滞。这也是半夏的一个很好的使用方法。
在《伤寒论》中,此方治疗“阴虚、气虚恶气、呕吐”之证。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用在发热的过程中,如看到气、津液受到了伤害,体热出汗,胃失健等。特别适用于暑病、发热、津液受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