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5 438+00 2009年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述评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逆势奋进,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也是我们抓住新机遇、实现新突破、实现新发展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面对今年初部分企业减产停产、农民工大量返乡、外贸萎缩、财政收入减少、经济增速下滑带来的巨大压力,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 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农业稳市、文化立市、旅游兴市、工业强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采取非常措施、非常举措、非常努力、非常政策,扎扎实实开展“项目建设年”、“企业服务年”、“党组织服务年”、“城市建设高潮年”等活动。 全市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初步核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0.55亿元,增长65.438+04.0%。财政收入97.64亿元,增长14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515亿元,增长2.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9.35亿元,增长3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0.92亿元,增长19.1%;节能减排达到自治区控制指标要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7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49元,实际分别增长1.4%和1.65,438+0.3%。城镇登记失业率应控制在4.01%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3‰;第三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3:42.8:36.9调整为18.9:43.8:3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连续四年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市称号。

(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争取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1005,新开工和在建项目1486,投资100万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十五”期间总和,比上年净增17339亿元,是地市合并以来年均净增额的4倍,人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5438。

全面落实重大项目责任制,加强项目集中和联合审批,大力推进项目开工。全年上报建设用地2637.64公顷,获批2212.66公顷,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大力实施燕京啤酒(桂林礼泉)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啤酒生产线扩建、桂林达夫集团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桂林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UHV电力电容器生产基地、桂林尚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能CIGS电池及太阳能终端产品生产基地等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民生工程建设。两江国际机场A380备降场主体工程顺利完工。贵广铁路、桂香铁路扩能改造、桂林市区至兴安高速年产300万吨干法水泥、桂林南方水泥有限公司(一期)、桂林恭城龙兴锌业有限公司年产65438万吨电解锌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桂林防洪及漓江供水枢纽工程川江、小榕江水利枢纽等重大工程正式开工。阳朔至鹿寨高速公路、中电投南方分公司资源金子山风电场(一期)等重大项目正式启动。

(二)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26.46亿元,增长65.438+07.2%;工业增加值总额354.05亿元,增长65.438+06.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4.65亿元,增长65.438+09.9%,利润总额32.64亿元,增长28.3%。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由上年的138家增加到151家。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1.923亿元,增长31.5%;技术改造投资1.51.31亿元,增长1.35%,是“十五”时期的1.89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以“五大五小”产业为重点,建立健全企业发展服务机制,成立中小工业企业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从金融信贷、土地规划、技术改造贴息等方面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五大五小”工业总产值557.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6.8%。加快工业园区(集中区)产业布局调整,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工业园区新增工业项目87个,投资58.2亿元,集中了中化橡胶桂林有限公司高档子午线轮胎产业化、桂林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风力发电设备制造等一批资金投入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工业项目,产业发展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迈进。全市工业园区总产值超过300亿元,利税超过3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工贸总收入355亿元,园区逐渐成为促进工业增长的主要载体。

(三)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实现重大突破。

围绕临桂新区开发建设和老城区转型升级,创新市、县(区)城建联动机制,掀起新一轮城建高潮。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45.2亿元,增长39.2%;城镇化率为37.93%,比上年提高65438±0.03个百分点。

完善了临桂新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3个部门系统规划和项目专项规划。创业大厦、杨妃国际大厦、桂林大剧院、桂林博物馆、桂林图书馆、平桂西路等10多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临桂新区市民广场等大型公共设施已进入工程设计阶段;新征用土地3680亩,完成7个村安置点的规划选址。旧城改造提升以“三桥十路”等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船山大桥、罗山大桥、胜利桥、机场路、柳河路、尹仲路二期、东二环、西环三期、黑山路、育才路等城市路段建成通车。漓江大桥改造工程同步完成,完善了城市交通网络结构,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完成20公里城市道路710临街建筑立面改造,同步推进主干道、节点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逐步完善社区、庭院花园、公共* * *活动场所。

(四)旅游发展和消费扩大取得重大突破。

接待游客18600800人次,同比增长14.3%,其中入境游客1290300人次;旅游总收入6543.8+026.92亿元,增长26.6%,旅游业逆势上涨。第三产业增加值351.21亿元,增长14.1%。桂林成为中国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城市。

成功举办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三届旅游趋势与前景国际论坛,实现论坛永久落户桂林。召开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扎实开展“旅游精品建设年”和“万人游桂林”活动。支持举办首届中国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暨桂林动漫节、永福健康旅游福寿节、恭城桃花节、兴安桂林米粉节、阳朔渔火节、资源河灯会、临桂名人文化节、灌阳农具节等特色节庆活动,旅游业活力不断增强。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发展金融、物流、会展等服务,切实抓好农机下乡、汽车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改造农家店360家,家电下乡销售量达到654.38+065万台,销售额2.95亿元。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3%。商品房成交面积124.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7.6%。

(五)县域经济和特色农业实现重大突破。

12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46.63亿元,增长14.9%,占全市的6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54.38+0.354亿元,增长33.9%,占全市的77.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8.4亿元,增长23.1%,占全市的61.7%;财政收入42.94亿元,增长13.5%,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大力推进漓江、湘江、资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取得突出成绩。第一产业增加值177.34亿元,增长5.3%。粮食总产量65438+93.3万吨,连续6年增产。水果、蔬菜、食用菌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继续增加,居全区首位。家禽产量首次突破10亿羽大关。资源县入选全国十大无公害县。永福县“永福香”牌香米荣获全区粮食行业唯一著名商标。新增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58万亩,万个标准化养殖场1.05个。有13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订单合同带动110000农户。落实国家惠农政策补贴资金654.38+0.465.438+0亿元,比上年增加8.3亿元。集体林权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推进,集体森林地勘面积522.97万亩,占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40.8%。第二批82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全部通过自治区验收,优良率100%,减少贫困人口4万人。

