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到了~你打算做什么?
河北省
北平端午节忌打井水,往往节前预抽,据说是为了避免井毒。端午节,街头小贩也卖樱桃桑葚。据说他们端午节吃樱桃桑葚,一年四季都不误食苍蝇。“五毒饼”,就是用五种毒虫图案装饰的饼,在各个食品店都有卖。滦县让男女公婆在端午节互相送礼。在赵县的端午节,当地政府会在城南举行宴会,邀请城里的文人墨客盛宴赋诗,称为“踩柳”。
[山东省]
在邹平县的端午节,每个人都需要每天早上喝一杯,据说可以辟邪。日照端午给孩子缠上七种颜色的线,要穿到节后下第一场雨,才解开扔到雨里。在临清县的端午节,七岁以下的男孩戴上符号(用麦子稗子做的项链),女孩戴上石榴花,还会穿上妈妈自己做的黄色鞋子,用毛笔在鞋面上画五种毒虫。意思是用屈原的墨汁杀死五种毒虫。在端午节的早晨,即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在解州的端午节,男女穿艾叶,这被称为“驱除疾病”,而年幼的孩子在他们的脖子上绑一百根绳子。据说这是“为屈原绑龙”。在西周的端午节期间,村庄会向龙王献祭,并在田野里悬挂纸。怀仁县的端午节也叫“祝门”。定襄县端午节,要求学生给老师送礼。六安府用小麦粉蒸饺,称为“白团子”,和粽子一起互相赠送。
陕西
在兴安盟的端午节,当地官员带领下属观看比赛,这被称为“踩石”。兴平县端午,用丝缝一个小角粟,下面缝一个小娃娃,叫“玩娃娃”。潼关县的端午被称为“镇病”,有蒲艾、纸牛贴门。
甘肃省
静宁地区端午节采摘玫瑰,以蜂蜜腌制为主。镇远县在端午节向新婚夫妇赠送香扇、罗绮、毛巾手帕和艾虎。孩子们还邀请他们的父亲和兄弟宴请他们的老师,这被称为“享受节日”。在张喜安县的端午节,牧童崇拜山神。积薪山,鸡叫前烧,俗称“烧山”。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节,无论贫富,都要买石锅鱼(俗称鳜鱼)做菜。仪征县也有句俗话“当裤子,买黄鱼”。南京端午节,各家用一箱清水,加一点雄黄和鹅眼钱。全家人都用这种水洗眼,叫做“破火眼”。据说可以保护他们一年不患眼疾。晚上武进有龙舟表演。晚上,龙舟周围挂着小灯笼比赛,还有笛子和鼓和谐地歌唱。
四川省
石柱有“端午出门”的习俗。四个人用两根竹竿抬起铺着红地毯的宽大桌子。一个骑着老虎的道士在地毯上用竹签编织而成。敲锣打鼓,在街上游行。古时候,川西有端午节“打字”的习俗。那一天,成都人都买了李子,在城东南角上抛下抛,吸引了数万名观众。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由于投李与外国传教士之间突发冲突,这一习俗停止。乐山、新津等地也在端午节期间举办盛大的商品展销会。
[西江省]
桐庐县农村学校的学生在端午节给老师送一份礼物,叫做“忆思”。医师中午采药,据说这一天天医在天。
[江西省]
建昌府中午用草药水洗澡防疥疮,新昌县用雄黄朱砂酒喝,称为“开目”。
湖北省
在黄冈县巴河镇,人们在端午节迎接傩人,用花冠和金铃的纹身来驱赶疫情。宜昌县赛龙舟,5月13日、14日、15日尤盛。5月15日,也被称为“大端阳”,人们吃粽子,喝蒲酒,就像端午节一样。
[湖南省]
攸县端午节,富家孕妇用花饮酒吃饭,穷人备鸡酒,在龙舟龙头前用竹夹收钱祈求平安生产。越州政府认为这场比赛是一场灾难,是一种疾病。又叫“送瘟疫”,当草船来洪水。
[福建省]
福州端午节是个老习俗,所以媳妇给公婆送寿衣、鞋袜、粽子、扇子。建阳县以5日为晒药胶囊的药王日,人们都在这一天制作酱料。上杭县端午节时,用芦苇绑船,在水边做龙形戏,叫赛龙舟。仙游县端午赛龙舟后,在虎啸滩献纸,纪念嘉靖年间戚继光在此溺水。邵武夫端午节前,妇女用绛纱作囊。五色绒作胜面,彩线扎簪。少女倒挂在背上,被称为“窦娘”。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中午用开水洗手洗眼后,称为“送灾”。在新兴县的端午节,人们提倡从邻近的寺庙中迎接和引导偶像的旅行。巫师也用达摩水和贴纸驱逐邪灵。在石城县的端午节期间,孩子们放风筝,这被称为“消灾”。
(台湾省省)
台湾省位于亚热带。早期很多来自大陆的移民无法适应这里的气候,死于瘟疫的人时有所闻。因此,端午节这个以驱除疾病和避免流行病为基本精神的节日就显得尤为重要。
