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选择道教
这个哲学流派就是道家。我和道家的缘分,似乎在黑暗中就注定了。小时候,父亲告诉我,我名字中的“袁静”二字,来源于三国诸葛亮《诫》中的一句话。长大后才知道,早在春秋时期道家经典《文子》中就出现了“非静则无远”这句话。这种奇妙的联系指引着我的人生——因为我很喜欢自己的名字,这让我不断追求“袁静”的意境,并走向道家,在生活中获得巨大的快乐和愉悦。这种感性的联想为我选择道教增添了浪漫的色彩,但当然不能用来解释我为什么选择道教,我需要理性的认识。
要知道我为什么选择道教,首先要搞清楚道教是什么。道教不是道教。道教是春秋时期基本形成的哲学流派,而道教是东汉时期确立的宗教。道教利用道教经典以组织的形式传播“道”的概念,这与道教有一定的关系,但道教也有大量独特的经书。我不是道士,也就是说我不用拜道教的神,不用举行道教的仪式。其实我很喜欢各种宗教和教义,它们的作品就像挂在心里的明灯,让我眼中的世界五彩缤纷。当我在这个五彩缤纷的花园里漫步,享受每一朵花的美丽和芬芳时,我突然看到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这只蝴蝶来自庄子的梦。它飞向我,轻轻地落在我的心里。
我选择的道教对人类的政治、军事、宗教、文学、艺术、健康都有贡献。世界上常用的成语,如“慈如水”、“相濡以沫”、“过界”、“异地变”、“自在”、“全然不同”,以及广为人知的故事,如“愚人移山”、“杞人忧天”等,都出自道家经典。道教经历了2500多年的丰富发展,如今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对全世界都产生了影响。道教并没有激起信徒的狂热,而是细水长流。即使有时候不流行,也从未退出历史舞台。在2500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上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每个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完全不同,但道教的存在在这个千变万化的时期是不变的。人们总是在研究和了解道教。道教经典不仅有《道德经》、《庄子》、《列子》,还有《关印子》、《文子》、《康仓子》、《无能子》、《舒华》、《道选篇》、《苗振经》、《Xi圣经》。这些经典,像从遥远的时空飘来的古音,回荡在我的心中,具有哲学、文学和历史的价值。
现在我还比较年轻,对道教的理解可能难免不深刻,甚至不准确。我只是把我选择道教的原因分享给大家,接受大家的批评和指正。我选择道教的原因有很多,这里主要只有三个。
我选择道教是因为它的风格简单自然。世间万物都是自然生成的。道教真诚地欣赏自然,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使人充分融入自然,摆脱多余的负担,享受纯粹的美,心旷神怡,神清气爽。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阳光、空气、食物和水等自然馈赠。虽然人类可以自己制造工具,但制造工具的材料来自大自然,甚至制造工具的智慧也是大自然的馈赠。当人放下自我,把握自然规律,就能巧妙的顺应潮流,改善命运。但人若自以为是,必然会弄巧成拙,受到大自然的嘲讽。
现在人类科技发达,上天入海无所不能。这种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容易让人产生膨胀的欲望。如果人们为了一时的利益而狂妄地破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灾难。有句流行的话叫“不死就不死”。道家的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刻意去做,不时刻想着自己在做什么,就是使人“不死”,从而“不会死”。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即使自然的一部分被人类改变,自然也会在更大的层面上以自己的方式运作,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改变人类。当人懂得谦虚的时候,就会发现自然不是在反对他们,而是在帮助他们。
我认为道教按照西方哲学术语来说就是泛神论。泛神论就是以自然为神。有神论者常常指责无神论狂妄自大,因为无神论不信神,会让人不受约束,为所欲为;无神论者经常指责有神论让人自卑,因为有神论这种人格化的神喜怒无常,人们害怕这种神不会放过,错过机会。泛神论视自然为神,因为它遵从自然,所以不会受到规则的约束,又因为它视自然为神,而不只是普通的自然法则,所以会有崇高的观念,不会为世俗的欲望而堕落。
