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与痰火郁结证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定义4耳鸣及痰火郁结证症状5证候分析6耳鸣及痰火郁结证治疗6.1方药治疗6.1治疗6.1方药1 6 .1.3方2 6.1.4方3 6.1.5方4 6.1.6中成药6.2针灸治疗62古籍耳鸣痰瘀证1拼音r mí ng tá n hu ǒ y ù ji é zhè ng

2英文参考耳鸣痰火郁结证【中医术语审定委员会。中药术语(2013)]

3定义痰火郁结型耳鸣是指痰火郁结型耳鸣综合征,表现为耳鸣、耳内胀满、头重、胸闷或胀满、咳嗽痰多、口苦或无味、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1

4耳鸣、痰火郁结证的症状耳鸣、痰火郁结证患者,耳内蝉声不绝,或有“哮、喘”音,时轻时重,有时屏气,听不清,头晕沉重,或见头晕、胸闷、咳嗽痰多,口苦或无味,胁痛,喜过度,耳下胀痛,排便困难。舌红,苔薄黄腻,脉滑。[2][3][4][1]

证候分析知为痰火郁结,阻滞开窍,故耳鸣如潮,时轻时重,甚至气滞耳聋[2]。

痰火升于头,故头重头晕[4]。

痰浊中阻,气滞导致胸闷,痰多,咽喉不适,喜过度[2]。如果影响健康,就会口苦便差[2]。

痰火郁结,不利气机,故胸满而闷[4]。

痰火上涌,所以呕吐痰涎[4]。

痰火不通,肝胆经络不通,所以耳下疼痛[2]。

二、排便不畅是痰湿阻脾胃,热伤胃津之证[4]。

火重于痰,痰重于火,口轻[4]。

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都是痰火证[4][2]。

6耳鸣痰火郁结证的治疗6.1方剂治疗6.1.1耳鸣痰火郁结证的治疗宜化痰清火,和胃降浊。

耳鸣、痰火郁结证,治宜清痰火[3]。

6.1.2方毅[2][3]

可用温胆汤【备注】温胆汤(备急千子方):半夏、陈皮、甘草、枳实、竹茹、生姜、茯苓可治:方中用陈皮、半夏祛湿化痰;茯苓渗透性轻,利尿;竹茹和枳壳清胃降浊。痰浊中加入胆星、浮石;浙贝母和天花粉的停滞非常明显;失眠加远志、龙骨;膈烦躁者加桔梗、栀子、炒豆豉。热加黄芩、黄连泻火;如果痰多、胸闷、大便不畅,可以用碣石滚痰丸【备注】碣石滚痰丸(养生主论):青礞石、沉香、大黄、黄芩、硝酸盐降火祛痰。

痰火郁结引起的耳鸣耳聋多为实证。若因怒而加柴胡、青皮、连翘、郁金或柴胡疏肝散【备注】葛夏逐瘀汤(益淋艾草):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牡丹皮、赤芍、乌药、元胡、甘草、香附、红花、枳壳,效果更佳。

至于湿痰凝滞,清阳倦怠,浊气上滞所引起的耳鸣耳聋,则与此大相径庭。治疗要健脾升阳,表现为“清气不升阳”型。

6.1.3处方两个主方:清气化痰丸(吴坤医验方)

加减方药:陈皮6g,杏仁12g,枳实12g,黄芩12g,瓜蒌12g,茯苓15g,胆南星15g,半夏12g。用水煎服。如果痰黄稠,加天竺黄12g。极热者加黄连15g。

6.1.4方三韦嘉陈二汤:陈二汤为治湿痰主方,益黄芩、黄连、枳实等清热,加杏仁、瓜蒌、胆南星祛痰作用更强[4]。

6.1.5方思《刘宝玉医案》卷五:病后逐渐耳聋,舌强,甚至两窍窒息。都说吃补药越来越重,痰气不通,久病难愈。顾与祛痰开窍法。苍耳、白芥子、远志、陈皮、石菖蒲、青木香、栀子、归肾片、川贝、郁金、茯苓、蒺藜、干姜诸乳。

6.1.6中成药(1)胡氏滚痰丸,口服,每次L瓶,每日2次。(2)复方蛇胆川贝母散,口服,每次L瓶,每日2次。

6.2针灸治疗主要取翳风、庭宫、夏溪、中柱等穴[5]。痰热壅滞与富贵荣华、劳宫有关[5]。

6.3气功疗法(1)凡痰火上炎,妨碍开窍,致耳聋者,可用气功治疗,方法如下:

(1)双手坐起,双手托起上半身,低头弯腰,同时用力提起脚夹3次,咽下津液,下到幽阴处。24度后再做静功,意为保住肚脐。尾巴排气89度后,人就安静了。

(2)本意是储存痰火阻滞,第二个本意是推开大肠九弯,散至* * *让它去;第二遍,用手在乳房下按几下,静下心来养气,然后故意把胸前的痰火剥离,向两边扩散。再想想,乳房自开,痰火自融。(2)“明古天”:将双手掌心贴近耳朵,将双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对称压过枕部,两中指相碰,然后将两食指倾斜叠放在中指上,再将食指从中指上用力滑下,重拳击打头部枕部。这时,你可以听到响亮清晰的鼓声。先左24下,再右24下,最后双手同时敲48下;一天可以进行多次。(3)患有抑郁症、情绪焦虑和疑病症疼痛的人可以选择:

(1)用手将手指按在耳孔上,突然戴上,并随压力多次戴上,或用手掌轻轻覆盖整个耳朵并摇动,吸引其呼吸。

(2)每天丑的时候坐着不动,双臂尽量向两侧伸直,然后左右移动头部42次,吐浊清,叩齿吞津液。(4)“导法”对年老体弱、气血不足者可行。方法:双手按压耳轮,揉搓一次,每次15分钟。

7耳鸣是疾病的名称[3]。即耳鸣[6]是指在没有相应声源的情况下,以耳或头部有意识的振铃为特征的耳病[1]。它是各种耳部疾病的症状之一,但也可以是一种单独的疾病[6]。

《外科诊疗大全》卷二:“耳鸣者耳中有声,如蝉鸣、钟声、火光、流水、簸米,或眠如鼓,似风。”

文献经常将耳鸣和耳聋并置:

《医学概论》卷五:“耳鸣是一种渐进性耳聋。”

《杂病源流》卷二十三明确指出:“耳鸣者渐聋,气闭聋者不声,其余皆聋,无一先不声。”

耳鸣常分为感冒发作证、肝火失调证、痰火郁结证、肾精亏虚证、脾胃气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