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失眠就是调理阴阳,滋养气血!长期失眠是年纪大了吗?可能是阴虚血虚。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出现失眠症状时,首先想到的是服用褪黑素等保健品,或者自己服用安眠药或安神中成药。
众所周知,治疗失眠的关键在于找准病因,从根源上进行调理。用药不慎不仅会加重失眠,还会使失眠的病因病机复杂多变。其中尤其常见的是失眠的病因病机因用药不慎而转变为阴虚少血型失眠。
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古籍中就有对睡眠相关理论的系统记载。《黄帝内经》说:“齐威不能入阴,常居阳。留在阳里,阳就满了,阳满了,阳就旺了。若不能入阴,则阴弱,故目不眩。”认为阴和的变化规律是人体睡眠活动产生的关键。如果阴阳之气,一方虚弱或过度,都会导致失眠。
这就像一杯白开水和一杯冰水。阳是开水,阴是冰水。对于一个口渴的人来说,这两杯水不适合马上喝。只有当开水和冰水混合在一起得到一个适中的温度才是合适的。
历代医家通过临床实践也总结出失眠的原因无非是虚与实。对于虚者,总责是阴虚血虚不能牵制杨琪,使阳气不入阴;或者气虚血弱不能养心,以致神有所归。正如景岳全书失眠所言,“血虚不能养心,心虚不能养心”。因为过,总的责任在于过邪停滞,血难归心,阳不入阴;或者里面有邪热,扰乱心神。
如果阴虚血少,就会导致虚火发炎,扰乱心神,引起焦虑失眠。
《论苏文灵兰秘经》也指出:“心为君官,神出其道”,认为心藏神,神决定我们的睡眠,神不安则不安。
心主周身之血,若因劳累过度而损伤心脏,则心不足,一方面无法“服心转红”,导致精力不足;另一方面又不能促进血液的正常运行,导致血管堵塞,供血异常。血虚导致心火,血瘀也会导致内热,久了会伤阴,虚热扰乱心神,引起失眠。此外,气虚时间长了,最终会导致元气丧失,由肾精转化,肾的阴精也会受到影响。
这类患者多为长期发热或杂病后阴道液流失所致,或因五志过度、房事不正、服用温燥之品等导致阴道液暗耗所致。,导致身体失去了湿润的养料,以及阴不控阳,阳偏热而引起的内热。这是气血失调、阴阳失调引起的失眠,中医形容为“气血失调,可使人失眠”。
临床上患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心悸多梦、神疲乏力健忘、头晕耳鸣、心烦发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
《脉不睡治未病论》记载:“阴虚必致阳旺,故心血不足为火疾。宜加强对水的掌握,控制阳光。宜滋阴降火,用归芍天地汤、黄连安神丸。虚者,天王填心。”
对于阴虚血虚型失眠,临床常用天王补心丹,是滋阴养血安神的代表方剂。该药物由处方中的生地、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天冬、麦冬、党参、丹参、玄参、当归、茯苓、远志、桔梗、生地组成,滋肾水养阴,水充足可生火,玄参、天冬、麦冬养阴清热;丹参、当归补血养心;柏子仁、远志养心安神;党参、茯苓能益气安神;酸枣仁、五味子酸能收敛心神,生津止渴,安神定志。全方具有滋阴养血、清虚热、活血通络、益气安神、标本兼治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心悸、睡眠不安、神疲乏力、健忘、手足发热、口舌生疮等。
如果失眠严重,加龙骨、磁石安神;对于心悸明显者,可酌情加入桂圆肉、何首乌,增强养心安神的功能;梦遗健忘可辅以益智仁温肾固精温脾。现代药理研究还发现,天王补心丹作为基础方,具有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改善记忆力、抗痴呆等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失眠的病因病机一般比较复杂,就像“可见人有病,复杂,多了或少了都可以致病,纯虚纯实是固有的,也有很多虚实夹杂。”所以在实际调理中,要根据个人体质、病程、症状、病情轻重灵活加减药物。
比如33岁的患者杨女士,两年前产后失眠。期间,她断断续续服用安眠药,反复失眠。看病时可以看到入睡困难、易醒、盗汗、口干咽燥、心烦易怒、舌红苔薄白。这是一种阴虚火旺的证,所以治疗方法是滋补肾阴,养心安神。本方由六味地黄丸、天王补心丹加味而成:炒桃仁、熟地、生地、酸枣仁、柏子仁、山药、远志、茯苓、元胡、合欢皮、牡丹皮、龙齿(先煎)、郁金、灵芝、知母。10剂量,每日1剂量,分两次服用。而且每晚睡前半小时,我会用中医足疗按摩方子泡脚25分钟。
第二次诊断时,入睡困难明显改善。晚上还是容易醒,盗汗,心烦易怒,没有口干咽燥的症状。当时是月经期,量少。故上部去柏子仁、山药滋阴养血,芡实补肾固精止汗,浮小麦止汗,益母草、柴胡疏肝理气、活血调经。服用10剂量后。第三次诊断时失眠等症状明显改善,故服用10剂量巩固疗效。
本案中,杨女士属于阴血虚、精神失养,故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盗汗等阴不藏阳症状;口干、咽痛、易怒等。都是阴虚血虚的症状,水不含木。所以用生地黄、熟地黄、桃仁、酸枣仁、柏子仁、阿胶、知母滋阴养心“补其不足”,用益母草、牡丹皮、郁金、香附、远志、元胡“损其”。
希望更多的朋友能从以上相关表达中受益,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以点击我的头像发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