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湘菜比较有名的大师有哪些?
徐菊云
十佳中国厨师
中国湘菜大师
中国烹饪大师
中国饮食文化大师
国家高级烹饪技师
国家级法官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
全国劳动模范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中国烹饪大师特别金奖”
“中国餐饮行业杰出贡献奖”等奖项获得者。
小年从出
1964年,16岁,徐菊云进入湘菜名店“火宫殿”当学徒,师从湘菜名师毛寿松。这对于一个家境贫寒的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徐菊云没有浪费这个机会。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努力工作,刻苦学习”的品质。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到达商店。他帮助师父烧煤、生火和泡茶。做好一切准备后,他等待师父。
当时有五个徒弟,其他四个徒弟在师父面前努力。师父一走,他们就溜去抽烟喝茶。“我真笨。不管主人在不在,我都在做事。他们都是有经验的人。时间长了,他们自然知道年轻人的把戏。谁靠谱,谁是鸡贼,一清二楚。”
早上六点到晚上十点,师傅来之前徒弟先来,师傅走了徒弟再走。从火宫殿的餐饮部到小吃店,徐菊云一直是个踏实肯干的好青年。
白天,徐菊云一边帮助师父,一边背师父的操作。晚上他自掏腰包买食材,回家练习,反复琢磨尝试,然后把菜拿给师傅看指导。
师父看重他的谦虚好学,总是耐心指导。久而久之,徐菊云的身手不错,但这还不够。
当时师徒传承还有很多禁忌,其中一条就是“教徒弟饿死师傅”。徐菊云不仅勤奋,心思也细腻。
师父又看了一眼空木盆,他知道必须把木耳拿出来泡在里面。当师父看着案板上的鲜鱼时,他知道他必须刮掉鱼鳞。师父咳嗽了两声,他马上端茶倒水;师父刚坐下,就点燃了香烟。
正是这种聪明、谦虚、勤奋,让徐菊云在那个烹饪不易教的年代,从师父那里学到了扎实的知识,也为他以后的烹饪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忆往事,徐菊云总结道:“我所有的成就,都是从这个烟雾弥漫的厨房里炸出来的。唯一支撑我的,是我对弘扬湘菜的信念,以及我做好每一件事的执着。”
开始展示自己的能力/才华
1970,徐菊云第一次去大庆宾馆当班长。5年后,他被调到百年湘菜馆玉楼洞酒家实验餐厅当厨师。到1978改革开放时,徐菊云刚满30岁,工作经历是14。
1978长沙举办烹饪技术大赛,主题是比拼杀鸡做菜的速度。比赛前三个月,大家就开始做准备了,徐菊云也不例外。他晚上八点下班,练到凌晨两点,每天杀十几只鸡。从杀鸡到脱毛用了五分钟,到三分钟,到1.5分钟。
但这还不够,因为酒店经理告诉他,长沙有个老师傅,只需要一分钟。
然后继续努力练习,想办法。结果他真的找到了一个办法——省去了脱毛后清洗一次的步骤,直接把头发剪开肚子用内脏洗。
最后,在比赛中,徐菊云表演并制作了《辣子鸡》。杀鸡只用了53秒,整盘菜只用了2分55秒,创下湖南厨师新纪录,夺冠。
这次比赛的成功促使徐菊云更加专心的学习湘菜技艺,也为日后参加全国比赛增加了不少经验。
65438-0984,徐菊云入选第二届全国烹饪技术大赛。当时湘菜地位很低,在八大菜系中排名倒数第二,在全国比赛中从未拿过一枚金牌。
为了给湘菜争光,他一边准备菜品,一边收集研究评委。“食物是给人吃的,也是研究食物的人非常重要的准备。”
当时大赛组委会规定,每个选手只能吃一条鱼,八两肉,其他两个自己选。
结合湘菜精湛的烹饪技艺和从四地搜集的资料,徐菊云在比赛中制作了“柴八桂鱼”、“双味太极岭”、“浓味鸡汁”、“金鱼戏莲”四道热菜,获得一金两银一铜四枚奖牌。
柴巴桂鱼
他为湖南代表团实现了“零”金牌突破,为几乎被遗忘在角落的湘菜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大赛归来,年纪轻轻的徐菊云晋升为一级厨师,成为全省最年轻的高级厨师。
湘菜第一人
作为一级厨师,徐菊云已经成为各餐饮企业高薪争夺的人物。但是,他并没有被各种诱惑所吸引,也没有就此止步。而是一直继续扎根于玉楼洞酒楼,潜心研究烹饪和湘菜。
