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轻松击退“春节综合症”的8大妙招
第一章:导致“春节综合症”的三大因素
第二章:“春节综合症”的表现
第三章:防治“春节综合症”的八大妙招
第四章:专家提前教你如何预防春节心理综合症。
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到来,很多人都会在这里患上“春节综合症”,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我们应该做好预防疾病的准备。那么如何预防春节综合症呢?接下来,边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健康新年的小贴士。
引发“春节综合症”的三大因素
春节是成千上万个家庭团聚的时刻。人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日子走亲访友,互相交流,尽情玩乐。至于“假日心理综合症”,人们要学会积极的自我调节,尽量放松自己平时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真正给自己的精神和心情一个误区。
第一,消费压力。
每个春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济计划,比如走亲访友花多少钱,给父母多少钱,给孩子多少压岁钱等等。钱多消费多,钱少用少。一旦实际支出超过预算,就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紧缩消费难,借钱消费更可耻,给欢乐的春节增添了一份焦虑的色彩。对此,心理医学专家提醒人们,春节期间花多少钱要量力而行,不要因为实际支出超过手中现有的钱数,就给喜庆的节日增加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第二,家庭关系。
“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期间,一家人会一起吃团圆饭,乐在其中。当然,也有一些在国外留学的学生,坚守工作岗位的孩子,远离家乡的恋人,等等。他们无法与家人和亲人团聚,给节日的喜庆气氛增添了心理上的向往。为此,相关医学专家提醒人们,节日期间要给家里打电话,发邮件,发照片。虽然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但是可以缓解对亲人的思念和心理压力。
第三,和别人比较。
春节期间,老同学、老朋友、老同志聚会。大家聊聊旧情,画一幅人生蓝图,本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但是生活中很多新的内容都会成为朋友的阻力。配偶下岗带来的自卑,孩子考不上大学带来的愧疚,退休带来的失落感等等。会让你在朋友的交往中自卑,导致有些人在老同学,老朋友,老同志面前特别怕丢脸。
“春节综合症”的表现
春节综合症是人们在春节假期后的各种生理表现。比如在节后的两三天里,感到无聊、神清气爽、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出现一些典型的表现如不明原因的恶心、头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下面介绍春节后如何调理综合症。
表现: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他们平时工作感觉很好,但是到了周末或者节假日会感觉更累。头痛,眼睛涩,腰酸背痛,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这种现象通常会发生,但往往在周末或节假日会变得更加明显或严重。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为什么会腰酸背痛,疲劳而不是体力劳动?为什么休息或放松时会比平时工作时感觉更累?
原因:原来我们长期坐在办公室,缺乏有氧运动,身体供氧不足,肌肉细胞无法充分燃烧糖分。未燃烧的糖经过无氧糖酵解,产生乳酸,导致肌肉酸痛。另外,现代办公室通常是密封的,室内氧气匮乏;现代饮食中含有大量的糖、精制淀粉和脂肪,进入体内后可转化为血糖,肌肉中的乳酸翻倍。当大量糖分进入大脑形成la时,
之所以在休息时感觉更累,是因为你在休息时运动可能会减少,但你可能会摄入更多的糖、精制淀粉和脂肪,这些可能会在你体内形成比正常工作时更多的乳酸堆积。
防治“春节综合症”的八大秘诀
1.合理安排生活,培养各种兴趣。人们经常在空闲的时候思考一些事情,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地安排我们的假期生活。适度有序的工作可以避免失落的心理滋生,丰富生活,而充实的生活可以改善人的抑郁情绪。恋人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丰富多彩的生活可以驱散不健康的情绪,增强生命的活力,让生活更有意义。
上班族的建议:上班族要抓紧时间调整自己,多睡觉,合理饮食。他们也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节后工作安排,以及今年的工作目标。如果你工作后出现一些症状,也不用担心。白天可以喝点茶咖啡提神,中午小睡一会,晚上尽量早点睡。一般来说,一两周就能恢复。
