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健身气功

基础练习都是初学者,最好不要专门做,把入睡和早上醒来结合起来就可以了。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这时候眼睛自然没了,但你还是能在脑海里看到屋顶的位置。我们不妨称这种“看见”为“神光”,以区别于普通的眼睛。让这神圣的光自由移动(固定在一个地方就是通常所说的凝视或观察)。这种自由本身就是一种对过分关注白天的“反应”。如果可能的话,别忘了帮助申光的焦点球自由移动。时间久了,这种不忘不扶的水平自然是越来越高。这就是功夫和智慧。在太极传里叫“不丢不丢”。熟练久了,心里杂念多了,神光也不去追它们(也就是它们发生的地点——生理上和心理上),依然自然放松地待在那里,就像落叶很多,但是没有风,树叶依然平稳而轻柔地落在地上。熟练熟练,申光的焦点球不断放松,自然越来越大,不再局限于白天的小部分。这个时候,屋子里的你仿佛睡在露天,大如宇宙。要问,这些做法有什么用,不管它有没有什么具体的用途,至少你可以看到它是人类心理学中的一个基本现象,所以如果说这些做法有用的话,最大的作用就是让人反思这些基本现象之后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而不是一开始就“呆在腹部”,或者更好,像陈撄宁和胡海牙提倡的“听呼吸”和“皮呼吸”。这里的方法是主张先去身体才算“自然”。如果你有足够的经验,你就会理解它,你会偶尔主动,并利用它。最基本的现象或道理还是测不准原理,即眼停频率×聚焦球体积=常数。也就是说,聚焦球越小,眼停频率越高,自然就不会太平。相反,想要心理平和,就必须往更低的眼停频率和更大的聚焦球方向发展。由此可知,所谓“呆在丹田”,眼睛盯着身体极小的区域,并不能让白天长时间盯着工作的精神回归自由,也不符合安心原则。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朝着精神和宇宙一致的方向去修行,就是睡觉的时候,感觉不是睡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而是睡在浩瀚的宇宙里。但是对于修行好的人来说,丹田的小面积,其实在视野中是无限的,这就是所谓的内小外大的境界。这时候当然也能符合安心的原则。练好了,获得了相当的经验,应该是很久了。然后你可以开始两种锻炼,一种是早上醒来的时候,一种是白天1的时候。初级:姿势自然舒适,呼吸柔和,杂念得到控制,可以按照此法要求进入良性诱导,可以代代思考。2.中级:在初级技能的基础上,基本可以对外界干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放松身体,连续深呼吸,有轻、重、暖、痒的感觉。3.高级:在中级技能的基础上,口鼻呼吸逐渐减少,若有则无。身体显得浮,轻,浮,存在就死。相视,不知不觉进入空、和、空的境界。工作之余,犹如香浴,身轻心快,达到最佳状态。静是练内功的第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随着静的深入,功夫也在不断提升。静,就是进入我们通常所说的气功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修行者用一个念头代替所有的念头,迷茫恍惚。没有区分,没有区别。道教称之为守一,佛教称之为入空。老子的《阿道德经》中有一段话是这样描述这种状态的:“道是物,却是恍惚。”模模糊糊,有影像,模模糊糊,还有东西...“恍惚这个词很有学问,很多学者一直在解释。南怀瑾先生认为:“恍惚是指明亮心灵的境界。我们不需要繁琐的训诂来解释这两个字。光凭形状,就能看出是竖心旁的轻字,竖心旁的突字,表示心神明亮,飘浮活泼,一点也不颠三倒四,晕头转向。“这里我们要注意两点。第一,处于寂静的状态,就是处于恍惚状态,没有区别,没有差别,就是什么都不想,什么都放下,不需要任何逻辑思维。其次,在恍惚状态中,JL自然是明亮活泼的,这意味着其中有图像和物体。这种内是修炼到一定程度,天地自然之气作用于人的内气的结果。安静有什么作用?首先,非常有利于调节身体机能,使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更重要的是,在安静的状态下,气可以启动,气可以旺盛。人下凡入腹就像一个熔炉,只有安静的时候才能燃起熊熊的火焰;它也像一个蒸笼,只有在他安静的时候才能引起沸腾。对于初学者来说,必须克服各种杂念,才能达到清静的目的。相传唐代开悟仙人吕洞宾曾说:“世人说我卖墨,飞剑取头。我闻到了。其实有三把剑:一把是断烦恼,一把是断贪欲,三把是断情欲。这是我的剑。“他说的不是实际的剑,而是心剑,智慧剑,意志和智慧的力量。在世俗社会。每个人都难免不厌倦各种烦恼,贪婪,色欲,受世俗欲望的折磨。这些都是各种杂念。平常生活中我不这么认为,但一旦坐下来闭上眼睛,杂念就像飞奔的野马。然后,修炼者必须运用意志的力量,不断排除杂念,最终驯服这匹野马。驯服这匹野马的过程,也是功夫提升和身体健康的过程。很多修行者感叹陷入寂静的艰难。其实这说明他的精神镜子上还有很多灰尘,必须用意志的力量去擦拭,用智慧之剑杀死心魔。第二章着重讲清身心的重要性,读者可以参考。

