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借鉴道家、法家、儒家、兵家、墨家的思想有什么意义?有哪些缺点和不足?
儒家管理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建立了系统的人性管理模式,重视管理的道德性,以“道德为主要管理手段”建立了一整套人才管理理论体系,提出了“和为贵”的社会生态平衡和“刚柔相济”、“宽严相济”的指导原则,确立了“阴阳互补”的方法论为指导。所以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用儒家的管理思想。除了儒家的管理思想外,主要有法家、道家、墨家和兵家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对我们现代企业管理仍有借鉴意义。如道家的管理思想,其特点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柔性管理。所谓“柔性”管理,就是按照事物自身的规律来管理事物,不把人的主观意志强加给事物及其过程,这就是“无为而治”;强调“弱胜强”,认为只有弱的东西才是有生命力的东西,僵化的东西很快就会走向反面。
人们理解一个问题,不仅要看现状,还要看它的发展和未来;管理要如水,不求利,事事顺遂。虽然弱小,却无比强大。法家的管理思想强调法治、他律、法律的强制作用、集权的权威、管理手段的运用和尚贤。法家的管理思想追求效率,充满了实力、竞争和严格控制的倾向。墨家管理思想强调“兼爱”、“尚同”、“尚贤”,同时也认同劳动过程中分工的合理性,提出“各尽所能”的原则。强调“利”和“强”是墨子管理思想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墨子强调“互利”、“义、利”、“众人皆受其益”;“有粮食的地方,人民就仰望它”,“没有粮食,人民就不能做事”。也强调“非命”,认为人生在世要有竞争力。“恃强者生,不输者不生”,要与命运和自然抗争。只要人能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自然抗争,就能生存下去。
军事家非常重视战略在管理中的运用。管理战略战术的正确运用是管理成功的关键,他们也强调管理环境,即天时、地利、人和的运用。上述管理思想是我们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应该成为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只有正确理解和深刻领会民族管理文化的精髓,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才能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
诚如程君毅先生自己所想,其实我们对管理一直有很深的误解。对于中国人来说,这种误解就是否定自己的历史文化,人为地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与一个所谓的百年文明对立起来。这种对立的方式也导致我们批判自己的历史文化却没有正确理解。这样中国的人在懂管理的时候只能向西方学习,而看不到古代的东西,更多的是被指责落后。
所以我们会觉得把一个外国人叫做“管理之父”很可笑。「管理」或许很多人太注重「管理」,认为不管怎样都会乱。其实管理太多会容易乱。管理缺乏物质基础和人文基础,必然会失败。没有物质环境的基础,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意识只能是空中楼阁;没有人文意识和超然的管理手段,是不可能被时代接受的。在中国社会,企业和政府都是一样的道理。只能把握一个度,松了就散了,僵了就脆了。
人性化管理才是长久之计,而获得最佳管理方法的途径就是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员工,营造员工愿意为之奋斗,为之长期努力的工作环境。这样一来,管理起来很容易,甚至管理者自己也会过得很愉快,工作也很顺利。成吉思汗一生当兵,他的铁骑大军横扫欧、亚、非三大洲。但他的“管理模式”只适合建设一支作战能力强的军队,而不适合统治辽阔的疆域。不仅仅是因为军团与国家在管理性质上的差异,还因为文化以及缺乏及时的、有针对性的管理理论模型。
从治军到治国,管理目标变了,管理目标的性质变了,被管理的人不仅仅是他自己的人,被管理的人的人文也变宽了,管理模式也跟着变了。不“转型”,就会遭遇失败。如果成吉思汗用治军的思想去了解国家治理的实际需要,审时度势,转变“管理”模式,或许有机会成就治理大业。
在中国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中,其本质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和方法。这些普适的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所有的管理过程。从我国建立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出发,也必须继承和发扬民族管理文化。
管理是一种文化,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最高成果。只有努力学习,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创新。
中国有着非常沉重的历史和各种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中国由此孕育了灿烂的文明,积累了丰富的智慧。——这是毫无疑问的。今天的问题是:如何解读中国本土的智慧,尤其是治国理政、管理社会的智慧,并运用到当前的管理过程中。
许多人坚持认为,中国本土的管理思想主要集中在古代的先秦时期。的确,先秦诸子对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可能是后世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思想也是“中国传统”的源头。
