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阴虚北京卫视养生堂

在中医领域,有一种特别有名的汤剂叫八味肾气丸,起源于东汉,是东汉大医张仲景所创。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到了宋代,宋代大医钱乙将其中的桂枝和附子两种去掉,将剩下的六种药材合在一起,形成了另一种著名的汤剂——六味地黄丸。

时光荏苒,到了清末。清末大医凌桓在六味地黄丸中加入柴胡和磁石,于是成为治疗耳朵的名方,名字直白,叫二龙左慈丸。

所以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二龙左慈丸主要用于治疗肾虚耳鸣。

《黄帝内经》一句话就把耳朵和肾的关系解释清楚了,肾开始了解耳朵。也就是说,耳朵是肾脏在头面部开启的窗口,所以看耳朵就能知道肾脏好不好。他还说,脑是髓海,肾主骨生髓。大脑就像一块电池。如果想保持正常运行,就需要不断充电。肾气是内在的能量。肾脏源源不断地把精气输送到大脑,大脑把精气分布到口、眼、耳、鼻、七窍。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耳朵和肾脏都是密不可分的。肾中精气充足,才能听得清,看得清。

耳聋左慈丸: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磁石、柴胡。这个方子现在也做成中成药,药店可以买到,这里就不写剂量了。

地黄是地黄的干燥块根,它还有一个兄弟叫地黄。地黄经过炮制、熏黑后称为地黄。地黄去掉了地黄的凉性,药性偏温。

地黄,一种药,全在于它的根。如果一株植物被很好地保存和隐藏,你应该看它的根。如果它的根又壮又肥,说明它的精气很足,密封性很好。比如菠菜,很多人吃菠菜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去掉。真的很可惜。看看菠菜的根,红色,粗而有力,隐藏着植物的能量。地黄也是,补肾填髓的作用特别好,既能补肾藏精,又能固精不漏。如果把肾比作一扇门的话,地黄的这个贮藏作用就相当于给这扇门加了一把锁。

山药最大的作用是健脾,但不要以为山药补脾,就当它是补脾药。其实是脾、肺、肾一起补,也就是说吃一次山药,可以同时补三脏。古人对山药评价很高,说它是“神仙之食,久食相宜。”山药本身就很多汁粘稠,所以更注重滋阴。

再看山茱萸。很多人总是混淆山茱萸和吴茱萸。两者只有一字之差,功能却完全不同。吴茱萸有刺激性味道。正是有了这种刺鼻的力量,所有的阴寒邪气都不敢靠近,所以古人常用它来驱邪。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重阳节戴山茱萸的习俗,也就诞生了王维的名篇《在山上度假想我山东的兄弟们》。山茱萸则不同。不像吴茱萸那么霸道乖巧,所以山茱萸的补益作用更大。哪里可以补?主要是补肝肾。

在这里,三味药都是补药,但还不够补,还得引流。这个漏,当然不是说漏出来加了什么。漏的是什么?是体内的水在漏。不管水是湿的还是浑浊的,你的身体里有没有一些不好的,不必要的东西?只有把这些坏事泄露出去,好事才能补上。这也是很多人一吃补药就上火的原因。中医把这叫虚而不补,其实是身体太浊,浊气浊水把药性推到了顶上。所以用茯苓、泽泻祛湿,牡丹皮清火。整个处方的想法是在为身体扫清道路的同时进行弥补。从金匮肾气丸到六味地黄丸,再到二龙左慈丸,历代大医都遵循这一治疗思路。

最后两种药,柴胡和磁石,柴胡上行,引药入耳,磁石下行,气归肾。

专注于磁铁。磁铁是矿物药,拿在手里感觉很重。由于它们的重量很大,其药性必然会下降。据古代医书记载,磁铁能治肾病,但能明目。

总的来说,耳聋左慈丸对肝肾阴虚引起的耳聋耳鸣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这样的耳鸣有什么特点?它就像蝉一样响个不停。如果还是不能判断,这里还有一个参考方法,就是耳聋耳鸣。如果疲劳后加重,要补肝肾。大方向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