人过着简单的生活,就会因为知足而幸福。感官刺激,比如物质享受,大鱼大肉,带给人的快乐是极其短暂的。在满足世人欲望的同时,也激起了更多的欲望。在不断填补这些欲望的过程中,人会变得越来越麻木,感官迟钝后就无法体会幸福。荣华富贵容易让人虚荣,聪明伶俐容易让人骄傲,仁义礼仪容易让人虚伪,花言巧语容易让人迷惑,歌舞升平容易让人浮躁,美丽的外表容易掩盖丑陋的内心。这些看似有益的东西,如果人们过分依赖,就会失去自性,给自己带来灾难。当人们刚刚开始过简单的生活时,他们可能会感到不舒服,甚至痛苦。一旦他们习惯了简单,就会发现这比追求贪婪有趣得多,因为这种生活真实、宽广、平和,给人真正长久的快乐。如果人们没有什么必要的东西,他们的心就会自由,他们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乐趣。
智慧不是构想出来的,而是实现出来的。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我们可以静静地感受,不吃不玩,幸福的感觉自然会从心底升起,那种说不出的幸福感自然会笼罩我们。通透平和,意境深远。我们应该保持身心的有序和纯洁,与自然和谐,与天地融为一体。这种身心的整体愉悦远远大于感官的具体愉悦。
如果不用“道”字来命名道教,那么我觉得“命”字最适合道教。道教就是让万物有生命,让世界充满生机、健康、进步,给人以活力和灵性。用道家美学创作的文艺作品,反映并使人欣赏蓬勃发展的事物,既不生硬,也不傲慢,也不太冷淡;不会激进疯狂,不会太热,而是温暖湿润,清澈凉爽,传递新鲜正能量。
自然界的一切也有道德,是人应该模仿的对象。自然昼夜,四季反复交替,人的运势也是相互转化的,不必对一时的情况过于执着;自然的水往下流,在不同的器皿里呈现出不同的形状,滋养着生命。人也要力求变通,利益众生。自然的山谷是空的,所以人也要谦虚,懂得“空”“无”的无限妙用;自然之海容纳百川,人要胸怀宽广。人和万物一起生活,直到永远。
我选择道教,是因为道教的追求是平等,是利民。世界总是喜欢财富,讨厌贫穷;热爱尊严,痛恨卑鄙;爱赞美,恨谩骂;喜欢美女,讨厌丑脸;我喜欢顺境,讨厌逆境。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人们往往不能一视同仁,所以会避开被定义为“坏”的东西,而涌向被定义为“好”的东西。“土豪,我们交个朋友吧。”正是这种不平等的观念,让人们的心随着外界而起伏。当他们想要什么的时候,他们被贪婪所折磨。当他们想要某样东西时,他们会尽力而为,努力工作。当他们不这样做的时候,他们会怨恨。如果他们在想要什么的时候犯罪,他们会担心自己会因为恐惧而受到惩罚和折磨。得不到就念念不忘,羡慕别人,得到了就看不起别人;得意时得意忘形,失意时垂头丧气。照这样下去,我们将永无宁日。为了外在的得失而失去宝贵的生命,那将是极大的遗憾。如果我们能像道家一样平等地对待那些不同的东西,我们就能超脱于物,心安理得,不把任何事情看得太重,升起一种虚无飘渺的心境。如果你不喜欢或者失去了,你也不必去扰乱你内心的安定和快乐。
这种对平等的理解,让我们接受包容,认同现实没有错。包容不是为了显得坦荡,而是为了更好的品味生活的每一秒,对自己来说很现实。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必须承认一切事物之间的差异。男人当然不是女人,成年人当然不是孩子。这些都是必须尊重的差异,但我们也要有平等的认识,以平常心生活。因为我们尊重的东西不一样,所以在建公厕的时候要分别建男厕所和女厕所。因为我们有平等的认识,不会歧视女性,当然也不会歧视男性。
把平等的理解放在国际上,就是国家不分大小,不分好坏,促进霸权消失;把平等的理解放到中国,就是整个社会人人享有同等地位,反对以权谋私和腐败。把平等的知识运用到社会活动中,自然会追求人民的利益,这样整个社会就不会围着顶层的几个贵族跑,而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跑,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让人民享受幸福。道教有文子、康仓子的“形意兵”观念,即兴正义守护平安百姓。也就是说,道教所追求的社会不是金字塔结构,而是地球结构。
平等的理念对残疾人事业有一定的启示。这种启蒙不仅让人意识到应该帮助残疾人,更重要的是让人尊重残疾人的人格。作为一个残疾人,每次看到《庄子》里那些残疾人发挥所长的部分,我都深受感动和鼓舞,也会明白原来外在的东西并没有那么重要。
平等的理念可以指导人类保护动植物。人类之所以杀动物,毁植物,当然是利益驱动,我觉得也和人类的傲慢有关。人类确实比动物高级,但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动物。动物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对人类的科技文化有着独特的意义。如果你过度伤害动物,就会伤害人类本身。无能的儿子幽默地列举了很多人类和动物的相似之处,让人笑过之后深思。植物对人类的意义也是深远的,涉及方方面面。它们的光合作用可以为人类释放氧气,它们美丽的姿态让人心旷神怡,所以要珍惜植物。
