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远的外部评价

经典依旧

几十年过去了,用西洋乐器演奏的中国音乐、瑶族舞蹈、年画音乐,依然由中西管弦乐队演奏,永不停息。香港城市室内乐团将在意大利举办多场音乐会,也选择了这两首乐曲向欧洲观众介绍中国的知名作品。乐团还邀请了这两首曲子的作曲者毛远进行了新版制作。

香港对毛远来说并不陌生。他来过这里十几次了。原来,他的老朋友卓李明和邓万生都是音乐家。早前他应邀来港指挥瑶族舞蹈,毛远的儿子定居香港。他第一次来香港是在1981年,他也很喜欢香港。

剧团将演奏他的瑶族舞曲,并邀请他来。

经常被邀请重新编曲。

市室内乐团的演奏人员比交响乐团少,需要重新编排,而《春节乐》本来只是小提琴独奏,要满足乐团的需要,还要加上其他乐器。该剧团将在同一场地演出谭盾的《卧虎藏龙》。毛远觉得他的两首曲子比较简单。相对于谭盾的复杂,在解读瑶族舞蹈和春节音乐时需要更加细致。毕竟如果表演有什么问题,观众很容易听出来。

他的作品很受重视,所有乐团都爱为外国观众选曲演奏。毛远谦虚地说:“这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外国观众以前不关注中国音乐,现在感兴趣了。乐团这次去的欧洲城市都不是大城市,对他们来说是了解中国音乐的好机会。我的两部作品都是用西洋乐器演奏的。即使西方乐团有兴趣演奏,也不难掌握和接受,确实有助于弘扬中国文化。”

回想起写瑶族舞曲和春节乐的那几年,毛远描述得清清楚楚,就像不久前发生的事情。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刚刚出现了很多管弦乐队,但只有从西方引进的音乐,为管弦乐队创作的原创作品需求量很大。长期以来,瑶族舞曲的作曲者一直是毛远和,但事实证明,他们并不是共同创作的,而是基于音乐家之间的相互尊重。

管弦乐民族化的使命

毛远说:“当时我去看一个民族艺术团表演的少数民族舞蹈,舞蹈里有一首歌,我很喜欢。所以回去的时候找到了乐谱,是艺术团的记谱法,改成了管弦乐作品。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刘铁山作曲的,所以虽然当时没有版权意识,但还是加了他的名字,以示对作曲家的尊重。”至于《春节乐》,大约写于1952年或1953年。毛远的爸爸拉小提琴,他小时候也拉。后来在中央歌剧院工作时,他用河北民歌《卖交子》的第一段作为引子,演奏了整首小提琴独奏。

那个时代的作曲家心中都有一种巨大的使命感,他们追求民族化、大众化等不同的创作风格。所以,当今音乐人创作的前卫音乐,毛远承认自己“做不出来,得不到”,“最大众化的,普通的,简约的,创新的,最难却有用的,就像时装,服装设计的很奇怪,但时装公司还是会请设计师设计。毛远爱用服装设计来描述构图,这与他的妻子李克玉是一位著名的服装设计师有关。毛远谦虚地说,他老婆比他出名。李克玉曾为中央芭蕾舞团设计服装,并在北京服装学院担任研究生教授。

毛远很淡定地说,他这几年也教过一些年轻人创作音乐,但都是教基本功。知道很多年轻人追求前卫创新,但听众接受音乐并不容易,并不激动也不反感,而是觉得有些音乐不被欣赏,作曲家会调整。他语重心长地说:“音乐不像绘画,只是绘画和展览,音乐家作曲后需要人演唱和展示。

老年和平

毛远欣赏英美音乐剧,认为既有音乐又有对话,非常适合在中国发展。但他辩解说自己老了,音乐剧的事业需要年轻人来完成。眼中带着微笑,态度热情,毛远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平易近人的老人。原来他在分享养生之道的时候,平易近人,这是他的经历之一。另外,他一直都是这样,不吃太多,油炸食品吃的太少。还有一点值得学习,就是他不争名利,保持好心情。退休后,毛远的生活平淡却依然充实。除了为旧作品改编音乐以满足管弦乐队的需要,业余合唱团近年来在中国大陆也很受欢迎。毛远经常为《送别》、《紫竹调》等经典作品编写合唱版本,他还与时俱进地在电脑里作曲。

儿童

毛远的子女没有一个从事音乐创作的。他说他儿子是法人。因为他热爱音乐,他娶了一位小提琴家的妻子。她就是何,市室内乐团的团长,也参加了乐团的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