(六)财政融资取得重大突破。

全年争取中央和自治区扩大内需投资654.38+03.265.438+00亿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额度6亿元,新增市本级投融资公司和银行贷款资金98.88亿元,是我市历年争取资金最多的一年。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5714亿元,其中新增贷款21011000亿元,增长47.0%。新增贷款总量和增速创历史新高。

继续深化财政体制和机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均将减少10%以上,切实保障重点工程、“三农”、义务教育、医药卫生、民生等公共支出。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财政金融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73.9亿元银团贷款合同,浦发银行桂林分行正式开业,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等金融机构获批设立桂林分行。积极推动政府投融资公司和中介机构签订企业债券合作协议6543.8+0亿元。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家重启新股发行后的首家上市公司,成功募集资金91亿元。我市上市公司数量和募集资金规模位居全区前列。

(七)开放合作和改革创新成效显著。

全市新签约引进国内外项目537个,总投资327.84亿元,增长25.2%。实施市外内资项目961个,实际到位资金280.94亿元。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0家,实际利用外资2.02亿美元,位居全区第二。

积极融入北部湾、桂香、桂台等多区域合作,积极参加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第五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经贸洽谈会、第五届桂台经贸洽谈会、第十二届中国(重庆)投资洽谈暨全球采购洽谈会。精心筹办与日本熊本县缔结友好城市30周年活动,大力推进与国内外城市的交流合作。桂林和台湾省之间已经实现了双向直航。组织招商团队赴香港、澳门、台湾、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发达地区开展产业招商、专题招商、商务招商活动,成功引进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和中央企业。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取得新成效,引进市外资金4.3亿元。

(八)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以建设生态山水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节能减排。《桂林生态城建设规划》和《12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均通过专家论证。成立漓江流域管理委员会,研究制定科学的漓江保护工作方案,打击漓江非法竹筏作业,整治漓江鱼庄,取得明显成效。“两江四湖”二期工程——桃花江、楠溪江、蒋小东河综合整治工程,山口垃圾填埋场、临桂新区、东区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12县污水处理工程全部开工,临桂、灵川、兴安、荔浦、盐山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和上窑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建成使用。城镇(含12县)污水处理率达到55.0%。大力推广工业、建筑和公共事业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33%,45家重点耗能企业节约标准煤654.38+20万吨,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4.48万吨和6.46万吨以内。造林41.65438+万亩,竹林造林8.42万亩,森林覆盖率66.5%。累计建成沼气池55.77万口,能建沼气池户数率达到76.7%,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九)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显著成效。

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机制,帮助困难企业减负8365.63万元,新增城镇就业7.2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543.8+0.78万人,返乡农民工就业22.58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实施,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人数分别达到35.79万人、25.86万人和100.36万人。解决10859国有企业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资额为133元。5.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60元和12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00元以上,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0元以上。累计低保2.79亿元,应保低保40110万。投资950万元建设19乡镇敬老院。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会福利逐步向适度普惠型发展,建成保障性住房26.5万平方米。

全年完成投资1602亿元,全面完成惠民工程10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7.28万人,占年度计划的236.4%。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359.39万人,参合率为93.3%。完成20所中等职业学校改(扩)建项目年度投资任务;资助普通高中贫困学生和大学贫困新生23037人就学,发放1386.72万元。完成3000个自然村(自然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和55个自然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实施了1500个自然村(村)的道路硬化,完成了30个行政村的油路或水泥路工程。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1083户。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59个,解决了20.0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沼气池2.45万口。在167个50户以上的连片木质民族村实施了综合防火措施。新建31个计划生育服务站(所)、28个司法所。1897个20户以上的新自然村通了广播电视。完成廉租房建设任务3.8万平方米。子洲生态公园建设已基本完成。西环路、七星路、龙隐路、滨江路、吴梅路路灯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城区重要交通节点改造和管理成效显著。

(十)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取得显著成绩。

全社会科技投入6543.8+0.42亿元,实施技术创新项目532项,推广科技成果323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位居区域前列;12县和5个城区2007-2008年全部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评估;荔浦县跻身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新建和改建校舍1365438+万平方米,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1787.87万元;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成绩居全区前列,中等职业教育技能竞赛成绩居全区第一。新建农家书屋500家,乡镇文化站21个;* * *共享文化信息资源工程进展顺利,7个县级分中心、35个乡镇基层服务点、95个村级基层服务点投入使用;桂林人民舞台已成功举办25届,人民舞台、人民文化论坛、人民读书月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观众达百万人次。《漓江之声》被评为全国首批群众文化品牌,桂剧《灵渠长歌》获第七届广西戏剧展演桂花金奖。《桂林年鉴》在第四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综合评价中获得一等奖。新建和扩建城乡医疗卫生用房65438+万平方米,第二轮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提前一年达标;创建文明卫生村427个,农村改厕1500座。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更加有效,圆满完成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重大活动的安保任务。五五期间,普法、创建法治城市、创建法治县活动扎实开展。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领导干部“大走访”和带案访官活动,调解化解矛盾纠纷2484件,审结行政复议案件194件。

一年来,我们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转变政府职能,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提高政府执行力、控制力和公信力。坚持重大事项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CPPCC报告制度,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69件,CPPCC提案298件,提高办理质量,办结率达到100%。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结束,我市加快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一些重点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效益下降,大宗商品进出口没有根本好转;农民持续增收困难,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重大项目储备不足,部分重点项目进展缓慢;县域发展不够均衡;部分干部工作作风有待改进,发展软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城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千方百计克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