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像庄子一样“无忧无虑”?
如何掌握养生之道,避免冲突?
如何更好地适应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听听《百家讲坛》的主讲嘉宾刘兴林是怎么说的——
2017年8月26日下午,中原国学论坛“文明居中——丝路传韵”系列讲座在河南博物院西附楼二楼精彩开幕。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国家级名师、海口经济学院人文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兴林为400多位听众做了题为《庄子思想与诗意人生》的精彩讲座。讲座现场,刘兴林对庄子的社会哲学、自然哲学、人生哲学以及用寓言说哲学的内敛激情做了详细的解读。刘老师大量引用并结合实际问题解读国学原著经典。他幽默风趣,观点独特,深受观众喜爱,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演讲嘉宾:刘兴林
庄子思想与诗意人生讲座现场
第一,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9年),本名周,名子修,后人称“华南真人”。宋代孟翳(今河南商丘)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都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他们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使道家成为显学,与儒墨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界和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与梁、同时,他在任漆园官,往来于齐国和魏国之间。
二,庄子的社会哲学——成败
庄子的哲学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冷眼看世界。这样,全世界都是强盗,胜者为王,败者为强盗。这是他的社会哲学。
会吗?如果你处于守势去侦查胶囊的小偷,你必须拍下它的照片。,此世俗所谓识也。但如果巨盗到来,他会背着包,怕沉默而冲。它不是实心的。(庄子外篇?篮子”)
刘兴林解释说,为了防范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小偷,需要扎紧绳结、加固插销、锁好钥匙。这就是大多数人所说的聪明做法。但是,一旦强盗来了,他就背着胸,背着箱子,揣着口袋跑了,生怕绳结、门闩、锁钥匙不够结实。其实这是一个类比。刘兴林说:“孔子一生传播伦理、仁、礼、智、信。这是锁住人的思想和心灵的一根绳子,一个枷锁。这样,贼就来了,免得你对人不诚实。你越老实越好,他会偷走你的国家。”刘兴林以田为例。田成子利用仁义道德,杀了琦君,窃取了他的国家。
那么,强盗也有道吗?刘兴林引用庄子外篇?鲁曰:“故智之徒问曰:“有窃之法否?”?”跖骨说,“没有邪恶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夫伪意藏于室,亦圣也;要第一,要勇敢;走后,义也;知是否,知也;均摊,厚道。五无准备者,可成贼,天下无有。“所以,盗窃集团也要向孔孟学习。
刘兴林认为,通过以上解读,孔子在庄子的描述下是丑的。庄子得出的结论是“好人离不开圣人之道”,好人不学圣人之道是站不住的,“典型的反派如贼,离不开圣人之道”。好人要学圣人之道,坏人也要学圣人之道。不学圣人之道,好人坏人什么都做不了。“世上好人少,坏人多”,这是庄子的愿景。世界上好人少,坏人多,所以圣人之道的负面作用远大于正面作用。这就是庄子眼中的圣人之道。所以圣人的德治最后给世人带来的伤害,世人比比利多得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庄子认为天下无贼。如何做到天下无贼,即毁灭一切文明进步:“弃知弃知,贼止;?玉毁珍珠,贼不起;烧符破印,而民淳朴;斗争是平衡的,但人民不争论。“但事实上,刘兴林认为这样的理论很难成立。
三、庄子的自然哲学——物我一体
庄子认为事物的大小、寿命、善恶、美丑都是相对的,然后不谴责是非,否定一切判断是非的客观标准,进而进入相对主义的哲学思辨。
相对主义集中体现在庄子的《庄子秋水》一文中。