如果过于看重表面的强大,推崇所谓的强大,我们很可能会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甚至与所谓的“强大”一起被埋没,与所谓的“强大”一起被自然力所淘汰和摧毁。对平等的理解让我们明白,硬的东西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强大,软弱可以战胜强大。柔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家以柔养人。
我选择道家,因为道家的思维是保持一种平衡。精神与物质、传统与时尚、宗教与科学、自我与自我、理想与现实、未来与现在、利民与利己等等。,这个世界总是提出看似选择题,同时呈现事物的两面,让人无所适从,不知道选择哪一面。在感受到选择某一方的好处时,世界往往会粘着感受到好处的那一方,极端或极端地促进这一方。当这一面的弊端出现的时候,世人就会极度厌恶这一面,抛弃这一面,踩着曾经捧天的脚,转向对面。事实上,我们可以把这种情况视为一个有趣的游戏,而不是一个难题。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有两面性。虽然这样的面有很多,但是道家把这个世界上的很多面都归为“阴”和“阳”,这样我们就可以简单的理解了。道教让人们调和阴阳,在那两面之间找到平衡,统一矛盾的东西。一个有道家思维的人,经常会说“既有这个又有那个”或者“既没有这个也没有那个”。一个人如果选择了道教,就不会因为这个选择而让自己凭空变成一群敌人。因为道教没有必须消灭的目标,可以容忍对立,所以几乎没有人对道教有仇恨。一个宽厚的汉字,不仅是中国的名字,也是世界应该遵守的理念。
这里有一个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例子。人的欲望会让人去伤害别人,去犯罪。虽然他们在满足欲望的时候会很开心,但是谁都不想成为别人满足的牺牲品。所以很多人用仁义礼乐来压制世人的欲望。每个宗教的教义明显不一样,一个宗教内部的教派也不一样,但是不管他们有多大的不同,不管他们之间有多少矛盾,都是劝人为善。宗教虽然不用“仁、义、礼、乐”这四个字,但这些宗教和儒家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归为一类的,都很珍视仁、义、礼、乐。让世人感受到仁义礼乐的好处,并发扬光大,让社会在善的感召下保持稳定,形成世界各民族的传统。但是时间长了,这些传统就会制约发展,让这个世界受到繁文缛节的压迫,得不到世俗的快乐。这时有人挑战传统,主张放纵。在这些人的引导下,世界很快得到了物质享受。近在咫尺的世俗幸福是如此真实可信,以至于让人放弃道德规范,将世界拉向堕落的深渊。在这种大家都放纵的情况下,有些人会想起已经建立起来的传统,捡起来,为之努力发声。
道家很早就看透了这个问题,双管齐下,既让人化解欲望,又让人抛弃伦理。道家使人回归本真,而贪婪和伦理是违背人的本来面目的。在道家经典中,往往有分析贪婪的危害,批判伦理道德虚伪的内容。满足欲望,固守至善,并不能让人拥有最高的幸福。只有了解自然,顺应自然,才是最高的幸福。如果说儒家和宗教是来自天堂的天使,各种教人放纵欲望的思想是来自地狱的恶魔,那么道家就是来自大森林的精灵。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单纯地在矛盾双方之间寻找一个中心点,并不是智慧的体现。我们应该在矛盾的两面中选择正确的立场,而不是中间立场,有时我们会偏向一方。比如精神和物质之间,应该偏向精神。因为精神是核心,是统治他人的关键,而人是可以主动去把握和调整的。如果现实难以改变,只能说明相应的精神难以改变,而现实本身却非常容易改变。
以上三点是我选择道教的主要原因。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内涵远不止我写的,值得世人一生去领悟。道教起源于中华民族,其经典记载了中国人的历史。所以中国人会对那些经典感到亲切,道教给了中国人文化自信。道教是全人类的财富,不仅限于中国,道教的智慧在全世界都可以使用。
世人为道教创作了各种体裁的作品,如纪录片《问楼观》、越调《老子》(由此改编的戏剧电影名为《圣人老子》)、电影《老子出关记》、电视剧《老子传奇》、漫画《射而不射》、《老子三百问德》等。在这些文艺作品中,关于老子的故事,既是史料的再现,也是作者的创造,不能完全视为老子的真实经历。
在我的脑海里,有各种宗教和教义的痕迹,我会用各种宗教和教义来表达我的观点。比如我的文章《三因》,为了让读者关注深层次的原因,超越眼前世界的束缚,我用了佛教的“因果”一词。我选择的不仅仅是道家,而是各家的精华。这也是道教的接受度和包容度决定的。在新时代,道教也应该有所创新。
虽然我不信道教,但我愿意和道教徒一起推广“道”的概念。想和儒家弟子,佛家弟子一起了解国学。与穆斯林、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一起传播真善美;与中国* * *产党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筑人类命运同体。
2500多年来,道教为世人带来了无数美景,惠及各个年龄、各个地域的人们。我相信道教在未来会继续下去,给世界带来更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