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练气功,但是不知道怎么开始?
练功的方法,首先是在调整气息、身、心上下功夫。所谓调神,就是有意识地控制意识活动,这是气功锻炼的中心环节。它的基本要求是“禁欲”,摆脱杂念,达到“静”的状态。第一次练气功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因为打坐关系到效果,所以常常急于安静,导致急躁。越练越烦,越难安静。所谓“静”,就是通过“有意防御”,把“思”变成“只思”,进而达到“不思则罔”,宁静快乐,无忧无虑。所谓“有意防御”,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某个部位或某项活动上,或者试图做一些对身体有益的事情。“意守”最常用的方法是呼吸的意守和“丹田”的意守相结合。丹田指肚脐下一寸半的“气海穴”。意式呼吸和意式腹相结合,称为“气贯腹”。气体渗入腹部的一般方法是:腹式呼吸,吸气时横膈膜缩小,腹压增大,使小腹鼓起,仿佛气体通过肺部吸入腹部;呼气时,小腹回缩,仿佛气体通过肺部从小腹出来。此法是气功产生良好效果的主要措施,既能健脾,又能沟通心肾。
所谓调息,就是有意识地控制呼吸,其基本要求是“细、静、匀、长”,逐渐达到无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活下来了,如果你死了。训练之初,顺其自然,不强求,慢慢做到从有声到无声,从短促到深沉。最好练习“关琦丹田”法。至于“大周日”“小周日”之类的运气方法,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学会。
运气就是有目的地引气,打通经络,有目的地顺气,通过深呼吸和停止呼吸来运行周天,古代也叫“闭气”、“吸气”、“行气”、“运气”。如果运气袭击了患处,给自己治病叫“行气”;如果你运气好,出门就生气给别人治病,那叫“分气”。
调息的意义在于提高呼吸效率。虽然每分钟通气量减少,但潮气量增加,肺活量增加,呼出气和肺泡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说明消耗的能量最少,获得的氧气最多。而且由于缓慢的呼吸运动,使胸腹部的压力有节奏地变化,对内脏器官有温和的按摩作用,从而改善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
所谓身体调整,就是有意识地控制身体的姿势和动作。调整身体分支,站,坐,躺,做事。这五种情况都要配合自我调节和调息。身材调整的总要求是脱衣,舒适自然,不拘小节。好的,直立不晃动,注意路况,通过腹部呼吸,呼气提肛,吸气放松。
2.练气功的要领
著名气功大师刘认为,练气功要掌握以下要领。
(1)放松与安静相辅相成,顺应自然。放松和安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全身放松可以促进安静,安静之后必然会表现出全身放松,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谓放松,一方面是全身肌肉的放松,而这种放松必须掌握放松和坚持不懈的状态。平躺更容易让全身放松,但在摆好姿势后,要稍微晃动一下全身,以达到平躺的舒适感。站姿和坐姿的维持需要一定程度的肌肉紧张,但也需要最大限度的放松。放松的另一个方面是意识的放松。首先要放松全身的肌肉,让全身有一种舒适放松的感觉。此外,还需要消除紧张,达到精神意识的放松。所谓静,是指,相对的静而言,你可以在呼吸中进出寂静,感觉无忧无虑。在意识方面,你强调你可以通过保持意识和排除杂念来进入宁静。总之,放松是练习的关键。掌握得好,很快就能收到好的效果。如果掌握不当,就会经常出错。
(2)练心练魄。
气功的“气”主要是指真气(元气)。刚开始练气,一定要从练肺气(呼吸气)开始。肺气的锻炼,由于功法不同,采用的呼吸方法也不同。即便如此,无论什么技法,大部分都要求呼吸:悠悠、匀、细、长、缓。训练有素的人一分钟呼吸两三次,形成缓慢的腹式呼吸。呼吸气的练习一定要由浅入深,由快入慢,循序渐进地练习,不要求在短时间内形成完整的深呼吸。第一次练习的时候,一定要被心意所感应。当你练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就可以达到自然规律的呼吸。所谓修行:第一,排除杂念,达到寂静;第二,要留在腹部,让全身发生更深刻的变化。新手很难快速摆脱杂念。需要练习一定时间才能逐渐减少杂念,达到静的要求。
