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与儒家的区别与联系
儒道两家的区别与联系
道家和儒家都起源于春秋晚期。道教最早来源于老子的思想,直到汉代人们才称之为?陶?儒家思想是孔子在总结和继承夏商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老子在道教初期就明白了一些重要的矛盾规律,尤其是正反两面相互转化的规律,后来成为老子学说的精髓。这一思想后来创造了经久不衰的中医养生法。老子思想的哲学体系结构很明显,以阴阳为基础,提出了“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这句话,流传千年,也给人启示。个人认为其目的是顺应天道,模仿自然规律,从而达到治国养生的目的。
与此同时,儒家思想也进入了初级阶段。与道教不同的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同时出现的儒家和学派,大多是针对具体的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孔子把过去的精神注入自己的思想体系,是为了在乱世中寻求新的和谐秩序。然后呢。仪式治疗?拓治?人治?其核心思想因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而长期被视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仍然是具有时代精神的指导思想,但如要求?三从四德?女性的观念,不要居高临下,要公平谦卑?等级观念必须抛弃。
因为它广为流传,毫不夸张地说,儒家思想已经形成了中国人主流思想的很大一部分核心,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道教得到了继承和延续,赋予了人们生活中更多的精神追求,对自然、修养、人生都有很大的帮助。两种思想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但它们在不同方向上的蓬勃发展和各自的长处,恰恰在很多方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境界,形成了国学和中华文明的精髓。
儒道人生观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代表人物看,孔孟是儒家的大师和代表,老庄是道家的大师和代表。作为儒家的圣贤,孔孟为后世树立了一个道德(伦理意义上的)大师的形象,具有完美的道德人格,以拯救世界、安慰人民为己任,充满理想,谆谆教导他人,直至去世。老子和庄子作为道家的至尊人物,为后世树立了智慧大师(老子)和艺术大师(庄子)的形象。他们有高度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以宁静淡泊为伦理,对世界漠不关心,向往自我满足,遵从自然。儒家的人性论看到了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性,道家的人性论看到了人的生理和心理属性,感知到虚伪复杂的宗法伦理对人性相对人格的破坏,既有收获,也有偏颇。孔子是商朝的后裔,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面对西周后期礼崩乐坏的政治局面,他内在地维护着旧的封建制度。他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提倡?仪式治疗?重视礼乐的政治作用。他曾经说过?移风易俗不擅曲,治民不讲究礼。。这说明儒家的礼乐思想最终是其阶级思想的产物。同样,作为道家的代表,庄子也有没落贵族的身份,继承了老子?陶?在自然法的基础上,认为生命应该摆脱仪式的束缚,这是符合自然和人性的。?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无为而治?这种理念是道家的政治理想,天乐论是道家政治理念的产物。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春秋时期一些没落奴隶主面对现实束手无策的消极思想。
第二,儒家强调有为,道家强调无为。儒家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而道家的核心只有一个?陶?这里吗?陶?应该是天地和宇宙的自然规律,是宇宙原初的、普遍的规律。就人生观而言,儒家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为价值取向,修身养性,富于仁爱,外济百姓,外治国平天下。这就是内圣外王之道。他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对社会现实有强烈的关注和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它强调人类的社会责任,高度重视人类生活的集体性,用伦理关系解释人类群体生活的特点。而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的人际网络,获得个人内心的平静和自由为价值取向。它不仅反对把心灵作为一种服务形式,而且不关心社会事业的成功。只要他们每个人都顺从自然,互不干涉,就必然会导致一个和谐和平的社会。它对生命的态度是被动的,自我保护的,以避免一切灾难为最低目标,最高目标是保护自己的生命。儒家思想就是一个例子。道教?无为意识?支配,提倡一种?什么都不做,什么都做?社会观念,强调人内在的自然的东西。即通过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庄子》里说,儒内道外,党指社会。所以常说孔孟重佛,老而庄严,表现为儒家入世,道家出世。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社会的两种趋势是什么?大致相当于西方思想中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传统?[冯友兰著《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第22页]
第三,儒家主张入世,其理论侧重于社会生活。阐述了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这也是做人的应有之义。所以生命哲学和伦理思想发达,哲学、伦理、政治处于三位一体的状态,理论决定了儒家的特质,所以儒家哲学可以称为伦理哲学。孔孟的仁学,苟子的礼学,汉代的经学,朱成的理学,王陆的心学,明朝中叶以后出现的实学,都是围绕着内圣外王、性情、伦理这两个基本矛盾而形成和演变的。所谓?内圣外王之道?是解决个人的修养如何与群体的社会事业相关联的问题;性情与伦理的矛盾,就是要解决主体的人性与客体的道德规范如何协调的问题。儒家不同学派处理这两对矛盾的方式和侧重点不同,但都把主体的道德修养作为处理其他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关键。道教也关注社会生活,但其视野早已大大突破了社会生活的范围。道家主张出世,面向自然,面向全宇宙。宇宙论和认识论比较发达,关注天道,热爱自然,尊重物理,包含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即使是对人的探索,也能着眼于人的生理结构和特点,提出有价值的养生健身之道。儒家重修养,道家重养生。道教对古代生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道教要处理的基本矛盾是天人矛盾。这里的人是指社会和个人,这里的天是指人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状态。道教倾向于向天取经,反对用小聪明来违天。它的出发点是自然天道,所以道家哲学可以称为自然哲学。儒家和道家都把天人合一作为最高的精神境界,但儒家是以人性推断天人合一,道家是以人性推断天人合一,二者外表相似,实则不同。
第四,儒道两家的人生观和出世的人生观有着本质的不同。同样,面对自己,他们也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据《吕春秋?据《桂生》中记载,有个叫子华子的人曾说:一生一世最好,失次之,死次之,迫生次之。?整个人生,也就是喜、怒、哀、爱、恨六种情绪,在生活中可以得到满足,生命的损失得到部分满足,被迫的生活就是在压迫下生活,像行尸走肉一样没有自主性地活在世界上。儒家所追求的是整个人生,也可以说是幸福的人生,需要以穷开心的方式来体现。找乐子的目的是什么?弘道?。?弘道?基点是什么?修养?,其目的是在?安仁?,?夏添吗?让世界人民和整个社会幸福,这就是儒家思想?乐圣?、?修身养性,心安理得?、?修身养性,利人利己?。?世界和平?,是它的终极目标和最高理想。同样的,道教也追求幸福的生活,而先秦时期的道教更多的是哲学,对生死的执着更少。他们崇尚自然,认为生死自然。生不够喜,死不够悲。?生死,命也;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晚,也是一个白天。?他们认为生与死是共通的,死亡只是天道需要的另一种存在方式。所以这种宿命论的态度自然体现了一种无意义的态度,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走向一种矛盾的融合。他们一方面不断通过炼丹等手段达到长生不老,但嘴上却叫嚣着?生死即命,富贵在天?。儒家的人生态度认为,生命是稀有的,人是万物之灵。生而为人,我们应该把握生活,充分利用自己,充分发挥人的重要作用。孔子说:?修身养性去帮助别人?. "“去打大学?学而时习之,知人论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人要为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尽心尽力,为这个庞大的工程贡献一生。而道家则要求不高。
从本质上讲,儒家的主要思想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道家的主要思想是自然和谐、自然道家和无为而治。
我猜你喜欢它
1.茶文化与儒道思想的关系
2.道家思想概论
3.儒家思想与茶文化的关系
4.中国茶道与道教的关系。
5.关于道家的意义和造句
6.儒家思想与茶道精神的关系
7.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