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是靠锻炼还是靠休息?

文/黄长福一般认为,要想身体健康,必须多做运动。这里的运动,当然是指人的外在物理运动。真的是这样吗?从养生的角度来说,它的主体是偏向错误的。很多人可能不信,表示反对,因为国家提倡体育,因为俗话说“流水不腐,亲戚不腐。”“上帝的造物总是在动,人这一生也总是在动。”(朱元振衡《格致语论》“生命在于运动”(伏尔泰)。请问运动员长寿吗?运动员虽然身体强壮,但是运动了大量的肌肉和骨骼,必然导致细胞过早老化,身体素质提前,很多人一退役就会失去健康。整体来看,运动员的平均寿命低于正常水平。为什么中国女性平均寿命(74岁)比男性(71岁)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女性大多家庭舒适,符合生活方式:相对而言,一是做家务多,特点是运动,但劳动强度小,伸筋壮骨;二是思想上多了一份稳定,精神没有“男主外”那么动荡;第三,多一些爱与平和,服侍亲人,丈夫,教子,不要对生活有太多的期待。中国画家长寿有其内在原因。学书学画,调息养气,悦纳情志,炼气安神,外功养身,内功养心,动静相适,气血通畅,身心滋补,正好符合众生的需求。当然身体的运动是必须的,也是必须的,更何况生命是运动的一种状态和过程。但根据现代科学研究,运动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加快血液循环,可以使一些闭塞的经络畅通,特别是对于心包经。通畅的心包经可以增强心脏的能力,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加速人体废物的排除。但并不增加人体的血气能量。因此,体育锻炼是有目的、有度的,只能在保证人体筋骨放松、引导体内气血运行顺畅的意义上进行,通过与休息相结合,益气调息,调和脏腑,疏通经络,协调平衡,滋养身心,达到维持生命的目的。所以最适合的运动应该是舒缓而不是激烈的太极、气功、体操、健身舞。比如巴端金的“手握天理三焦,弓左弓右似射雕,举手调理脾胃,五痛七伤后回首,摇头摆尾除心火,除身后诸疾,举拳瞪眼增劲,双手攀肾腰”。太极拳和气功与西方的拳击相比,不仅仅是一种筋骨运动,更是一种心理运动、情感运动和精神运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协调引导运动。超出指导意义的锻炼,必然是累的,拖垮身体,耗散精神,不利于生活。养生不提倡极限运动的刺激。人作为生命体,除了身体和四肢之外,还有精神和精神,是形神合一的(否则就是身体,不是生命)。“形靠神立,神必以形存”,“修自然护神,全身心安”。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使身体的气血得到引导和滋养,使全身保持清醒;过度运动损害人的心智,消耗精力,伤害生命。所以,养精、养气、养神是养生延寿的主体和关键。“一生淡泊心”,养生最重要的是修心。过度的情绪必然危害生命。“常看世界的人,和气者长寿,质善者长寿,量大者长寿,言简者长寿。盖四,仁之端也,所以仁者生。”仁就是要温柔,善良,大方,幽默。仁和德是一个人健康的内在要素。人要纯洁安静,私欲少。“无事无动于衷,真气随之,精神藏于内,病常平安。”“古有真人,天助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如果肌肉是一体的,他们就可以在天上地下长寿,当没有尽头的时候,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苏文·古代清白第一篇》)。这里有一个中西人生哲学的问题。西方人只看到有形的东西,没有神、气等无形的概念,所以在对待生活上只讲运动、饮食、药物,不讲精神健康。而中国人,不仅注重身体健康如锻炼、饮食、气功、性交和药物,还注重心理健康,甚至更高层次的哲学健康。在西方人的原始思维中,世界被视为静止的东西,运动就是静物的运动,是静物的活动和升华。所以西医把人当物品,把人的生命像机械物品一样解剖操作,密不可分,力量强大。另一方面,中国人则不同。他们原始思维中的世界是一个生命体,具有运动的性质。阴阳五行,春夏秋冬,都是运动变化的:气、势、志、念更是多变。人体可以是静止的,但其内在的精神和气是不可预测的。人,作为万物之灵,受齐神宠爱。与中西思维观念相比,中国人把天地、时空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把自然和人类视为生命体,主张天人合一,显然更符合生活方式。运动保健和饮食、药物等身体保健只注重外在的身体,与注重内在心灵的心理保健相比,当然是逊色的,更不用说那种深入人类生活“骨髓”的哲学保健。可见,心理保健比身体保健更可靠,静态保健比动态保健更可靠。运动锻炼身体,平复精神。放眼望去,从宏观的时空来看,人类的生命短暂而渺小,但容纳它的天地宇宙却是永恒的、浩瀚的、无尽的。虽然生命不能诞生,但也很难阻止。身体有限,放在无限的宇宙里也就是一眨眼的事。如果你不能滋养自己的精神,或者吸收天地精华为人所用,你又怎么能与你的整个生命共存,而与你脆弱的身体共存,努力锻炼,传播你的精神,用有限来支付无限,用渺小来生活在大海里?“人如此活人,神也;神所托之人也,形也。”“神大用必竭,身疲则亡”(《陶金鸿景养性延寿录》)。人生主要靠益气、藏精、聚精会神、和天、适地、和阴阳。中和会长寿。在这个前提下,要考虑如何休息和运动,以及哲学上的养生。在运动养生方面,原则是根据心灵的需要,服务于气血的通畅。《仲景》说:安静者长寿,急躁者死。静不能养命,可养命。"闫俊平也说,"徜徉于虚静,聚精会神于精微,忧无欲,指无为,故能延年益寿,与道同久"(《陶金鸿景养身延寿录》)。俗话说,里面喘口气,外面锻炼筋骨。气更多的是生命的存在。因此,需要适当锻炼外体,以保证人体筋骨的放松,引导体内气血的通畅。更重要的是,要修心养性,静而不动,静而不动,这样才能养精、养气、养神,修德、收气,静而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