建议:老人要注意休息,孩子更要注意。专家建议,老人应在子女上班前,尽早调整好日常作息。如果很难入睡,他们可以服用一些药物来帮助他们入睡。恢复早操、户外散步等因节日中断的活动;要调整心态,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在和平的日子里多和老朋友聚一聚,聊聊天。
孩子的建议:及时照顾好自己,结合休闲阅读。专家建议,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完整的假期计划,包括休闲和学习。内容要丰富健康,适可而止。孩子要考虑寒假作业是否写完,心中有下学期的学习目标。家长要帮助孩子恢复正常作息,调整饮食,让孩子看一些课外书,带孩子去书店。
2.适当换个环境,让自己的心态平静下来。春节假期,走亲访友、旅游、听音乐、读好书,都是从高度紧张的模式中放松人紧张的精神状态的好方法。春节外出要注意自我保护和调整,比如不要把旅行行程安排得太满,以免让自己过于紧张;注意及时休息,及时补充体力;失眠者睡前应该喝点牛奶之类的保健品。年老体弱者最好不要长途旅行。
3.确保窗户通风。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冬天都可以关小。
4.不吃糖、精制淀粉和脂肪,主要是鱼、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
5.每次吃七分饱,每天两到三餐,不吃或少吃零食(水果除外)。
6.每天做1-2小时以上的有氧运动,运动时积极休息,能走路的时候不开车,能爬楼梯的时候不坐电梯,做一个“低碳”家庭。
7.补充抗氧化剂,如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辅酶Q10、葡萄籽提取物等。
8.不要久坐不动,保持放松的姿势,必要时做保健按摩和桑拿热疗。
专家提前教你如何预防春节心理综合症。
王鹏:“暴饮暴食”七天后,打麻将、看电视、晚睡的习惯会不会对心脑血管、糖尿病患者产生突然的影响?
西木:是的。通常节假日过后,尤其是长假、暴饮暴食之后,很多疾病都会发生,包括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加重,尤其是冬春寒冷季节,再加上节日,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确实可能会爆发。
我的研究发现,以下的饮食和营养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
首先,吃饭前半小时喝一两杯水。半小时后,水分基本离开胃肠道,进入血液。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再吃硬的食物,血液里会有更多的东西来稀释它们,不会堵塞血管。
第二,饭前20分钟生吃。你生吃什么?水果是最简单的,应该饭前吃,不要饭后吃。这是一种选择,另一种选择是生吃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是最安全的,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糖生成指数低,但最好生吃。
第三,吃饭的时候,整个东西都要控制。注意保健是三分凉七分饱,就是不要吃超过七分饱。还有一句话叫吃不饱穿不暖。这就是长寿的原因。
第四,如果你已经有一些问题,你可以通过补充一些特殊的营养素来避免。比如你有心脏病,最好补充辅酶Q10,可以增加心脏的动力。如果你有中风问题,最好补充葡萄籽精华,因为它可以通过脑血屏障直接保护大脑,预防中风。另外,如果你有高血压,牛磺酸也是一种天然氨基酸,相当于天然降压药,安全有效。
张克:个人认为,从临床角度来看,节假日期间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生活节奏改变后,人体血管的调节会有一些变化。
然后就是感情问题。逢年过节大家都很开心,有时候也会兴奋,也会引起心脑血管血压的变化。
还有一个,和饮食结构有关系。比如喝酒,尤其是老年人,或者有高血压的人,我觉得大量喝白酒是非常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还会导致血压异常。
另一个原因是接待太多,休息太少。休息不好也会导致血压变化。
在节假日期间,许多人容易感冒,因为他们在室内呆的时间太长,或者外出时穿的衣服不多。感冒后,也是影响血压的因素。因为冷空气的刺激会使身体的肌肉、皮肤、血管收缩,所以他的血压也会发生变化。
临床上遇到一些来找我治疗的中风后患者。分析他们的病史,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当时过度劳累。第二,血压总是不稳定。三是因为情绪激动,比如特别生气。再感冒就感冒了。如果这些因素同时作用于一个人,这个人有高血压病史,或者动脉硬化、血管出血的可能性,或者脑梗塞的可能性会比正常人高很多。
假期的时候,刚好这些因素基本都有。一个是生活节奏变了,血管的调节不像平时那么协调;第二,欢迎过度娱乐,这会让你身心疲惫;第三,休息少。在假期里,时间的概念消失了,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地玩,这对健康有不好的影响等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原因。当然,梅西博士的饮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注意到这些,应该会对身体疾病起到预防作用。
总结:春节综合症会严重影响过年的状态。因此,我们应该采取预防措施。为了新年快乐,我们应该多做上面推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