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发明

木刻版印刷

雕版印刷是中国最早的印刷形式。木刻《达拉尼经典》于1966年在韩国发现,刻于704年至751年间,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木刻版画。年代最早的雕版印刷是唐宪通九年(868)的《金刚经》(现存于大英博物馆),但雕版印刷可能出现于2000年前左右。

雕版印刷的第一步是制作原稿。然后把手稿翻过来,铺在一个平整的大木板上,固定好。然后各种技术水平的工匠在木板上雕刻画、画或写的原稿。雕刻大师负责精细的部分,不太有天赋的工匠雕刻较便宜的木头或不太重要的部分。然后,该板被上墨并在印刷机中压制,以形成原件的副本。

在某些方法中,雕版印刷比铸造活字印刷更好。例如,如果像汉语这样的语言有很大的字符集,那么雕版印刷在初始投资时会更便宜。这种手艺还有更多艺术画的自由度,比如画图、图表。但印版不耐用,在印刷使用中很快损坏,需要不断更换,限制了批量印刷的可能性。

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印刷技术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文化部确认江苏省扬州市陈奕诗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火药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杰出成就。

一类低爆速炸药。一种能被火花、火焰等点燃的物质。燃烧时产生大量气体,具有爆破或推动作用(使抛射体等物体以一定速度发射)。最早的应用是中国发明的黑火药。按燃烧性质可分为烟火药(燃烧时产生烟雾,如黑火药)和无烟药两种。主要用作点火或推进剂。

火药也叫黑火药。它是一种能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迅速而有规律地燃烧,同时产生大量高温气体的物质。在军事上,主要用作子弹和炮弹的推进剂,火箭和导弹的推进剂以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对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金术。

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晚唐(9世纪末)出现了黑火药。火药是古代炼金术士发明的。从战国到汉初,皇帝和贵族沉迷于长生不老的幻想,驱使一些方士和道士提炼“仙丹”,并在提炼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的配方。

唐高宗永春元年(682),唐代炼丹家首创硫磺灭火法,用硫磺和硝石磨成粉末,再加入皂角(含碳)。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创造了火石法,将硝石、硫磺和马兜铃(含碳)一起燃烧。这两个配方是三种药材的混合物,已经初步具备了火药所含的成分。

火药最初的使用并不是在军事上,而是在宋代各种军事马戏的杂技表演中,以及木偶戏中的烟火杂技——宋代的“持锣”、“硬鬼”、“哑艺戏”等杂技节目,都是用新研制的火药制品“爆仗”、“吐火”,制造神秘的气氛。宋人还用火药表演幻术,如喷烟花、喷云朵避人、变物,以达到神奇迷惑的效果!

其他科技成果

唐代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因此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表现在天文学、数学、地理学、医学和印刷术上。

天文学和数学僧侣及其一行,本名张遂,是唐代最著名的天文学家。年轻时精通历象和阴阳五行之学。唐玄宗召他到长安主持改历。当时,梁令赞曾带领府兵曹从军,制作了木皇岛游乐器的模型,一行人主张改用铜铸,并与令赞继续研究。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在开元十二年(724年)制作出了《铜黄岛游乐器》。次年,该团和梁灵赞奉玄宗之命,研制青铜水载浑仪,用于计时。黄道娱乐仪和水上弹药的制作对观察天象起了很大的作用。开元十三年,该团还用自己的“复矩图”使南宫说,人们会在春分、夏至日、秋分、冬至日,到河南几个地方去测量北极的高度和日影的长度,1的地球子午线长度约为123700米。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实测子午线,意义重大。一行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星位变化的天文学家。在他去世之前,他编了《达李岩》的草稿,后来被张硕等人编成了一本书。这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书。本历法编制中使用的不等间隔二次差分插值法、正弦函数表和三次差分近似插值公式,是数学上的突出贡献。

此外,李的《算经注十书》和王晓桐的《古算术汇编》也是数学方面的重要成就。

地理初唐时期一部重要的地理著作是《括志志》。唐太宗的第四子王,招募了学士萧德言、、江亚青、等。,并根据《贞观十三年》中的资料编撰成书,奏于贞观十六年(642)。《阔之志》全面记述了初唐行政区的设置和沿革,介绍了各地的山川、河流、风土、物产和人物故事。全书* * * 550卷,序言五卷,内容丰富。可惜时至今日没有完结,清朝以来只编了几卷。

贾丹是唐德宗著名的地理学家。贞元十七年(801),画了一幅海中洋人图,写了四十卷《古今县道四洋人记》。其中《海华夷图》贡献最大,长三尺,宽三尺,以寸为百里。古代地名用黑色标注,唐朝地名用红色题写。可惜原图已经遗失,但12世纪根据它编制的《华夷图》石刻,至今仍保存在Xi安的碑林中。贾丹其他重要的地理著作有《华四记》十卷、《贞元十记》四卷。

唐代另一部重要的地理著作是元和八年(813)唐宪宗宰相李继孚所作的《元和郡县图》。这本书有四十卷,目录有两卷。在四十七个城镇的每一个介绍之前,都附有地图。书中记载了当时的物产、贡品、户口、州县沿革以及山川险阻。原书只有三十四卷,地图已经丢失。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地方志总集,对后世地方志的编纂产生了重大影响。

此外,杜佑的《通典》和十四卷本的《州县典》在地方志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唐末范绰的《舒曼》详细记录了洱海的民族、风俗、山川、道路等。这是一部较早的编年史著作,为研究古代云南地理和南诏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医学孙思邈是初唐时期的医学家和药理学家。高宗永辉三年(652年),他写了30卷《备急用》。他认为“人命关天,有一个宝贝女儿”,所以把自己的书命名为《一千个女儿给党》。本书广泛收集了古代至初唐时期的重要方剂,对诊疗策略、针灸方法、指导养生技术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后来,孙思邈觉得《千女方》仍有缺陷,又补了三十卷《千女翼》。这两部书在中国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人尊称孙思邈为“药王”。此外,唐婷于659年出版的《新编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官方药典。这是唐高宗时期医务工作者集体做出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