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简介
香菱可以分三步学诗。首先我拜黛玉为师,在黛玉的指导下品味王维的诗。其次,他一边读杜甫的诗,一边尝试写诗。第三是它经历了两次失败,最后成功了。香菱的第一首诗天真率直,把前人咏月用的词堆砌起来,拼凑成一片。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所以毫无新意。诗中所用的“桂”、“玉镜”、“冰盘”等词都是老生常谈,所以黛玉说自己“被他束缚”,就是跳不出前人的套子。她的第二首诗有了进步,可以用“花香”“轻霜”等比喻,用“人走”“窗帘”等场景衬托,渐渐放开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仍有旧味,且全诗写的是月光而非月亮本身,有些跑题,黛玉便说“这首太没劲了”。香菱的第三首诗是这样的:
月亮的光彩,谁也难以掩饰她,她美丽的身材是美丽的,质地差了许多。
辽阔的叶原银来到易道的声音,公鸡打鸣的夜晚将能够停止残月仍然挂在地平线上。
秋江里的游子,听笛声更有惆怅,楼上的少妇倚着夜末的栏杆。
要拿下嫦娥,我们要问,为什么不永远团聚?
这首诗是成功的。除了第一副对联,每一句好像都不是写月份的,但是每一句都和月份有关。字典优雅含蓄,含义新颖独特。特别是对联,做工稳重,寓意深刻,十分精美。其最大的优点是符合香菱本人的生活经历,咏月惜人,真情流露。这样,诗就不是空的而是有内容的。香菱的成功,一方面说明了她自身的聪慧和优雅品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小说写了四十九回,大家都读了她的第三首诗所说的“有志者事竟成。”这样香菱住在大观园就更有道理了,她是副刊第一人也就顺理成章了。
《红楼梦》中的诗词很多,是当今读者的阅读难点之一。可惜很多人看了不小心以为作者无意。书中的诗往往与故事融为一体,每个人的诗都有自己的特点,表现出不同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有的诗还点出了人物的境遇和命运。如前所述,香菱的第三首诗中“难掩本质”其实就是在说香菱的现状。所以,细细品味书中的诗词,也是欣赏《红楼梦》的乐趣之一。
曹雪芹还通过写香菱的诗来表达自己对诗歌艺术的看法。他特别强调诗歌要有创新性、情感性和娱乐性,不能用词有害。这是一种理解。从文本中,读者也可以知道作者欣赏的唐代诗人,如王维、杜甫、李白,都是曹雪芹青睐的优秀诗人。
香菱要学诗,不拜身边的宝钗为师,去找黛玉,也是小说中合理的一笔。宝钗博览群书,诗词文采俱佳,却不看重这一点,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且宝钗生性沉稳,不喜欢太麻烦的琐事,所以香菱不方便向她学诗。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喜分而不聚,但也有热情大方的一面。她不厌其烦地指导香菱,言之有物,言简意赅,所以香菱能很快明白入门之道,并取得成功。黛玉的这种表现,是她性格的另一面的反映。某种程度上,黛玉其实比宝钗更好相处,更同情弱者。
文中写的其他人物,如探春、湘云、宝玉等,都是陪衬人物,笔墨不多。不过作者的轻染还是挺有灵性的。写湘云的话,春天健谈,机警,和他们一贯的表现是一致的。
参考资料:
/200406/ca427713.htm
此外:
/question/2526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