如何在练习的过程中把练习的意图和练习的精神结合起来?当你开始练习呼吸时,你也应该有意识地保持呼吸,以帮助你尽快练习呼吸。保持深度和长度。均匀呼吸形成后,注意腹部随呼吸的起伏。呼吸练习非常熟练的时候,即使不注意呼吸,也能自然到达腹部。这时候可以简单的留在腹部。这样两者才能紧密结合,实现神与神的统一,使真气充沛,达到治病健身的目的。
(3)情绪平衡,心情好。
在气功治疗中,一定要强调情绪平衡和心情愉快,这样才能促进健康,消除疾病,每次工作后都会感到舒适和愉快。
(4)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
在最初的练习中不能急于求成,需要药效,效果是随着练习时间的过程逐渐显现出来的。训练方法虽然不是很复杂,但需要熟练掌握,练习一定时间才能达到。以内功修炼为例,可以先掌握姿势,锻炼深呼吸。当你精通深呼吸时,你可以加上停止和关闭。在你熟练的停止和关闭呼吸后,你可以添加无声的单词,然后你可以将舌头添加到上颚。这些动作比较熟练,你可以一步一步的掌握,往往很流畅。
(5)训练与培养相结合,紧密结合。
所谓训养结合,就是训练和合理休养并重。只练不注意合理休息会是战胜疾病的障碍,所以训练和休养一定要紧密结合。合理的休息应该包括:注意适当休息,生活规律,心情乐观,饮食适度,体力活动适度。这些内容在整个练习过程中乃至一生都要注意,往往是战胜疾病,获得健康的保障。每次练习都要贯彻训练和培养并重的要求。比如练内功或加强操时,练半小时后,可以放弃呼吸和腹部停留,单纯放松,仰卧休息10 ~ 20分钟。养好后可以继续练,效果也很好。
(6)固定功法,适合工作时间。
目前全国流传的武术很多。有些技术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效果良好;还有一些方法只是个人在实践,没有充分宣传,或者很少有人使用。现在还很难确定效果如何。练习者应根据自己的病情、体质和日常习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1 ~ 2种适合的练习,不仅容易掌握,而且容易取得效果。
(7)总结经验,避免偏差。
气功疗法主要是患者自己掌握练习操的要求和方法,不断锻炼。大部分在锻炼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严重的会产生偏差。出现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原因是急于求成,不能循序渐进,呼吸力度过大,盲目追求深度和缓慢,或者盲目追求某种感觉,导致呼吸不畅,胸闷气短,甚至呼吸紊乱,头痛,头晕,精神紧张等等。
偏差的形成往往是由轻微到明显,由轻到重。当它开始显现时,就比较容易纠正,而且需要的时间也很短。如果已经形成偏差,纠正起来会比较费力。因此,在练习之初,一定要深入细致地了解,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及时纠正,避免出现偏差。
3.锻炼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训练场所。安静的环境对于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在室外练习,最好选择树林、草坪、花坛等空气清新的地方;在室内练习时,也要保持空气流通。练习的地方光线要暗,有利于更快的安静下来。但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不宜让风直接吹在身上,尤其是避免吹在脖子后面。其次,摆脱烦恼,工作前开心。剧烈的身心活动应在工作前20分钟停止,以保证练习时全身肌肉放松,心情平静,有利于调整呼吸,保持安静。工作前脱下外套应松开腰带,这样可以放松全身肌肉,自由呼吸。如果是水平的,要脱下外套躺在床上。练之前要排除排便。
还要注意练习的次数和时间。初学者每天练习一次,10 ~ 15分钟。熟练的练习者每次可以增加20-30分钟的训练时间。在养老院或家里疗养的,也可以每天练3-4次功夫。练习期间,生活要有规律,饮食上可以适当增加营养,去掉烟酒嗜好。同时要注意避免七情的干扰,保持情绪稳定。练完后,不要急着站起来。应该先用双手擦脸,轻轻揉眼睛,然后慢慢站起来,活动活动四肢。但需要注意的是,饥饱之后,不宜练习;当你发烧、腹泻、重感冒或身体疲劳时,你应该停止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