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洗漱用品:古人用什么洗头?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物质不断丰富,所以现代人有各种各样的洗漱用品。也是眼花缭乱。那么古代的洗漱用品种类多吗?让我们来看看。

刘禹锡是连州历史文化的一块金字招牌。刘禹锡的诗读多了,可以读出很多不同的味道。对政治感兴趣的人读出来,政治家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宫廷斗争,非此即彼。有志于写作的人,读过作家刘禹锡的催人奋进的文采;教育家夸他落后;医生记得他的“信使”;一个好棋手记得他是一个好棋手。诸如此类,没完没了,仿佛刘语熙是一个非凡的多面人。

能舞善写,会使墨的人,代上级约稿,应该是无法回避的人生经历。这样的事情自古以来就有。例如,刘禹锡为杜佑、魏、和吴写的文章就有50多篇,其中大部分是作为皇帝的徽章赠送的。不要以为这些看似重要的奏章很难写,其实有些标题也就几行字;不要以为需要别人代笔的人都是没文化的。杜佑和吴,后来的宰相官宦,都是历史学家和诗人。魏和都在北京,北京的行政长官,他们不是普通人。所以刘禹锡代笔只是套路。

刘禹锡的父亲刘绪,晚年被任命为浙西观察家手下的盐铁助理员,即掌管地方盐税的官员。所以称刘禹锡为“官二代”并不勉强,他的人生起点还是很高的。只是事情变了。参加“永贞革新”后,刘禹锡被前老板吴打压了十年;那个荆也不是个好官。他因隐瞒天灾被韩愈弹劾。

刘禹锡晚年将一些鬼魅作品编入自己的文集,说明即使是给别人做嫁衣,作者也不以为耻,反而引以为荣,愿意让后人找到自己的人生轨迹,说明他年轻时并不嫉妒与这些前辈的友好关系。人生没有那么多委屈。无论如何,士大夫都属于维护皇权制度的同一阵营。今天,我们不必使用非此即彼的二分法来将1200年前的官方关系政治化和简单化。

当然,在读刘禹锡的时候,你感兴趣的是欣赏他的文采,有时字里行间也能读出增长见识的喜悦。比如他代笔的《为李忠诚谢慈紫雪面脂一桌》,只有120字,其中说“我做了某乙到,给了我一盒紫雪、洪雪、面脂口脂、一袋浴豆”。贞元十九年(803)冬,刘禹锡被任命为御史监,李为御史总管。据说皇帝很关心他的大臣,新年就要到了。除了赠送优质护肤品外,还有用于洗涤的“浴豆”。

古人用浴豆洗澡。

浴豆是古人用多种药物和香料制成的去污保湿产品。说白了,就像今天大众用的“肥皂”。《世说新语》记载:“王敦初为主,上厕所。还有,丫环捧金浴盘刺激水,玻璃碗盛浴豆。因为倒进水里就喝,叫干米。那群丫鬟都笑得掩嘴。”王敦是东晋权臣,家世不低。按理说,这个“早主”许不会如此无知,把浴豆当干饭吃,但他是的孙女,人尽皆知,做了不少坏事,后人又看不起他的德行,所以编了这么个笑话来取笑他。

记得上世纪70年代,也就是40多年前,在中国很多地方,“肥皂”还是奢侈品,尤其是在农村,用茶麸梳洗,有时还会用皂荚粉。山区的人还用一种多泡的天然植物,学名无患子,类似荔枝、龙眼的肉质果皮。农村有的地方叫油回籽,有的地方叫油回树。

事实上,这些最环保的天然产品在现代工业中也发挥着作用——皂角粉用于电镀清洗,无患子油是万能清洁剂。矛盾的是,那么多我们的祖先几千年前用过的好东西,现在很多人都闻所未闻,说起来好像很新鲜。

前不久,我去了四川广元,在川陕甘边上。在武则天家乡的皇后庙前,我看到了几棵巨大的洋槐。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潭印月》中也有关于皂荚的描写,但现在浙江绍兴百草园的《山鸡指南》认定的皂荚其实是洋槐。虽然同为豆科植物,叶片相似,但从生物学上讲,它们是不同的属和种。皂荚有硬刺,合欢光滑无刺。无患子和荔枝、龙眼一样,都属于无患子科,但它们不是同一种植物。

这是古代人的保养品。虽然当时的护理品种类不多,但都是天然无污染的。只能说不同的时代各有各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