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是谁创造的?

阴是陶弘景创作的。

陶弘景(456-536),字亮,隐居华阳,丹阳(今江苏南京)秣陵人,南朝齐梁时期的道士、方士、医学家,生于南朝。65,438+00岁读《神仙传》,有养生之志。65,438+05岁,写《寻山》,赞叹隐居生活。

20岁时,高第被介绍为国王的老师,后来在佐为大厅崇拜这位将军。30岁拜道长孙有岳为师,受符、经、信之教,于是遍游名山,寻访仙药真经。南齐永明六年(488),在茅山得到杨和的手书真迹。

他还编纂了神农本草经,增加了魏晋名医使用的新药,编成七卷本《本草经注》。* * *记载了700多种药物(原书已失传,现仅存敦煌遗书),其著作也很多,除上述外,还有、邓记,以及《养生延寿录》。

创造茅山宗

陶弘景是上清派的重要传承人。他游山玩水,寻访道经。茅山在担任上清道长期间,写了大量的道学著作,尤其是带有宗派史性质的《真信》,对上清经的教史作了系统的描述,对其来源和诞生作了各种神化的描述。因为陶弘景在茅山期间主要讲授《上清经》,所以做了大量的《上清经》推广工作。

再加上他名气很大,甚至朝野都有不少信徒,所以从他开始,茅山实际上就成了上清派的中心。再加上陶弘景之后,历代茅山后裔多为有学问、有名气的上清派道士,所以茅山一直保持着上清派的中心地位。

这样,从陶弘景开始,茅山实际上就代表了上清派,所以人们把此后的上清派称为茅山派,并把陶弘景作为茅山派的创始人。茅山派自陶弘景开创以来,历经隋唐两宋,人才辈出,在道教派别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陶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