在先秦诸子中,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与管理行为密切相关的思想。我们将以非常简要的形式,从上述四家公司中提炼出最精华、最现代的成分,希望能为今天的管理者提供一些参考。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无论是作为管理者,还是作为被管理人、合作者、竞争对手,了解中国的本土文化背景当然是有益的。这里有一个前提: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赢”到死,更是“双赢”。)
第一,儒家思想。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仁”。“仁”字面意思是关心人际关系和身心和谐。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儒家的管理是以人性为基础的。相应地,管理手段就是“德治”。即使在实施法律时,也不忘道德教育的结合,始终强调对人性的关怀、伦理亲情的熏陶和劝导等功能,重视诚实、信、忠、恕等品质的培养和塑造。儒家的管理之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管理者必须以身作则,从自我管理开始,再到家族管理、国家管理、社会管理。这些过程之间的关系体现为逐渐演变和相互渗透。一般来说,儒家管理强调的是自我责任、和谐和整体利益。近几十年来,日本是运用儒家智慧最成功的例子。被称为“日本现代企业之父”的涩泽荣一撰写了《论语讲义》,阐释儒家管理思想,并亲自传授给企业员工,从而形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日本,很多企业家都有意识地学习儒家经典,并试图将其化为己用。事实上,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人思想、行为和气质的主线。无论利弊,它总是以各种形式或隐或显地塑造和影响着中国的发展。
第二,道教。道家非常重视对管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提出“道法自然”,即管理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一切都要顺应自然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在管理方法上,道家认为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管理者在行使管理职责时,不应勉强行事或越权行事,而应因势利导,营造一种向下属放权的宽松氛围。从表面上看,管理者似乎什么也没做,什么也没做,但他们自己的组织却通过摆放整齐而井然有序。同时,道家还创造了一套管理艺术,如以待变、以弱制软、知盈而弱、谦虚、辩无争、见微知著、欲取第一、以乐求全、藏而不露、知足常乐等。道家的“无为而治”与现代西方管理理论中倡导的“自动管理”和“最小成本-最大收益管理”有着微妙的相似之处,同样致力于避免干预,崇尚自由,鼓励下属发挥创造力和积极性。从道家的管理模式或风格中,可以看出对科学管理的尊重,对个人创造力的尊重,对管理绩效的追求。道家的管理艺术,如“见微知著”、“欲取其先”等,常为商界人士所津津乐道。
第三,法家。法家管理以“法”为管理制度核心,注重“法”、“势”、“术”的完美结合,作为管理制度、管理权限、管理技能。法家明确认同“法治”,反对“人治”,主张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必须严格遵循既定的法律法规,决不能单纯依靠管理者的主观判断或个人好恶。法家认为,即使是普通人,只要坚持法治,也能管理成功;但如果抛弃法制,才华出众的人必然会面临失败。法家也看到“法不足以自立”,只有管理制度,没有强有力的、灵活的执行措施,是行不通的。所以管理权威和管理技巧也是必须的。法家把管理权威分为“自然趋势”和“人为趋势”。前者是指管理者在既定条件下(如任命)获得的权威,后者是指管理者利用各种资源自己创造的权威。法家特别注意充分利用和加强“自然之势”,积极创造“人为之势”,并以此为后盾来保证管理制度的实施。法家通常不太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往往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嫌疑,但他们的管理技巧比其他学派更丰富。法家在机构的设置、岗位的设置、人员的选拔、授权、监督和检查等方面,从理论到实践,为中国古代管理提供了优秀的范例。(从历史上看,法家代表人物大多具有丰富的统治和管理经验。虽然这些人物名声不同,但法家学说从未被遗忘。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寻求灵感。
第四,军事家。军事家管理的领域主要在于军事,但其中蕴含的管理谋略、战略、方略,对其他领域无疑是有价值的。在管理战略方面,军事家注重战略规划,强调管理者审时度势,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组织有清晰正确的认识,并据此做出判断和决策。在管理策略上,军事家提出“以变制胜”,强调“变”的因素,要求管理者及时应对各种变化,并积极创新求变,时时处处掌握主动,不受他人控制。在管理策略上,军事家提出了分层管理的原则:要想像管理少数人一样轻松地管理许多人,就必须依靠组织和编制的作用;要想形成一个高效的组织,就要以严明的纪律和法律进行层层控制,辅以思想教育,对下属要讲道理,要感性,要形成具体的层级制度,做到首尾一致,有禁不止。军事家因擅长计算、预测和强调变量而受到经济界和企业界的关注。有人认为,在当今市场经济(尤其是市场还没有完全规范)的环境下,军事家的思想将大有用武之地。一些涉足中国市场的外国公司在关注中国的文化背景时,确实把军事理论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对上述四种思想的论述,只是我个人理解和感兴趣的部分,绝不是全貌。而且,在几千年的治国理政实践中,儒、道、法、军的理论也绝不是完全割裂孤立的,它们往往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相互丰富,相互吸收。我们今天要调查研究的,不应该停留在各种理论的划分上,而应该努力把这些先贤的智慧结晶整合起来,变成切实可行的管理理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