[编辑此段]沉默的迹象

什么样的状态才算安静?这个很难解释清楚,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功夫深浅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经历也必然不一样,但总的来说,有一些共同的标志。

精神方面

修行者处于睡眠状态,但绝不是昏睡。正常思维处于停止状态,唯一的线是明亮的,明亮的。换句话说,思考是在感觉的阶段。虽然对外物有些感觉,连一根绣花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但那只是感觉,没有逻辑思维,水平如镜,兴不起浪。如果修行者觉得自己消失了,那就是更高阶段的寂静。

呼吸方面

练习者几乎忘记了呼吸。此时的呼吸比平时更深、更慢、更均匀、更细,像一根丝线,不松不紧。有时练习者觉得休息停止,有胎息,即人的肚脐呼吸;或者还有皮肤呼吸,吸气时皮肤感觉凉,呼气时感觉热。无论哪种情况,都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一切都很自然。

躯体感觉方面

体感最重要的是气场感。修行者可以感受到一种气场环绕全身,真气与天地之气融为一体,浑浑噩噩,即使恍惚,也初步进入了寂门。如果继续练习,练习者感觉身体无限膨胀,直到消失。有的人感觉气血蒸腾,丹田之气跳动翻滚流动,身体发热发光。或者觉得自己身体轻飘上天,或者身体沉入地下。

深层意识

到了更深的层次,往往会出现天目穴的各种场景。如见神仙,如见虫鸟,奇香异色,如画美景,各种秀美山川,亭台楼阁历历在目。这些被称为魔幻场景;修行人一定要保持心态平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保持心态向波浪开放。

[编辑本段]安静的姿势

静功夫以坐姿为主,当然也包括卧姿。但俯卧位只在锻炼者身体太虚弱坐不住的时候使用,大多数人都尝试坐姿练习。坐的方式有三种:平坐、散坐、单人坐、双人坐。这些姿势也体现了功夫的深浅不同。初学者宜平坐,这样四肢舒服,不憋闷,有利于安静。随着功夫的深入,练习者必须逐渐过渡到盘腿,尤其是进入高层次练习时。他们必须用两套功夫。因为这种姿势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威慑力,下盘的稳定有利于身体上千个部位的真气运行,而一旦真气充盈寸进,下盘坚实的阻力也有利于锻炼体内真气的强弱。不管是哪种姿势,最重要的原则是自然放松,全身放松才能安静。放松不是懈怠,而是要求脊柱垂直时全身放松,既平静又不僵硬。在太极拳中,有一个术语叫“虚灵顶劲”。当头部靠在顶部时,脊柱会自然垂直。但是,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不可能太在意,否则会造成紧张。其实只要记得放松就好,然后注意随时调整身体紧张的部位,保持全身舒适。

[编辑本段]进入沉默的方法

呼吸和镇静方法

入息入寂,也称随息法,是指心神专注于呼吸,随呼吸而上下,以达到一心一意而非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对着寂静呼吸是一种方便的方法。呼吸入寂只能注意吸气,呼气不经意就出来了,或者只能注意呼气,不注意吸气,或者随着呼吸上下起伏。修行者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全身经络畅通的情况下,就能集中全身的皮肤,利用皮肤的毛细毛孔,吸进天地之间的清爽之气,呼出全身的病气、浊气。有了这个想法,他们可以好好呼吸一段时间,然后放松,什么都不想,自然呼吸,保持头脑空白,身体放松舒适。杂念一旦上来,就可以用皮肤呼吸法驱逐,这样就可以世代如此。

遵守和平宁静的法则。

这是最常用的入寂方法,要观察的穴位主要有上、中、下腹部、会阴、命门、涌泉。守法的好处是容易聚气,很快得气,坏处是火候不好掌握。所谓热,是指神对穴位有意的严重程度。一般要求谨慎,不能忘了扶,或者呼气的时候放下,或者吸气的时候放下。不要执着,否则会出现阳亢气滞的现象,引起身体各方面的不适,尤其是头晕。一般来说,观察小腹(肚脐下一寸五分)是常见的,因为小腹是气发之海,一般练周天功主要是观察小腹。最好用观想来观察穴位。

动体静法

练武一段时间后,全身经络都通气了,然后体内就有了各种感觉。佛教有“八触”之说,即动、痒、轻、重、凉、热、涩、滑。其实体内的感觉不止是“八触”。每个人的感受不会完全一样。综上所述,最重要的感觉是气在体内启动的感觉,如气的流动、运动、跳跃,全身通气时气的颤抖感(类似于电气化的感觉)和气场的感觉,气增长时的热感。简而言之,修行者可以仔细体会这些感觉,全身心地搜寻这些感觉,不自觉地排除各种杂念,从而达到寂静的目的。根据笔者的经验,体感冥想的效果更好。一方面,这种冥想方法相对容易,不会带来任何弊端,也不会造成紧张。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内省的技巧,为以后的想法和一些高阶函数打下基础。

让人冷静的公式

每个教派都有自己的口诀,背诵口诀是帮助你进入寂静的绝妙方法。语言本身就具有暗示的功能,尤其是代代相传的公式,经过一代又一代大师的传授,具有特殊的信息和不可思议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