上世纪80年代末,徐菊云正式成为百年湘菜馆玉楼洞餐厅的厨师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徐菊云提出了“人无我有,人无我优,人无我优”的产品创新目标。根据市场的变化,他带领餐厅的技术骨干数十次走南闯北,深入实地考察、取经,创造性地推出了“蒸锅系列”、“袖珍火锅系列”、“铁板系列”等上百种新菜品。
此外,徐菊云组建的技术研究团队对曾经被忽视的传统名菜,如辣子鸡、剁椒鱼头等进行了反复研究和改进,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可以说现在全国各地都开着湘菜馆,剁椒鱼头很受各地食客的欢迎。徐菊云完全有必要对它们进行改进和宣传。
2008年,徐菊云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一位全国厨师代表。成为人大代表后,他认真倾听、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为民履职。
作为厨师代表,他一直关注的是“食”的问题,比如食基、食开发、食安全等。,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和研究成果,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此外,徐菊云一直致力于将湘菜带出湖南,走向世界。
代表湖南和湘菜在全国各地以及港澳台、澳洲、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进行技术交流、教学和演出,极大地提高了湘菜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增强了影响力。他利用厨师节、美食节等烹饪交流机会,在全国30多个地区进行表演和传授技艺,向海内外人士展示了湘菜的无穷魅力,展现了三湘厨师的风采。
2015年,徐菊云带领弟子到新加坡进行技术交流教学,掀起了一股湘菜热。徐菊云每次出国传授表演烹饪技艺,都会带浏阳豆豉、醴陵辣椒、茶陵大蒜、益阳辣椒酱等。原汁原味的湘菜让外国朋友赞不绝口。
到处都有学生;全国[全世界]都有学生
“让湘菜风靡全国”是徐菊云的理想,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传道授业。几十年来,他毫无保留地向弟子传授技艺,督促弟子不断学习,使大多数弟子成为名厨或名厨,意为“桃李满天下”。他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传播。
2013 10,在第23届中国厨师节开幕式上,徐菊云带领弟子烹制了一份重达3 6斤的剁椒鱼头,一举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湘菜创造吉尼斯纪录第一人。
据红厨说。com,徐菊云愿意受徒弟教导。他的直接弟子有260人,其中超过65,438+000人被提升为高级厨师。
徐菊云对徒弟的第一要求是先学会做人,收徒弟首先考虑的是人品和人格魅力。
在徐菊云看来,厨艺可以慢慢学,但一定要好;另外,做餐饮的话,一定要注意食材的好,注意食品安全,不能伤害消费者。“一定要老老实实把菜做好,把人做好。”
标签
你也能找到很多关于徐菊云的故事、标签、头衔,但这些名声都不如他收到全国各地朋友的快递来得开心。
这些快递不是贵重的礼物,而是东北的大米,海南的花生油。收到这些快递后,徐菊云往往异常开心:“都是当地正宗食材,你可以好好研究一下厨艺。”
即使到了70岁,徐菊云依然坚持早睡早起,每天不是为了健康,只是为了尽快得到最新鲜的食材。“如果不早点赶上,新鲜食材就会被抢光。”
去年冬天,徐菊云一如既往地早起“抢”食材。他把买来的鱼宰了,洗干净,晾在自家阳台上,乐此不疲。
“只有带着感情做菜,才能做出好吃的菜。即使你注意了材料,你生气了或者心不在焉了,你就不能专心做好菜了。”徐菊云说,“把这样的感情投入进去,既能做出好菜,最大程度满足顾客的需求,又能始终保持专业素养,激励自己不断提高厨艺。"
又一种美食在阳光下慢慢成熟,就像徐菊云对生活的写照:脚踏实地,用时间酿造美食,用行动推广湘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