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Spruce先生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无疑是值得警惕的。放眼整个社会,忽视、破坏、分化文化是普遍的,甚至是不可战胜的。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很多都丢了,新文化也没有建立起来。这样下去,还能有什么文化繁荣和软实力?现在谈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也说明我们在处理文化问题上还不自觉、不自信、不自强。先说文化自觉。现在很多人对文化的理解是肤浅的,片面的,浮躁的。尤其在很多官员眼里,只有GDP,只有,只有政绩,只有财政收入,文化“靠边站”。哪里谈得上自觉把文化放在重要位置,自觉承担起文化发展的使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们有没有值得骄傲的文化产品,值得尊敬的文化,国际知名的文化品牌?文学、影视、音乐、舞蹈、出版、动漫等诸多领域似乎都不存在。是“拆一堆乱七八糟,建一方千城”的壮举,是今天毁“名胜古迹”,明天拆“千年粮仓”的大胆行动,一次又一次发生。根据年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结果,全国已有3万多处登记在册的文物消失,其中大部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粮仓和庙。“年轻的田野感觉不坏!”。一些看似热闹轰轰烈烈的文化活动,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浮萍,一旦被钓上来就没了。比如娱乐选秀节目,虽然热闹了一阵子,但是虚火的成分多了,文化含量少了。诸葛亮、宋武、曹雪芹、西门庆等名人的故里之争,更是文化认知上的肤浅和功利,绝对不是文化自觉。而庸俗化的趋势,不计后果的粗制滥造,甚至充满歪理邪说的虚假文化,正在蔓延,使中国文化变得浅薄、轻浮、空洞、可笑、庸俗,甚至名存实亡。尤其是在农村,人们看电视、看电影、看报纸、看书还是比较困难的。怎样才能培育文化发展的土壤?在这样的现状下,文化的觉醒、使命和责任应该从哪里入手?再说文化自信。几百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人对自己的东西失去了信心,培养文化自信迫在眉睫。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来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要么被嗤之以鼻,要么被丢弃,要么被束之高阁。一个民族不尊重自己的文化是可悲的。而国际上却出现了“中华文化热”、“孔子热”、“汉语热”,很多人都在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比如关爱、重民、守正、崇义、尊和、大同。对于一些我们并不熟悉的外国文化和节日,国人其实是顶礼膜拜,沉迷于西方人的圣诞节和好莱坞大片。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感恩节和情人节,大多是宗教节日。我想知道为什么西方的宗教节日如圣诞节和情人节在青少年中如此受欢迎。虽然他们不一定知道Xs也是圣诞节的意思,但也不一定知道那个叫瓦伦丁的和尚。西方的电影、电视剧,比如好莱坞大片、东方动画片,文化含量很少。粗犷朴实的奥特曼,情节雷同,趣味性不强,深深地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西方游戏,尤其是网络游戏,在国内市场一直占据很大份额,游戏玩家在玩的时候很容易接受和认同其中的价值观。还有迪士尼等文化项目落户中国。表面上看,是好事。名气大,赚钱多,热闹。其实我们在文化上已经输了一招。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冷热恰恰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本土的东西如果不能推广传承,外来的东西自然会乘虚而入。必须记住,中国文化已经存在了5000多年。虽然有糟粕,但很精华,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吸收外来文化,但不能全盘接受,不加选择,忘了自己的根和根。最近,中国青年报做了一个关于人们是否还讲传统生活礼仪的调查,大多针对年轻人。结果显示,只有16.1%的人在生活中仍然遵循传统礼仪。那么,中国还是中国吗?中国文化对世界的贡献在哪里?然后说说文化自强。文化自强是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说,文化自强是建立在自觉和自信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自觉和自信,文化自强不就是一句空话吗?真正强大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比如唐诗宋词,维也纳音乐,文学,美国电影,代代相传。有这样的土壤,才会有伟大的作品,才会有大家。