先秦时期的端午习俗,可以用王应增《重修凤山县志》(1764)附录三中的描述来代表:五月五日早晨,烧一堆稻秆,放在墙角熏,第二天用钱送到路边送蚊子。把艾普挂在门楣上,插上杂草,意味着可以避开蚊子。榕树的一根树枝又老又健康。互相用西瓜和玉米。海口的浅部,好事者以金钱或布匹为标准,像三皮鱼一样争抢。胜者唱锣欢呼,三日斗龙舟。下午的时候,我给我的小孩绑了五缕,男的绑左腕,女的绑右腕,叫做孙珅连。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艾蒿、无花果可以强身健体。正所谓“插榕比龙勇敢,插艾更勇敢更健康。”私塾里的学生照例在端午给丈夫发红包作为答谢,丈夫用扇子作为回礼。
铃木喜一郎的《台省年中旧俗冠婚葬礼》(1934)记载,丧期,各家在端午节不包粽子,由亲友赠送,称为“送节礼”。当你失去家人的时候,你拿糖当礼物。农夫把名为“福晋”的金纸放在竹竿上,插在房间里。据说可以防害,获得丰收。有些地方有端午节做“咸茶”的习俗,就是用盐腌紫苏叶、石榴叶。据说可以作为药茶,去除一切有毒气体。
在日据时期的屏东县甲东乡,也有端午节用石头打架的习俗。石战在嘉东地区已经流传了几百年。每年端午节前几天,人们都准备打一场硬仗。石战以村为单位,像军队一样组织,有参谋长等职务。组织就像军队,有参谋长之类的职位。男人们在前线扔石头打仗。女人负责在后方运送石头。撕裂激烈的时候,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胜利的一方可以去战败的村庄吃喝。被打败的村民逃跑了。如果不幸被对方俘虏,会被强制脱裤子,当众受辱。据说这种奇特的习俗可以保证一整年的好运,所以嘉东人很喜欢。但由于石战往往造成严重伤亡,地方政府屡禁不止,在日本统治末期逐渐衰落。
端午节,家家户户也有打“午水”的习俗。午水是指端午节中午打井的水。据说中午用来泡茶、酿酒的水特别醇厚,喝生水甚至有治病的奇效。有句谚语说:“中午洗洗眼睛(眼睛),你就会像鸟儿一样明亮。”还说“中午喝一口水,不如吃三年补药。”最传奇的正午之水,来自大甲镇铁砧山上的剑井。相传此井是郑成功插剑祈春的地方,从此传说白振山盛产各种丹药,所以中午剑井中水的效果是传说中神奇的。每年端午节,剑井旁边中午抢水的人总是又挤又闷。据说,当你在端午节的中午看这口井的时候,你还可以看到郑成功的影子。而看到剑影的人,今年也不会有灾难。
划龙舟在台湾省被称为“龙船”。据《民俗台湾省》第一卷第六号记载,日据时期石林端午节习俗如下:从五月初开始,先去水边“迎水神”。第五天中午,敲锣打鼓,划龙舟到河边,居民烧香祭拜。俗话说“五月五日。龙船鼓满大街。”欢迎,叫“接龙”。要超越龙,还必须在农历十月初十“送水神”,举行“谢河”仪式。
台中南屯的总店,从清朝中叶就有穿木唤醒穿山甲的习俗。光复后,每年端午节都有这个习俗。里头店是清代台中最繁华的地区。据说这是因为当地位于齐家角。因此,当地居民每年都会穿上木屐,在地上跺脚,用一声巨响惊醒穿山甲。目前,这种习俗已经转变为趣味比赛的形式。四个人组成一队,穿上两只长木皮做的木屐比赛。卡卡的木屐声真的唤醒了犁店居民的怀旧情绪。
在节日饮食习俗方面,台湾省传说端午节吃桃子、茄子、芸豆可以健康长寿。俗话说:“吃茄子会抖,吃豆子会老。”做桌上饺子有两种方法:北方和南方。在中国北方,大米用水浸泡,沥干水分,放入油中油炸,加入五香粉、胡椒粉、酱油等调料。把米饭蒸熟,然后用竹叶包起来,让它重新变味。有些人还应该把米饭放在油里炸至半熟,裹上真正的馅料,然后蒸熟。南方的做法是用纯白糯米浸泡,加入肉馅,用绿竹叶包裹,煮至熟透。由于制作方法的不同,南北方的饺子有着不同的风味。北方的粽子有浓浓的五香花椒味,南方的肉粽有淡淡的竹叶和春意,各有特色。配料有猪肉、香菇、虾米、花生、咸蛋黄、红洋葱、栗子、牡蛎干等。,随个人喜好添加。
苗栗地区的客家人过端午节,也吃茄子、长豆角、桃李。但是这些食物的意义和南方人不一样。吃李子象征着后代的繁衍。有些人认为它可以防止中暑。吃长豆角可以避免被蛇咬(因为长豆角的形状像蛇)。吃茄子可以防蚊虫叮咬(茄子在客家话里叫“挂菜”,但叫“咬人”,本地音是“ㄉㄠ”,谐音)。
客家汤圆也分碱性汤圆和咸味汤圆。碱粽子特别用于祭祀。客家人端午节要准备四样祭品,一个祭拜土地爷,一个祭拜万山大师,一个祭拜附近的寺庙。而碱性粽子是必不可少的祭品。咸粽子分为粽子和糯米粽子,纯粹是用来满足食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