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把重阳节定为中国老人节?

因为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在民间观念中,“九”是数字中最大的数字,有长寿的意思,寄托着人们对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祝愿。从65438年到0989年,农历九月初九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重阳节爬山、插山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都与老人有关。

1,登高。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古代有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所以也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和古人对山的崇拜。

2.插入山茱萸。古代流行插吴茱萸的习俗,故又称山茱萸节。山茱萸是一种可以入药的水果,因为产于吴越地(今江浙一带)的山茱萸品质最好,所以又叫吴茱萸。古人认为,重阳节爬山插吴茱萸,可以驱虫、祛湿、祛风邪。所以他把山茱萸放在他的胳膊上或放在香囊里,放在他的头上。

3.喝菊花酒。在古代,菊花酒被视为重阳节必饮的“吉祥酒”,用以消灾祈福。由于其独特的性格,菊花已成为活力的象征。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记载南阳山的人喝了满是菊花的甘谷水,寿命更长。重阳节喝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

扩展数据:

传统节日一直是传统文化的补充。重阳节,因为与“长久”谐音,所以在数字上是最大的数,在数字上是最高贵的,有长命百岁的意思。再说,秋天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节影响深远。人们对这个节日一直有着特殊的感情。历代有很多关于重阳节和咏菊的优秀诗篇。

对于很多老人来说,重阳是一个欢乐团聚的时刻,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重阳是感恩和孝顺的美好时光,也是表达情感的美好时光;对于更多忙碌的人来说,重阳节是休息的时刻。出游赏秋,登高远眺,遍植山茱萸,吃重阳糕,喝菊花酒,都在用各种方式描绘着新时代的文化层。

人民网-人民网点评:重阳节体现了“家国相依”的感觉

百度百科-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