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就知道中国文化的自强之路依然任重道远。据统计,50个西方媒体娱乐占据了当今世界95%的文化领域。美国新闻署在20个国家设立了20个新闻办事处和20项宣传活动,并在83个国家建立了图书馆。这个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5%的国家,控制了世界上约75%的广播电视节目及其制作和生产。再加上好莱坞、肯德基、麦当劳、牛仔裤、可口可乐,美国文化几乎进入了世界上的每个家庭。在13亿人口的中国,中文信息占世界信息总量不到4%,图书报刊出口占进口的四分之一,电子出版物出口占进口的六分之一。还有英国的创意产业,日本的动漫产业,韩国的影视产业,也给我们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文化冲击。中国的文化输出不到其他国家的零头。所以,光靠你的GDP有什么用?人家还是不相信你,看不起你,动不动就用武力和霸权威胁你。而我们呢,发表声明,谴责,就结束了。这不仅是经济上的自信,更是文化上的自信。美国的一些中国教授曾经这样评价中国学生:“ABC”很好——外语很好,“XYZ”很好——数学很好,商科很好,会“美元英镑”,会经济算盘,但不太了解“长城黄河”——不太了解祖国的地理和儒家经典的历史记载——祖国历史悠久。他们说,这些人就算学到了什么,也只是一个“美国出生的中国人”——黄皮白心。文化自强,从何强大?说了这么多,我觉得中国人,尤其是各级官员,对文化不自觉、不自信、不自强的根本原因是对什么是文化不太了解。把文化等同于打闹、说笑、写写画画,那就大错特错了。但有些人,包括官员和文化从业者,就是这么想的。就文化而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作为国家层面,无疑是广义的文化。在中国的古籍中,“文”不仅指文字、文章、文采,还指古籍、制度、礼仪,也指做笔记、留痕迹。“化”不仅有教育和行为的意义,还有变化和产生的意义,是指事物的形状或性质的变化。文化的结合是一个过程,既包括主体对自然的改造,也包括主体自身的变化。一般来说,古人对文化的理解是指古书制度、礼仪习俗、文明教育。即使在今天,人们对什么是文化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文化是人,有的说文化是家,有的说文化是社会,有的说文化是根,有的说文化是文化历史的长河。但我觉得应该是一种历史现象,一种社会环境,一种精神支柱,一种力量发展力量。文化一般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我们把文化等同于精神文化或物质文化,缩小了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文化的作用无处不在,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只是我们平时没有感觉到,或者说平时没有考虑到。看看西方的城市,罗马,巴黎,维也纳,卫城,你就知道什么是文化了。看看美国的百老汇、好莱坞、苹果、硅谷,你就知道文化的力量有多大了。要做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首先要在全社会培育崇尚文化、尊重文化的良好氛围,让各界人士静下心来思考研究文化,繁荣发展文化。尤其是官员,必须把文化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认识文化,繁荣文化,发展文化。用急功近利的思想来谈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当然是不现实的。尤其要注意用正确的文化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这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极大的“灾难”。在我看来,文化是所谓发展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最佳切入点和推动力。通过充分的保护、继承、利用、创新、吸收,10年,20年,30年,50年,我不相信文化底蕴和资源如此丰富的中国,不可能文化强大。关键问题是,各级要对文化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对文化发展有一种责任和使命,特别是在政绩考核中,要特别注意对文化的评价和文化发展的效果,包括公益性和营利性,包括事业和产业。如果指挥棒不调整,还是会沿用过去的绩效考核老办法。官员不可能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意识。当务之急是调整干部考核的体制机制,是不是也可以给破坏文化的人“一票否决”?我认为,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同时,也要实行最严格的文化保护制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需要采取一些实际行动。不要总是用皇帝新装的虚伪和自以为是的荒谬来忽悠百姓,这样文化就永远徘徊在经济发展的边缘,不左不右,不上不下。