当秋天来临时,所有的河流都充满了河流。刘竞河的大小,两个?发生了什么事?哎?茄子怎么了?朗逸云博?云雨伦?监狱?≡≡≡≡≡≡≡≡≡≡?学校?烘焙不好#?哎?小樱?苦于?请问s,很难吗?剪辑?他的脸,看着海洋,叹了口气,说:“在野生语言中有一句话:‘如果你知道一切,你认为你不知道你自己’,我称之为也。”而且我有仲尼的味道,那些鄙视伯夷之义的人会相信我。今天,我看到这孩子很难是穷人。如果我不在孩子家门口,我会有危险。我父母嘲笑慷慨的家庭。(《庄子·秋水》)
刘兴林认为,这个典故寓意深刻。没有高山,没有平地;没有海,就没有流。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很渺小,所以不要自大,更不用说目标太高。要知道,外面有人,后面有天。
天下之水大于海,万川属之。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停。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空了;春天和秋天一样,我们不知道洪水和干旱。这是河流的流动,无法测量。但我从未以此为自足,以为我是天地所形,我是阴阳所苦。我在天地之间,我还在小石小木的山里。方寸几近小,却自嘲!(秋水)
刘兴林解释说,在这段话里,庄子的本意是讲相对主义。但其实可以有多种解读。总的来说,它告诉人们,你有自知之明,永远不能固步自封,骄傲自满。但这不是庄子的本意,反而带来了正能量。所以庄子的故事往往具有多重含义,他所刻画的艺术形象已经远远超越了庄子本人。这叫形象大于思想。
第四,庄子的人生哲学——顺应自然。
顺应自然是庄子的人生哲学。当别人在城市里忙得不可开交,激烈争吵的时候,他却独自站在野外冷笑。有人注意他,他就背过身去,直奔江湖的迷茫。这就是庄子待人接物的态度,让自己的身心融入自然,不顾世人的眼光和世俗的法律。
我的生命有限,但我的知识也有限。用极限来追极限几乎是不可能的。知道自己已经知道的就差不多了。善无近名,恶无近刑,总督认为你可以自保,可以活一辈子,可以养亲人,可以做好几年。(《庄子·内篇·养生大师》)
刘兴林解释说,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必然会精疲力尽!既然知道了这些,还要去追求知识,那会让我们更加疲惫!做好事不追求名利,做被老百姓认为的“恶”不被惩罚。做符合自然的事,就能明哲保身,修身养性,活得又长又好。这是保持健康的方法。
人也有德,以万物为一。天下大乱,有什么坏处,有什么坏处?人也是物伤:天浸而不溺,山焦而不热于旱。是因为泥土吗?布兰,将投尧舜,谁愿以物为物!(《庄子逍遥游》)
庄子还讲了一个道理,就是物我一体。不要认为人比动物好,但都是平等的。
五、核心理念——无忧无虑的无为
我们都知道《庄子》的核心文章是《逍遥游》,明确表达了庄子一开始就没有任何时空限制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存在和活动状态,是一种超越时空、功利和物质世界的负担,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
刘兴林说:“快乐的旅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以鲲鹏为主,比喻重复,反面层层。由此推断,世间万物,无论大小,如果受到时空的限制,受到物质世界的束缚,是无法达到自由的境界的;后半部分以论辩的形式反复引用比喻,循序渐进,分别阐述“圣人无名”、“神无用”、“人无我”。无名,无功,无私,就是无为。什么都不做就能实现自由。”
讲座最后,刘兴林总结说,《庄子》文风恣意,善于用寓言讲哲学,想象力丰富,构思奇特,任意夸张。其中体现的哲学思想涉及方方面面,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极其鲜明、深刻、发人深省的哲学观点。但由于不同时代的需要不同,人们会对庄子寓言的主题进行妥协或曲解。所以读《庄子》一定要理清三个意思:本义、释义、取义。这样才能更好的解读。
著名艺术家和书籍推荐
清代郭庆范对《庄子》的收解
北京大学与陈鼓应对庄子《今日札记》的翻译。
华南师范大学曹处机《庄子》札记。
下一堂课的预习
版权声明:
⊙部分文字和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博河南文博+文学+文史,一起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